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兩種氣道表面麻醉對氣管插管及拔管反應影響的比較研究
王卓
目的 探究羅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兩種藥物用于氣道表面麻醉對于氣管插管及拔管反應的影響。方法在遼寧省凌海市人民醫(yī)院于2015-01—2016-12間收治的手術(shù)治療患者中隨機選出15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行氣管插管麻醉,根據(jù)氣道表面麻醉藥物的不同分成A組和B組,A組患者采用羅哌卡因氣道表面麻醉,B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起到表面麻醉,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拔管時的嗆咳評分。結(jié)果 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在T0、T1、T2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T3、T4時間點的心率[分別為(82.1±10.5)次/min和(84.3±11.5)次/min]、平均動脈壓[分別為(91.6±6.5)mmHg和(88.3±5.7)mmHg]均低于對照組[心率(95.8±13.4)次/min和(98.4±14.2)次/min;平均動脈壓(102.3±8.6)mmHg和(97.8±6.2)mmHg],P<0.05;且觀察組患者拔管時的嗆咳評分(2.10±0.43)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28±0.65)分,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羅哌卡因用于氣道表面麻醉中有助于降低氣管插管及拔管的反應,保證插管、拔管的安全性,建議在臨床麻醉中推廣應用。
氣道表面麻醉;羅哌卡因;利多卡因;氣管插管;拔管反應;比較研究
對于氣管插管麻醉患者,采用氣道表面麻醉有助于檢查插管和拔管反應,減輕插管、拔管時的應激反應[1]。羅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是氣道表面麻醉的常用藥物,其中利多卡因的維持時間較短,故而對于拔管的應激反應抑制作用低;羅哌卡因是一種長效酰胺類藥物,其能有效抑制插管、拔管的應激反應,保證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為探索這兩種藥物的臨床價值,特開展本次對照研究,報告如下。
1.1 基礎資料 在遼寧省凌海市人民醫(yī)院2015-01—2016-12間收治的手術(shù)治療患者中隨機選出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氣管插管麻醉,根據(jù)氣道表面麻醉藥物的不同將150例患者分入到A組和B組中,A組中患者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齡39~67歲,平均(54.0±5.6)歲,插管到拔管的時間為129~167 min,平均(143.0±12.1)min。B組中患者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齡42~68歲,平均(53.7±5.7)歲,插管到拔管的時間為126~172 min,平均(143.8±12.3)min。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開放靜脈通路,在麻醉誘導前30 min給患者靜注0.3 mg乙奎醚(生產(chǎn)企業(yè):成都力思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20606),并靜脈給予250 mL復方乳酸鈉(生產(chǎn)企業(yè):武漢久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42021628)。依次給患者靜脈注射0.05 mg/kg咪達唑侖(生產(chǎn)企業(yè):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67040)+4 μg/kg芬太尼(生產(chǎn)企業(yè):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113508)+0.1 mg/kg維庫溴銨(生產(chǎn)企業(yè):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63411)+0.3 mg/kg依托咪酯(生產(chǎn)企業(yè):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32022992)進行麻醉誘導,待肌松完全,BIS降至40~50時,即可進行氣道表面麻醉,其中A組患者給予3 mL 0.75%羅哌卡因(生產(chǎn)企業(yè):廣東華潤順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50325),B組患者給予3 mL 2%利多卡因(生產(chǎn)企業(yè):北京市永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1020558),然后使用面罩加壓輔助呼吸3 min后,行氣管插管麻醉。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麻醉誘導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2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2 min T4)的平均動脈壓、心率,觀察兩組患者拔管時的嗆咳評分(無嗆咳為1分;單次輕微的嗆咳為2分;多次嗆咳,持續(xù)時間在15 s內(nèi)的為3分;連續(xù)嗆咳時間超過15 s的為4分)。
1.4 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的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對比(表1) 兩組患者在T0、T1、T2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T3、T4時間點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拔管時的嗆咳評分對比(表2) 觀察組拔管時的嗆咳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對比(±s)
指標 組別 T0 T1 T2 T3 T4心率/(次·min-1) 觀察組(n=75) 78.4±10.2 81.2±10.4 85.7±11.2 82.1±10.5 84.3±11.5對照組(n=75) 78.9±10.5 81.9±10.1 85.0±11.7 95.8±13.4 98.4±14.2t值 0.296 0.418 0.374 6.969 6.683P值 >0.05 >0.05 >0.05 <0.05 <0.05平均動脈壓/mmHg 觀察組(n=75) 91.0±6.5 89.4±6.7 92.3±6.4 91.6±6.5 88.3±5.7對照組(n=75) 90.2±6.1 90.7±7.2 91.2±6.1 102.3±8.6 97.8±6.2t值 0.777 1.145 1.077 8.596 9.769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拔管時的嗆咳評分對比(±s) 單位:分
表2 兩組患者拔管時的嗆咳評分對比(±s) 單位:分
組別 嗆咳評分觀察組(n=75) 2.10±0.43對照組(n=75) 3.28±0.65t值 13.112P值 <0.05
全身靜脈麻醉患者在氣管插管時,由于導管會刺激到呼吸系統(tǒng)的各個組織,如:咽喉、氣管、黏膜等,從而使得機體的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被異常激活,大量的兒茶酚胺釋放,引起血流動力學的紊亂,表現(xiàn)出血壓升高、心率較快等[2-3]。在拔管時,導管的刺激性以及痛覺的恢復則會引起較為強烈的嗆咳和血流動力學的紊亂。不少學者[4-6]認為大部分患者在拔管時都會出現(xiàn)嗆咳,出現(xiàn)心率加快、血壓驟升等現(xiàn)象,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氣道痙攣、術(shù)區(qū)出血等,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對于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拔管后還可能誘發(fā)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氣管插管以及拔管反應又被稱為氣道應激反應、心血管系交感反應,為保證手術(shù)的安全性,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氣道應激反應的發(fā)生。常見的預防方法主要為:使用麻醉鎮(zhèn)靜藥物加深、喉頭氣管內(nèi)使用噴霧局麻藥、靜注利多卡因或血管活性藥物來維持血流動力學平衡等[7-8]。氣道表面麻醉是預防氣道應激反應的主要方法,而如何選擇氣道表面麻醉的藥物是抑制插管、拔管反應的關鍵。
利多卡因用于氣道表面麻醉中,能有效阻斷氣管黏膜神經(jīng)末梢感受器反射活動的傳入,有效抑制氣管插管反應。但是,利多卡因的維持時間較短,在15~30 min左右,對于麻醉時間較長的手術(shù)患者,在手術(shù)結(jié)束前氣道表面麻醉效果已經(jīng)失效,因此依然會出現(xiàn)拔管反應,其無法有效抑制拔管應激反應,起不到較好的氣道保護作用,影響到患者的術(shù)后康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麻醉誘導前、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這3個時間點的平均動脈壓、心率對比差異不大,且3個時間點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不大,P>0.05,指出利多卡因和羅哌卡因都能起到較好的氣管插管反應預防效果。羅哌卡因是一種長效酰胺類局麻藥物,其作用機制為:通過阻斷鈉離子流入到神經(jīng)纖維細胞膜,從而對沿神經(jīng)纖維的沖動傳導產(chǎn)生可逆性的阻滯作用,其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9-10]。在氣道表面麻醉中應用,具有見效快、維持時間長等優(yōu)點,既能有效抑制插管反應,也能抑制拔管反應,預防氣道痙攣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2 min的心率、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拔管時的嗆咳評分更低,P<0.05,指出羅哌卡因應用能有效預防氣管插管和拔管反應,避免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的劇烈波動,安全性較高,與劉劍鋒等[11]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氣管插管麻醉中,羅哌卡因用于氣道表面麻醉中能起到較好的預防插管、拔管反應的效果,預防氣管插管、拔管的應激反應,保證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平衡,保護患者的氣道,促進患者術(shù)后早日康復,具有重要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1]李榮,張中軍,毛洪雅,等.羅哌卡因與利多卡因氣道表面麻醉對氣管插管及拔管反應影響的比較[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32(5):504-505.
[2]王丹一,盛李,盛傳洪,等.探討甲磺酸羅哌卡因表面麻醉在經(jīng)鼻氣管插管及拔管時的應用[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5,38(9):690-691.
[3]張迎新,李冠華,隋波,等.羅哌卡因復合地塞米松氣管內(nèi)噴霧對患者耐管及術(shù)后咽喉痛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6):26-29.
[4]鄧鑄強,鐘海清,楊廣生,等.羅哌卡因切口浸潤對顱腦手術(shù)圍拔管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及鎮(zhèn)痛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1):57-59.
[5]張桂云.利多卡因霧化吸入用于氣管插管氣道表面麻醉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2):40-41.
[6]張書力,李進,王加芳,等.不同局麻藥氣道表面麻醉抑制插管及拔管反應的效果比較[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6):4851-4853.
[7]鄒亮,原皓,徐磊,等.羅哌卡因用于氣管表面麻醉預防氣管插管反應的效果[J].中國醫(yī)刊,2013,48(9):30-31.
[8]王丹一,盛李,盛傳洪.探討甲磺酸羅哌卡因表面麻醉在經(jīng)鼻氣管插管及拔管時的應用[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5,38(9):690-691.
[9]王曉雨,劉環(huán)秋,許航,等.三種表面麻醉方法聯(lián)合應用對全麻氣管插管、拔管時應激反應的比較[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8(7):150-153.
[10]武平,曾憲章,呂湘琪,等.羅哌卡因環(huán)甲膜表面麻醉對清醒氣管拔管時反應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5):506-507.
[11]劉劍鋒,馬鳳亞.羅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清醒氣管拔管應用效果比較[J].醫(yī)學信息,2015,28(41):94-95.
2017-01-16)
1005-619X(2017)06-0626-03
10.13517/j.cnki.ccm.2017.06.030
121200 遼寧省凌海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