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要】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強調主體性、自覺性、平等性和參與性,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參與式教學,有助于改善學生學習狀態(tài),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文章以“大學生情緒管理”章節(jié)內容為例,具體介紹了參與式教學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設計應用。
【關鍵詞】參與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高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和選修課程。然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許多需要深思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師一講到底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普遍存在,教學過程乏味,教學內容過于理論,教學手段落后,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降低,教學效果低下。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主渠道并未真正發(fā)揮作用,未實現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幫助大學生健康成才的教學目的。
一、參與式教學概述
參與式教學強調主體性、自覺性、參與性、平等性,它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愿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體驗中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從而實現學生自我提高。參與式教學的特點體現在:第一,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知識構建和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增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第二,師生關系平等和諧。參與式課堂中,師生雙方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動,彼此尊重,相互促進,學生可以有質疑,教師也要及時反思,師生之間不斷地互動、對話、交流、分享,最終達成共進。第三,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學生在課堂中通過主動參與討論,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參與式教學方法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的的具體設計
以“大學生情緒管理”這一教學章節(jié)為例,我們需要借助心理學的視角和眼光去探索“情緒”這個無比熟悉卻又神秘莫測的課題,用理性的角度去透徹分析情緒的產生、變化和發(fā)展過程,從而運用一些方法讓情緒的積極影響最大化,消極影響最小化,實現對情緒的管理。如果在教學中只是單純的講授情緒的概念、大學生常見不良情緒,情緒調節(jié)等理論性內容,學生就無法去真實體驗、感受情緒的動力性,更無法將課堂理論知識遷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以“大學生情緒管理”教學為例,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具體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在引入情緒概念時,可以選用學生熟知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如選用蘇軾的悼亡詞《江城子》,讓學生思考“在閱讀這首詞時,我感受到了作者傳遞的哪些情緒”。這樣,就可以主動的激發(fā)學生去感受自己的情緒,這時再引入情緒概念、情緒分類,學生就可以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掌握知識,分享體驗。再比如講解“情緒ABC”理論時,可以通過問題情境“你的好友在約好的時間遲到了很久,你可能會產生什么樣的情緒反應?”讓學生分享不同的想法,教師引導對比,為何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情緒結果不同,這樣就可以很自然的將ABC理論、不合理信念這些概念引出,深化學生理解。
(二)學生自主講授,主動解決問題
對“大學生常見不良情緒”這一部分內容,可以在課前將具體任務以小組形式分給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了解每種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帶給人的消極意義等,要求每小組選派1名學生在課堂上用5分鐘完成知識講授。教師要總結并適時給出小組成績。用競賽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并學會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去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及時關注自己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
(三)課堂討論,讓學生體驗思維碰撞
針對“大學生常見不良情緒”進行學習后,會發(fā)現很多學生會回避不良情緒,因為在認知層面認為不良情緒就是不好、消極、無意義。此時,可以通過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在開放、接納性的氛圍里暢所欲言,去探討“負性情緒背后的積極意義”,通過討論和表達,讓學生中的觀點碰撞,使學生產生面對、正視負性情緒的勇氣,加深學生對不良情緒的理性認識,使參與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心理的細微變化,澄清問題,辨認自己的情緒,進而形成合理、辯證的情緒觀。
(四)心理測試訓練,讓學生更加認識自己
在這一章節(jié)教學內容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教學側重點來選取相應的心理測試,如可以使用趣味性強的“情緒穩(wěn)定測量量表”,也可以采用專業(yè)性強的“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如果考慮學生重點應學會情緒管理方法,還可采用“情緒管理記錄表”。心理測試訓練的應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讓學生了解自我,自我悅納,主動調適自己的心理,維護心理健康。同時,對結果的解釋及對比,可以讓學生在測試參與中更好地了解和評價自己。
(五)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感受參與的快樂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團體在心理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通過相關活動的進行,促使個體在交往中積極觀察、自感、體驗,自悟、認識自我、探索自我,促使學生對心理體驗的感受得以加深,對知識的感悟得以提高。在“大學生情緒管理”這一章節(jié)中,可以通過“我演你猜”活動讓學生了解情緒類別及健康情緒,可以通過“鏡子活動”讓學生更好理解情緒體驗的外部表現。通過互動式的團體交流,理解個人獨特性,體會環(huán)境適應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管理與環(huán)境適應能力。
三、結語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合作式的教學方式,包括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其核心是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始終處于主動地位,師生平等地參與學習、研究、分析、解決問題,注重良好學習氛圍的構建,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的激發(fā)。
參考文獻:
[1]吳彩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參與式教學方式探索[J].懷化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