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端
思維是寫作的核心,思維的拓展對于學生寫好作文有著重要的作用。從兒童的視角看待習作,必須從兒童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出發(fā),在習作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表達能力。如同做體操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人體精力旺盛一樣,習作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做好思維“體操”,就能幫助學生練就一副習作的強健“體格”,最終達到文思泉涌、妙筆生花的美好境地。
一、靈活仿寫——思維的伸展運動
習作是一種綜合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要讓學生的習作富于創(chuàng)造,須先使他們敏于模仿。從仿句開始,然后仿段、仿篇,逐漸增強對語言的把握能力,在仿寫中讓思維得到伸展和再創(chuàng)造。在選擇仿寫對象時,材料上要多關注文質兼美,并與生活相連;內容上多關注真情實感,并有一定的思辨含量;形式上多關注詩歌、對聯(lián)等,并追求語言情趣;思維上多關注聯(lián)想、想象,并能基于現(xiàn)實。比如低年級學生拓展閱讀《蕩秋千》時,教師指導學生仿寫。第一步,分行排列,追求建筑美;第二步,滲透修辭手法,追求繪畫美;第三步,講究節(jié)奏,追求音樂美。這樣學生寫出的《蕩秋千》就顯得生動有趣。在富有藝術感的仿寫中,學生語言得到錘煉,思維得到伸展鍛煉。經常性地做這樣的伸展運動,學生的思維將更為活絡、柔韌而有力。
二、編寫故事——思維的跳躍運動
學生從小就有龐大的故事資源,讓學生以故事作為創(chuàng)意作文的內涵,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跳躍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敘事能力與想象力,還可以從故事中聯(lián)結學生的生命經驗,形成創(chuàng)造力。低年級以貼近生活的繪本故事為主題,引導學生講述繪本故事,然后發(fā)揮想象,采用補白、續(xù)編、重構等讓故事更為具體、更為多樣、更加生動。中年級以生活中的故事為主題,如以“一人在家”“春游奇遇”“夢境歷險”等,挖掘學生內在世界和外在經驗的語言,發(fā)展學生想象力與表達力。高年級可以課本中的經典文章為主軸,啟發(fā)多元思考,發(fā)展敘事能力。比如以古文《東施效顰》為例,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重新敘述一個新的文本。一是從西施的角度看,西施美在哪里?她天生麗質,“顰”是由于“病心”,東施不明其理,盲目模仿。重述故事的角度是: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要透過表面看實質。二是從東施的角度看,為什么東施效顰,反而更丑?重述故事的角度是:盲目模仿要不得。三還是從東施的行為角度看,東施模仿西施后,鄉(xiāng)鄰們都避開,可她仍在模仿。重述故事的角度是:東施沒有自知之明。四是從鄉(xiāng)鄰們的角度看,富人、貧人見之非閉門即挈妻子走,他們沒有指出東施的問題。重述故事的角度是:應該熱情地幫助東施,不能像鄉(xiāng)鄰們那樣冷酷無情。五是從假設推理的角度看,假設東施也是美女,她模仿西施,不被人嘲笑,但絕對不會變得更美,因為美不在于模仿,在于創(chuàng)新。重述故事的角度是:做任何事,如果一味去模仿,就會永遠跟在他人之后等等。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編寫,不難看出以故事作為內涵進行引導的效用。立足學段特點,以編寫故事作為習作思維的訓練場,從不同切入點去不斷激活思維的“因子”,可以誘導學生習作“細胞”的再生長。
三、寫讀后感——思維的全身運動
練寫讀后感,前提是大量閱讀。首先,引導學生學習使用“五號法”,學會做批注。第一,用書名號標出自己在讀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第二,用著重號在文中標記,批注重點句、含義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寫、精美的語言等,并摘錄出其中最令人感觸心動的話;第三,描述心理的嘆號,書寫自己對此的心理感受及其情感變化;第四,分析心中的問號,對疑問與困惑進行深入的思考、評價,談受到的啟發(fā);第五,列出省略號所代表的無數(shù)想象和聯(lián)想,敘寫相關、相連、相反、相似的其他素材。批注時將“視、聽、嗅、味、觸”五覺并用,能深化閱讀,實現(xiàn)閱讀思考由淺入深的轉化,建立起學生的語言庫,全面錘煉學生閱讀的思考力。
其次,學習“五步結構法”,學會寫讀后感。要讓學生先感知寫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賞析范文,小組合作討論,教師講評,結合范文學習“五步結構法”:第一步,“點”,點明篇目,總寫印象;第二步,“概”,抓住感點概括內容;第三步,“議”,圍繞感點議論想法;第四步,“聯(lián)”,圍繞感點聯(lián)系實際;第五步,“結”,總結感受升華感點。寫好讀后感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選好“感點”,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可寫的感受點很多,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選擇最有體會的一點,有感而發(fā),聯(lián)結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思維協(xié)調能力將得到一定效度的提高,習作的“肌肉”將愈來愈發(fā)達。
四、思維導圖——思維的整理運動
利用思維導圖整理作文思路,能讓學生的思維清晰有條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第一,利用思維導圖訓練思維方式。比如中年級作文指導,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等建立記憶鏈接,達成幾個層級的思維訓練。以“太陽”為例,思維呈現(xiàn)如下圖。
指導學生圍繞“太陽”展開聯(lián)想,學生會聯(lián)想到火球、日食、向日葵、金雞報曉、燦爛、熾熱、光明、紅彤彤等 ,這是第一層級聯(lián)想。再由“熾熱”展開多角度聯(lián)想,有神話故事:夸父追日,后羿射日;有因“熾熱”引發(fā)行為的角度:水上嬉戲;有由“熾熱”引申出的愛國情感等,這是第二層級聯(lián)想。最后,再選定一個角度,如“愛國情懷”展開思維的藤蔓,它具有一定的伸展力,按順序形成經絡,不斷綿延,以達到對思維的統(tǒng)整。
第二,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概括能力。學生頭腦中的素材和大量的信息要輸出,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用最簡潔、洗練的語言來概括,這樣既訓練概括能力,又能使學生作文時,由此及彼,由點成線,連線成面。
思維導圖的呈現(xiàn)方式和學生的思維是契合的,可以將思考后的想法進行先后順序處理,學生想法中的每一個分叉點,連接點,都可以形象地用圖表現(xiàn)出來,讓信息變得有層次,有聯(lián)系,思維條理性也得到了鍛煉。利用思維導圖幫助作文,學生可有效整理思維,拓寬了思維的寬度,挖掘了思維的深度,使自己的知識網絡實現(xiàn)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維鍛煉的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思維的縝密性。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思維是語言的泉源。“巧仿、會編、能續(xù)、善理”四節(jié)思維“體操”,為學生習作語言的表達練就健碩的“體格”,讓學生在習作的麥田中自由追逐金色的麥浪。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