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輝
縱觀古今中外的作家,他們之所以能成名成家,在于豐富的生活經歷、廣泛的閱讀及持之以恒的練筆。抓住觀察、閱讀、練習這三個得力點,是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指導觀察。積累材料
1.激發(fā)觀察興趣。教師都有體會,學生喜歡郊游、參觀等活動,但最怕的是出發(fā)前老師布置的“仔細觀察,回來寫一篇作文”!其實,活動前教師不妨告訴學生:“寫不寫作文不重要,你們盡情地玩就是了?!敝挥凶寣W生在活動中盡興地玩,盡情地“狂”,活動后學生才有快樂的回憶,學生自然會有說不完的話,作文一定會有材料可寫。
2.教給觀察方法。學生在觀察某一事物后,可能并沒有較深印象。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懂觀察方法所致。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實踐指導學生掌握觀察方法,如觀察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要有重點、觀察要調動多種感觀、展開想象。
3.培養(yǎng)觀察習慣。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觀察的習慣。勤于觀察周圍的自然景物,暴風雨、濃霧、田野、街頭的小店、工廠等;利用一切機會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走親訪友。乘車坐船,踏青秋游,逛商店,悲歡離合的場景等要細心觀察;善于透過社會現(xiàn)象看出蘊含的哲理,從除夕的煙花、爆竹聲,可以反映節(jié)日的歡樂,也能折射人民生活的改善,還可以反思節(jié)儉過節(jié)、減少污染等,這樣的文章立意才深。
4.記觀察卡片。光勤于觀察還不行,天長日久也會遺忘。要記牢,最好的方法是記觀察日記或記卡片。把一天見聞中有價值的人、事、景、物簡單記下時間、地點、主要情節(jié)等要點。記錄后經常翻閱,每次翻閱又像放電影一樣把當時的見聞在腦海里過一遍。這樣,日積月累,作文題材自然會信手拈來。
二、精讀博覽。吸取養(yǎng)分
1.精讀課文,學習作文技巧。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精讀文質兼美的課文,以至成誦。在指導閱讀課文時,要特別注意教材中的寫作因素。為學生提供可資借鑒的寫作方法。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讀寫相關的因素,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研讀,體會出寫作的方法,教師合理地設計寫作練習,學以致用。
2.博覽群書,吸取多種營養(yǎng)。學生通過精讀課文,能獲得作文的一般能力。但要獲得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廣泛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報刊、兒童文學作品、科普作品、名家名篇;“好”讀書,一有空就翻書,把讀書作為一種愛好,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善”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做讀書筆記、摘記優(yōu)美詞句、動筆圈點寫批注。要指導學生學會重要的讀書方法:泛讀、精讀、通讀、速讀、再讀、選讀。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朗讀會、故事會、賞析好書好文章,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廣泛的閱讀,博采眾長,學生不但能學到不同體裁文章的寫法,更能增長知識,提高認識水平,為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勤寫多練。熟能生巧
1.設小作本,多種形式練習。設小作本,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練習是目前各學校普遍使用的方法。小作的“小”應該體現(xiàn)在習作的選題、習作的類型相對靈活上。中年級可以著重進行片段練筆,如寫景、狀物、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對話、心理、描寫場景等。高年級可進行仿寫、續(xù)寫、改寫、課堂素描、編寫童話和寓言等。
2.創(chuàng)造機會,在應用中練筆。應用中練筆,一方面能創(chuàng)造練習的機會。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實用價值,從而重視寫作訓練。應用中練筆方法有:和親友通信,寫請假條、留言條、便條,為班級發(fā)通知,班干部競選時進行書面工作總結、競選演說、制訂工作計劃,再如介紹影視、書籍,為黑板報、紅領巾廣播臺投稿等。
3.持之以恒,多寫、寫好日記。教師對學生日記只提數(shù)量、質量要求。對題材可不作嚴格限定,由學生獨立選擇組織。教師定期對學生日記進行檢查、評比,并選擇優(yōu)秀日記進行表揚,上墻報、投稿等。經過較長時間訓練后,學生觀察、選材、組材、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能力一定能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同時養(yǎng)成了勤于動筆的習慣,可謂一石三鳥,學生將終身受益。
善于觀察,為作文題材找到了活水之源;廣泛閱讀,則為作文找到了拐棍,奠定了基礎;勤于練筆,更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掌握寫作技巧。觀察、閱讀、練習三線并進,學生作文一定會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編輯 姚思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