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蓮
每次單元測驗之前,我都會習慣性地問學生:“這個單元的知識大家都掌握了嗎?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請舉手?”往往沒有一個人舉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大聲回答:“懂了,沒問題?!钡看蔚臏y試成績告訴我,事實并非如此,不懂裝懂的大有人在。
我想學生們可能進入了一個誤區(q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舉手,就相當于告訴大家自己落后了,害怕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取笑,覺得這是一件丟臉的事。為了避免受到這樣的打擊,一些人就違心地縮回了自己的手。
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敢于舉起“不懂”的手呢?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
一次課上,我像往常一樣詢問:“誰還有不懂的問題嗎?請舉手。”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依舊沒有一個人舉手。有個學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但他環(huán)顧四周之后,又迅速縮了回去。這雖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還是被我捕捉到了,我想這正是一個好時機。
于是我把目光移向他,語氣溫和地說:“鄧柏權,老師看到你舉手了,你真是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有什么問題盡管問老師?!编嚢貦嗲由卣酒饋?,小臉漲得通紅,小聲說:“我確實有一個地方還不太明白,這個問題是……”他的聲音太小,我不得不走到他跟前俯下身去聽他講話。聽清楚他提的問題后,我很耐心地給他講解了一遍,并鼓勵他下次講話再大聲點。
“這次明白了嗎?如果還不明白的話,老師可以再給你講一遍?!蔽椅⑿χ粗?,他羞澀地笑了笑,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這時,我似乎聽到其他學生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接著,我對全班學生說:“鄧柏權同學不懂就問,這是很了不起的,我希望大家向他學習,有疑惑的地方要敢問,勇敢地舉起你們的手,好不好?”學生們面面相覷,沒有人回應我,我繼續(xù)說,“古人有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問題多的同學不代表他不懂,恰恰相反,證明他好學、上進心強,多問多學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其實老師也是裝滿問題的學生,以前是,現(xiàn)在還是??衫蠋煾矣谔釂?,所以不懂的問題越來越少,而懂的東西越來越多?!?/p>
聽了我這一番話,學生們議論開來,很快便有學生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老師說得有道理,我們應該敢于舉起‘不懂的手?!睂W生們好像把我的話聽進去了,于是我趁熱打鐵,再次提問:“還有誰有不懂的問題嗎?請舉手。”話一剛落,舉起的手便像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
這次之后,每次測驗前,我都會按照慣例先詢問一遍學生,心中有疑問的學生不再擔心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取笑,敢于舉手的人慢慢多了,敢于提出問題、參與問題討論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們的師生關系越來越融洽,學生們比以前更加親近我。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我既驚喜又欣慰。
其實,學生舉起的不只是手,還有一種敢于展現(xiàn)自我的信心和勇氣。而對于我們老師而言,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大膽舉手,更是一門教學藝術。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