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艾佟
題記
黃河萌發(fā)在巴顏喀拉山的雪中,自青藏高原而下,途徑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塑造了中原沃土千里,啟發(fā)了農耕文明,孕育了華夏文化,滋養(yǎng)了中華兒女。幾千年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國騰飛的力量之源。
文前賦詩一首,以表對黃河贊嘆之意。
黃河禮贊
冰花霜雪剪裁出,凌雨絲流融匯成;
騎入澗谷千珠散,風馬云煙伴一程。
細路彎錦橫綠坪,戈漠寓言駝鈴聲;
滋育兒女稻荷前,勾鑄華北秀山川。
千古悠悠千古流,萬年迥迥萬年久;
華夏傳人多奇志,丹江匯入展新容。
傳悟銘義揚神氣,亦領視野傲群雄;
激蕩萬里神州醒,奔騰四季中國夢。
曾有人贊黃汛“巨龍伏波寫春秋?!睅浊旯怅庈筌?,那“巨龍”還在,然而在時代的洪流涌來之時,更多的是:“春秋流轉變巨龍。”曾幾何時,那“巨龍”不再洶涌騰飛,而是被重重的泥沙,羈絆了前程。曾幾何時,那“巨龍”不再神采奕奕,而是隨水土的流失,徒增了溝痕。那華夏的兒女,一度倚仗母親河的寵溺,而不計后果,揮霍著它的生命。漸漸的,兒女中的先行者,他們體悟了母親河的悲苦——從五千年前治水的大禹,到現(xiàn)今的科研探索者;從古朝代的一紙治水官文,到現(xiàn)今的環(huán)境保護法……越來越多的,人們看到了母親河的恩賜,更看到了作為華夏兒女的責任與擔當。為了傳遞薪火,澤被后世;為了生生不息,久久長長。
第一次見到黃河,也是十年久遠。是坐了幾十站路的公交,來到心心念念了許久的黃河前。然而,這并不是我曾經在教科書上看到的那個氣勢如虹,奔騰萬里的壯闊之河了;它是渾黃的,厚重的;雖然河面是寬廣的,但是兩岸光禿禿的黃土壁給了它一種抹不去的瘦削感。走到河邊上,卻不料引起一連串的黃沙反應:邊緣稀松的黃土嘩啦啦的陣陣墜入河中,氤氳在緩慢匍匐向大海的河流中,成一抹濃黃,漸漸的又漾開在無邊的渾黃之中。那不是我心中的黃河,她靜靜地流淌,是因為她背負了太多“不能承受之重”;這是一條披戴著數(shù)億萬噸黃沙的河,是一條承載了數(shù)以萬計漁民在逆流中密捕魚兒的河;是一條沒有了數(shù)萬公頃林木做綴飾,仍默默奉獻自己的資源給那些掠奪它的孩兒們的母親河啊!正如舒婷在詩中所寫:“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養(yǎng)育了我?!币讶皇菹鞯狞S河還在毫無怨言的把她的水獻給四面八方的兒女。
自那以后,我再未敢去看過黃河。不怕風沙,只怕心寒。
后來,再見黃河,便是在電視上,報紙上,一項項治水工程完美竣工;一片片新生林拔地而起;一叢叢堤壩牢不可破;一筐筐魚苗入水嬉戲……“保衛(wèi)黃河”已不單單是那首革命熱血的歌曲,更多的是現(xiàn)代人們環(huán)保意識覺醒下的有力作為。
誠然,治理黃河之路任重道遠,重整黃河之路難且益堅,只要把“巨龍伏波寫春秋”的愿景化為動力,全民參與,便可再見母親河的榮姿再度煥發(fā),母親河的活力再度重來。
接下來,談一下對黃河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現(xiàn)狀的幾點想法:
一、求真:充分認識黃河問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黃河問題是貫穿整個歷史時期的,自古代水患至現(xiàn)今污染。詩人趙璜由山東巡撫升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理河道時,曾作《次壁間韻》律詩一首:“汴水西頭幾度過,憂民恨不為吞河!當春膏雨年年少,障日妖霾處處多!望極閬瀛空有夢,緣疏詩酒幸無魔!蒼生豈獨黃河害,不盡疏排奈如何?”由此可見,人們對于黃河的敬畏,對黃河問題的憂慮,對治理黃河的努力是始終保有的。古時人甚至創(chuàng)造出“治河河神信仰”的文化。這應是當河工難度超越了人們的能力極限而深陷奈窘境時,從內心深處生發(fā)出的祈求冥冥力量佑助的結果。
二、求鑒:黃河問題在社會的發(fā)展中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近年來,結合黃土高原退耕還林(草)的生物工程的建設,總結以往治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人們開展了黃土高原植被恢復中主要問題與對策、途徑、水分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植被恢復的生態(tài)學依據研究。
三、求辯:科學考察。精確治理
(1)必須充分認識黃河特殊的河隋,遵循黃河的自然規(guī)律,去部署黃河治理開發(fā)與管理的各項措施。經查閱資料可知:黃河中游位于黃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濕潤地區(qū),總面積約285900平方千米。本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是:降水從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大,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并常以暴雨的方式為主;黃土平均粒徑從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地貌特征空間差異較大。廣大地區(qū)呈現(xiàn)出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地形破碎的侵蝕地貌特征。其中,黃土侵蝕地貌主要由黃土丘陵溝壑和黃土高原溝壑區(qū)組成,面積約為250000km,水土流水最為嚴重。每年輸入黃河泥沙約占黃河總輸沙量的90%。
(2)研究治理黃河的決定性因素。水分是制約黃土高原地區(qū)植被恢復與生態(tài)環(huán)境重建的決定性因子。按生物氣候帶特征和一個流域的垂直空間不同地形部位來說,喬、灌、草配置結構不合理將對水分產生極大的影響。其次是耐旱樹(草)種的選用、管理和養(yǎng)護等。由于黃土高原地區(qū)的生物措施及林草所需的水分條件主要依賴于大氣降水。因此,充分認識不同空間尺度、不同自然帶喬、灌、草結構合理配置問題,以達到生物、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的效果。
(3)是立足全局,統(tǒng)籌兼顧。堅持系統(tǒng)性原則,保證黃河治理開發(fā)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宏觀格局定方向,具體實行重細節(jié)。宏觀格局條件下,人類可以做到的是通過植樹造林(草)、退耕還林、封育措施,擴大現(xiàn)狀林草分布范圍,提高林草的郁閉度,使植被恢復到最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狀態(tài)。在不適于種植樹木的地區(qū),也要在大力退耕還草的同時,加強封禁措施與管理。同時,在治理時,要防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二次破壞。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