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
《摔跤吧!爸爸》:職業(yè)女性摔出人生逆襲
◎方正宇
臺詞三段論
從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場摔跤賽。
當你內(nèi)心充滿恐懼時,拍拍你的背,找回勇氣,你就會好起來。無論是男孩拿到,還是女孩拿到,金牌就是金牌。
前情預告
作為一位著名的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曾經(jīng)獲得全國冠軍,但由于這個項目缺乏來自國家的支持和資助,導致他不得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為了彌補個人未能獲得國際比賽獎牌的遺憾,他一直希望夢想能由兒子來繼承,沒想到妻子卻接連生下了四個女兒。這樣的結果看似造化弄人,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突然意識到也可以培養(yǎng)女兒在摔跤項目上取得成功。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要求女兒接受嚴格得近乎殘酷的訓練,并且常年與男性摔跤手在一起較量。兩個女兒先后以全國冠軍的身份進入國家隊參加訓練。在那之后,盡管在父親與女兒之間也曾出現(xiàn)過各種意見分歧,但最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女兒參加英聯(lián)邦運動會摔跤比賽并奪得冠軍,父親也終于可以手捧金牌說出“我為你自豪”。
劇集展開
曾被視為僅僅是歌舞秀的印度電影,近年來卻不斷依靠優(yōu)秀作品在國際上擴大影響力,尤其是影片中往往還會深入探討印度國內(nèi)的社會焦點。以阿米爾·汗領銜主演的幾部經(jīng)典作品為例,《三傻大鬧寶萊塢》對于教育制度進行了深刻反思,《外星醉漢PK地球神》則觸碰到極為敏感的宗教問題。至于最新這部具有紀實背景的《摔跤吧!爸爸》,則將關注焦點匯聚于女性的社會地位。
在影片的開始部分,父親以獨斷專行的方式強迫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接受摔跤訓練,甚至剪去了她們具有性別特征的秀發(fā)??吹竭@里,或許會有不少觀眾產(chǎn)生了和“女兒們”類似的抵觸情緒:父親憑什么非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于人?難道這種“虎媽”“鷹爸”式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提倡?
正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影片及時設置了一段情節(jié):女兒們參加一場鄰家女孩的婚禮,向?qū)Ψ奖г购翢o童年樂趣可言的艱苦訓練。沒想到整場婚禮始終沒露出笑容的新娘,此時卻表示自己更羨慕吉塔和巴比塔,因為她們至少還有機會通過摔跤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大多數(shù)印度女孩那樣被隨意地安排一場婚姻,然后完全淪為生孩子和做家務的工具。
經(jīng)歷了這次堪比當頭棒喝的教誨之后,女兒們終于下定了堅持練習摔跤的決心。而對觀眾來說,此時再回過頭去思考父親要求女兒苦練摔跤的決定,或許又能得出與原先不同的結論。比如盡管看似強迫女兒們接受摔跤訓練,但父親一開始就跟妻子有言在先,只是希望在第一年里不要被勸阻。這種留有余地的選擇,既體現(xiàn)了對于妻子的尊重,也表現(xiàn)出對于女兒們未來人生的責任心;又比如,當妻子擔心女兒們會因為練摔跤而嫁不出去時,父親霸氣十足地給了回應,認為只要女兒能在摔跤領域內(nèi)取得成功,未來應當是由她們?nèi)ヌ暨x婚戀對象而非被挑選;影片中還有一處細節(jié)描寫,那就是在與家人們討論摔跤問題的同時,父親還在耐心細致地教最小的女兒學習英語單詞,要知道,這在文盲率頗高的印度實屬難得。
也就是說,父親之所以用如此嚴苛的態(tài)度要求女兒們練習摔跤,并不僅僅因為將自己未實現(xiàn)的夢想強加于后代,更是因為父親意識到,在性別歧視十分嚴重的印度,女性必須通過奮斗,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才能真正贏得來自社會的尊重。相比贏得摔跤比賽本身,或許這樣一種觀念,才是影片更希望對外傳播的。
如果以印度作為參照物,中國女性所具有的社會地位顯然要高得多。這樣一種地位的獲得,絕非來自于上天的恩賜,又或者是“女士優(yōu)先”之類的口號。最關鍵的問題在于,中國社會能夠給予女性充分就業(yè)的空間,在很多崗位上,職場女性完全可以取得不遜于甚至超越男性的成就。正是依靠這些成就,中國女性才能獲得“半邊天”的美譽。
當然,有時社會上也會流傳著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類的說法。至于《摔跤吧!爸爸》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嫁得好”固然也有其重要性,但對于新時代女性來說,也許只有通過不斷提升自我以具備“干得好”的能力,才能真正獲得獨立的人格,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