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性延命錄》中的五禽戲
您在爬行的過程當中,模仿五種動物的姿勢,上身和肩關節(jié)保持一個外旋,內收的動作,在平時肩關節(jié)的肌肉和關節(jié)受不到這種牽拉,易得肩周炎,你這樣以后,關節(jié)囊就全松開了。
華佗在《莊子》“二禽戲”(“熊經(jīng)鳥伸”)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了“五禽戲”。其名稱及功效據(jù)《后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南北朝時陶弘景在其《養(yǎng)性延命錄》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該書中,不但對五禽戲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了描繪,而且提出了五禽戲的鍛煉原則——“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