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的老師
Q:我有一個同學特別挑食,怎么勸都沒用。我覺得她肯定有“公主病”。
A: 基因不同,你覺得好吃的,別人不一定覺得好吃。
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味覺也就不同,所以每個人嘗到的味道就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樣。我們覺得好吃的,別人未必覺得好吃。
就拿爭議最大的香菜來說,有的人特別喜歡,有的人就特別討厭。而在2012年科學家所做的關于香菜的一項調(diào)查中,就有一部分受試者認為香菜嘗起來很像肥皂。而事實上,不管人們覺得香菜是花香味、柑橘味,還是肥皂味、蟲臭味,其實都是香菜所含的醛類所散發(fā)出的味道,而能感受到多少,就取決于人們的基因了。科學家們通過利用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發(fā)現(xiàn)有個基因的多樣性位點落在名為OR6A2的嗅覺受體基因上,而這個OR6A2基因又正好負責辨識鼻腔中聞到的氣味分子,它的核苷酸密碼差異,就會導致一部分人聞到更多的肥皂味。這樣想想,大概換了你也不會想吃帶肥皂味的食物吧。除此之外,對于香菜的厭惡在不同族裔的人之間也有差別。在香菜的發(fā)源地中東地區(qū),人們對它的厭惡度就很低,只有3%的人厭惡它,但是在歐洲就有17%的人討厭這個味道。所以說,千萬別因為某位同學挑食,就覺得對方有“公主病”,這可能是由于基因不同導致的。
Q:除了先天的原因,還有哪些后天的原因會導致我們偏食呢?
A: 習慣、宗教、文化和心理,影響因素各不相同。
除了先天的過敏、腸胃無法吸收或消化不良等因素外,后天影響挑食的因素就更多了,其中最讓大家熟悉的,大概就是“吃膩了”。沒錯,連續(xù)吃同一種口味的食物就會導致這種食物的吸引力下降甚至讓人產(chǎn)生厭惡感,而研究表明少兒比起成人更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也是為啥我們要保證飲食多樣性,時不時換個菜單什么的。
宗教信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例如在印度教文化中,牛是神圣的動物,所以印度教教徒就不吃牛肉。相比而言,稍弱一些的就是家庭習慣的影響,如果你從小一直吃清淡的食物,當你到外地旅游時,就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接受重口味的食物。
除此之外,認知錯位也可能導致挑食行為的產(chǎn)生。比如偶然吃完一樣東西后讓人產(chǎn)生了極不舒服的體驗,比如嘔吐、拉肚子、暈倒等等。雖然食物本身可能不一定是導致這些癥狀的原因,但是大腦已經(jīng)建立了食物和體驗的聯(lián)系,所以再次接觸食物也可能引起同樣不舒服的體驗,但這是可以通過認知行為療法進行矯正的。而其他一些特殊心理疾病,也可能導致挑食行為的發(fā)生,例如逃避型進食障礙。
Q:我小時候對某種食物很挑剔,一聞就過敏,可為啥長大之后,就覺得那東西其實沒那么難吃,而且也不再過敏了呢?
A: 過敏引起的挑食情況,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
過敏可能是導致一些同學挑食的原因,而長大之后發(fā)現(xiàn)不再過敏了,也就不挑食了。其實這背后是有著很多原因的,首先是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年少時期主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環(huán)境比較固定,長大后離開了原有的生活環(huán)境,就可能遠離了原來的過敏原。其次是病毒感染,很多人年少時抵抗力較低,容易被病毒感染,而病毒會導致免疫系統(tǒng)提高某種防御機制,防衛(wèi)過當時,也會形成過敏反應。
還有一種情況是年老后,減輕或消失的過敏反應重新出現(xiàn),同時也有年輕時沒有的過敏反應突然出現(xiàn)的情況。這類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首先是免疫系統(tǒng)的衰老,人體系統(tǒng)變?nèi)鯇е拢黄浯慰赡苡捎谀昀蠒r采用的一些藥物,成為未來食物過敏的潛在原因。而環(huán)境的變化,也有可能在老年時期導致新的過敏原出現(xiàn)。
Q:挑食真的對人體有那么大的危害嗎?我覺得我很健康啊。
A: 身體和精神都會受到影響。
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外,長期挑食的確會對人體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久而久之會導致人體食欲減退,甚至拒食。由于進食的種類和食量過少,會引起營養(yǎng)素的不足,不僅影響生長發(fā)育,還會讓人患上一些營養(yǎng)素缺乏性疾病,比如佝僂病、貧血、反復呼吸道感染等。而如果我們沒有在青少年時期獲取正常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營養(yǎng)素,未來的身體狀態(tài)也會受到影響。
長期挑食,除了對身體帶來危害外,人們的精神狀況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2015年,科學家在美國東南部一家大型醫(yī)療中心對917名兒童進行了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挑食與抑郁、社交焦慮和廣泛性焦慮癥狀的增加有關,重度挑食者患抑郁癥或社交焦慮癥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2倍以上,中度挑食也會大大增加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概率。所以應當重視自己的挑食行為,適當采取干預和糾正措施。
Q:誰都知道挑食不好,可要讓人吃那些不喜歡的東西真的很難。到底要怎樣才能避免挑食呢?
A: 弄清原因,養(yǎng)成均衡合理的飲食習慣。
所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挑食寶寶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一樣。與其捏著鼻子勉強下咽,讓進食變成一種難受的體驗,不如在自己吃得開心的情況下,盡力拓寬食譜的寬度,讓自己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做到均衡飲食。而在此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明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挑食,是身體情況不允許(缺少鈣、鋅元素,過敏,消化不良等),還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不好的飲食習慣、心理障礙等),或是其他一些特殊原因(家庭習慣、宗教風俗等),才能有針對性地去改變。
在日常飲食中,我們必須牢記一點,健康的飲食習慣不是什么都吃,而是吃得均衡合理,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少吃飽和脂肪酸、鹽和糖。如果真的覺得飲食習慣難以調(diào)整,或是挑食影響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那么選擇專業(yè)醫(yī)生進行治療,才是最正確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