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
有這么一個國家,它橫跨歐亞大陸,雖只有3%的國土在歐洲,卻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lǐng)域均實行歐洲模式,也是北約成員國之一。這個國家就是土耳其!在這里,你可以乘坐滑翔傘,在地中海上空自由地翱翔;可以在安塔利亞老城隨便找家咖啡館,點上一杯土耳其咖啡,安安靜靜地坐一下午;也可以在卡帕多西亞乘坐熱氣球,在天空中俯瞰溝壑遍布的大地……夠了!人們再也無法阻止我去土耳其了!那還等什么?一起出發(fā)吧!
伊斯坦布爾
—歐洲向左,亞洲向右
伊斯坦布爾曾經(jīng)是拜占庭帝國的中心,盛行東正教、崇拜基督耶穌,而后又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中心,信奉伊斯蘭文化。
從亞洲到歐洲,對于我們而言可能是10個小時的飛行,或是七八個小時的時差;但對伊斯坦布爾而言,卻只是一座大橋的距離—歐洲向左,亞洲向右。
這是一座充滿了無盡魅力的古城,沒有任何一座城市會像伊斯坦布爾這般橫跨歐亞大陸。正因如此,文化的碰撞無時無刻不在這座城市中上演:圣索菲亞大教堂內(nèi)的圣母瑪利亞畫像直面真主的箴言;藍(lán)色清真寺內(nèi),每天五次按時做禮拜的信徒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膝而坐,盡情地交談;博斯普魯斯峽灣堤岸上,不同的膚色、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在這里交融……
圣索菲亞大教堂
圣索菲亞大教堂于公元537年竣工,是現(xiàn)存拜占庭風(fēng)格建筑中的最佳典范之一,被認(rèn)為“改變了建筑史”。
巨大的穹頂是它獨特的名片,馬賽克鑲嵌的壁畫是它光彩的皮膚,大理石柱子為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其屹立千百年而不倒—這些裝飾都極具藝術(shù)價值。1453年,蘇丹默罕穆德二世一聲令下,已有916年歷史的大教堂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大型清真寺。此后,宣禮塔、洗禮噴泉等清真寺的標(biāo)準(zhǔn)配置也都陸陸續(xù)續(xù)地添加到原來的教堂之上。1935年,圣索菲亞大教堂被改造成博物館對外開放。
教堂內(nèi)的回廊,當(dāng)年的君王臣子也曾無數(shù)次地穿梭于此,而在我看來,這是一條連接歷史與現(xiàn)實的隧道—遙想東羅馬帝國的輝煌,追憶蘇丹時期的帝制。如今,塵歸塵,土歸土,只留下這一座座供人祭奠膜拜的宏偉建筑。
藍(lán)色清真寺
藍(lán)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由艾哈邁德一世于1609年至1616年主持修建,因寺內(nèi)墻上采用大片藍(lán)色的伊茲尼克瓷磚裝飾,故被稱為藍(lán)色清真寺。寺內(nèi)矗立著六座宣禮塔,象征其重要的宗教地位。藍(lán)色清真寺的設(shè)計,完美地結(jié)合了拜占庭風(fēng)格的元素與伊斯蘭傳統(tǒng)建筑的特點,是拜占庭時期和奧斯曼時期建筑的巔峰之作。
清晨的藍(lán)色清真寺,少了游客的喧囂,多了一份肅靜,完美的幾何構(gòu)圖與高超的建筑水平彰顯了設(shè)計師的功力。藍(lán)色清真寺的設(shè)計師塞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是建筑大師科查·米馬爾·希南的徒弟,后者修建了伊斯坦布爾最壯觀的蘇萊曼尼耶清真寺。
離開伊斯坦布爾,我們駛向下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朝氣的城市—安塔利亞。
安塔利亞
——古老又充滿朝氣
安塔利亞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jì),在東羅馬帝國時期與奧斯曼帝國時期是地中海東部的重要港口。這座有著古老文明的城市,如今已經(jīng)成為土耳其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白日里的老城,安靜得彷佛像是睡去了一般,只有不時出現(xiàn)的行人提醒著我們,這還是一座活著的古城。這里雖已是旅游勝地,卻仍舊保持著一份難得的安寧。
當(dāng)夜晚來臨,白天沉睡的老城便蘇醒過來,異常的熱鬧。站在高處俯瞰,港口燈火通明,不知從哪里突然冒出了許多穿著時尚的青年男女,他們匯聚在老城的餐館酒吧中暢飲、閑聊。然而,只需一個拐角,幽深的巷子里卻又是空無一人。喧囂聲逐漸變?nèi)酰椟S的燈光散在石板路上,不會有絲毫的恐怖氣氛,相反,卻多了一份淡然與寧靜,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
在老城的港口,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老式木船,供游人乘船沿著安塔利亞的海岸線游覽參觀,時間從1小時到1天不等,不同的線路不同的體驗,總有一款適合你。
棉花堡
—土耳其的黃龍
說起四川黃龍碧水瑤池的圣境,大家并不陌生。而在土耳其帕莫卡萊,也有一個類似的地方——從遠(yuǎn)處望去,這里因乳白色的鈣化池像棉花一般潔白,被當(dāng)?shù)厝诵蜗蟮胤Q為棉花堡。
由于棉花堡上的溫泉是不收費的,所以來此泡溫泉的游人絡(luò)繹不絕。溫泉的水溫終年保持在36~38℃。為了保護這片大自然獨特的地貌環(huán)境,在棉花堡的鈣化池上行走,一定要赤腳,以防鞋底磨損棉花堡的石灰?guī)r。不過,鈣化池踩上去并不光滑,光腳走在上面甚至有點舉步維艱。所以,要小心別被鈣化物劃傷哦!
棉花堡的形成
棉花堡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當(dāng)?shù)貪B入地下的雨水,經(jīng)過漫長的循環(huán)又以溫泉形式涌出,在此過程中溶解了大量巖石中的石灰質(zhì)和其他礦物質(zhì)。當(dāng)溫泉順著山坡流淌時,石灰質(zhì)沿途沉積,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片片階梯狀的鈣化堤。
上帝眼中的卡帕多西亞
卡帕多西亞,一個光聽名字就覺得非常奇妙的地方。它是地球上極適合乘坐熱氣球的兩個地方之一,還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
在卡帕多西亞乘坐熱氣球,建議選擇清晨的第一班,這樣可以在空中等待日出,并見證大地由黑暗逐漸變成金黃色的過程。
我們選擇了Kapadokya公司的熱氣球。5點左右,熱氣球升空,目測是當(dāng)天第一個升空的熱氣球。在黎明前的黑夜中,被火焰照亮的熱氣球格外顯眼,像是大海中給人以希望的燈塔。我們俯瞰卡帕多西亞獨特的地貌,再加之五顏六色的熱氣球點綴其中,此番美景真是令人驚嘆!
“太陽出來啦!”不知是誰驚叫了一聲,大家的視線全都轉(zhuǎn)向日出的方向。只見太陽從地平線上慢慢升起,將溫暖灑向還有些微涼的大地。此時的峽谷溝壑,像是沉睡的巨龍,隨著陽光的照射,逐漸恢復(fù)了活力。一條條溝壑像是一條條脈絡(luò),變得紅潤而又充滿生機。在熱氣球上的我們,早已忘記了高度、忘記了寒冷,所能做的便是一次次地按下快門、一次次地驚嘆。大自然永遠(yuǎn)是最富創(chuàng)意的設(shè)計師,在這個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有他隨手留下的杰作,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記錄。
我從出發(fā)時的緊張忐忑,到伊斯坦布爾體驗它的厚重,到安塔利亞領(lǐng)略它的美好,到棉花堡鈣化池邊留下足跡,到以弗所感受它曾經(jīng)的輝煌,一直到卡帕多西亞驚嘆大自然的杰作。一路走來,這個國家輝煌的歷史與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景致,都將成為這趟土耳其之行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