李光同
語文是最重要的實用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同時強調“語文教育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總之,語文教育重在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展學生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各種能力,其中,寫作能力最為重要。語文知識的傳授應為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服務,特別是應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服務。本文擬就作文教學中關于“發(fā)動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傳統(tǒng)作文教學,找資料、念范文、講寫法。學生寫完后,搬回—座高山,熬幾個夜,再把這座山蝸牛爬坡似的削平,忙得腰酸背疼。下次再把作文本收來時,不想前次在作文中改了多次的錯別字,竟又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在作文中。于是身在流汗、心在流淚……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唱了獨角戲,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真正讓學生參與到作文過程中來,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
筆者認為首先應從發(fā)動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上人手。新課程對各學段的寫作都強調了“如何讓學生修改作文”。例如,“3-4年級,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5-6年級,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我國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倡導“作文教學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這些論斷,一針見血指出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弊端;立竿見影,給我們進行作文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假如教師從改作文中解脫出來,精力主要放在引導學生如何改、如何評、如何議上,學生獲得修改文章的主動權,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將會不復存在,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會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欲的源泉,興趣是探究知識的起點。怎樣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呢?首先,教師在修改作文時應注意選擇一些錯誤比較典型的文章或片斷,引導學生討論修改,讓學生當“醫(yī)生”,當“法官”,激起他們自己動手修改作文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修改作文的興趣。在討論修改中,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將變得十分活躍,連成績差的同學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時,選擇—篇學生習作,刻印出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修改;并著重指導學生本篇文章從—個或兩個方面入手修改,學生修改后,再集體討論。這樣,集體評改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一次解決—個重點,學生在自我修改中懂得寫作文應注意什么,既受到啟發(fā),又對修改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1、從修改語句入手,連句成段。語句的好壞,是文章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語句好”,通常是指文章的語句通順、精煉和優(yōu)美。因此,作文修改課上,我經常從學生的作文中選擇常見的不同類型的病句,讓學生修改,并提出不同的修改方法。如:不完整的句子,運用語法知識把句子補充完整;詞語搭配不當?shù)木渥?,要選擇正確的詞語,力求表意清楚;前后矛盾不協(xié)凋的句子要根據(jù)內容搭配好;內容與實際不一致的句子,要使句子的內容符合實際情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與句的關系,句與段的關系,準確地表達每段的意思。
2、從理清層次入手,連段成文。理清文章的層次就等于剖析全篇文章,弄清楚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這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就會一目了然。作者在學生修改句子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文章層次的修改,進行了邏輯推理的訓練,使學生了解句與句之問、段與段之間有若嚴密的邏輯關系,圍繞中心,遵循事情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敘述,—段一段地寫清楚。
3、從選材、立意入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材料組織得好,可以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特別是立意新、奇、巧,說明思維極其活躍。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在作文修改課上,對立意新的文章,我都會大加贊賞,給等級時我都會鼓勵學生提高一個或兩個檔次。如:有位同學寫《家》,他寫的是五十六個成員的祖國大“家”。列舉了祖國大“家”,近年來,港澳回歸,順利入世,“快樂足球”,“神十上天”……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困難,迎來一個又一個勝利,洋溢著豪邁的愛國激情,表示自己也要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我對該文大加贊賞,給了滿分。
三、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開始的時候困難比較大,我采用書面提示的方式,從扶到放,引導學生自己修改。
1、只改不批,讓學生自己加批語。對學生作文中的某些字句、某些章節(jié),改了以后,要求學生在改動的地方加上批語,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只批不改,讓學生自己改。對句子殘缺不全,用詞不夠準確,敘事沒條理,內容詳略不當?shù)模浺龑?,學生可以自己修改,只在需要改動的地方加上眉批,讓學生自己修改,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上符號,讓學生又批又改。經過上述訓練,學生自己改和批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又采用加批改符號的方法,引導學生按符號的要求,又批又改,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鼓勵學生評議。對于同一問題,學生的閱歷、思考角度不同。讓有不同意思的同學可以討論、辨認、爭議,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口頭交際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在辯論中,在爭論中,新觀點、新理論,不斷地在學生中出現(xiàn),運用到寫作中便很好地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
這樣進行作文教學,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認真學好語文,更好地使用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