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雪姣
摘 要 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在小語種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對小語種融會貫通,而且還需要將對象國的文化進行引入,這樣能夠?qū)W生的文化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運用小語種進行交際的能力。
關(guān)鍵詞 小語種教學 語言對象國 文化引入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小語種雖然不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但在實際交際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對小語種的教學進行重視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針對小語種教學過程中,應(yīng)該運用適當?shù)姆椒▉韺π≌Z種教學進行完善,對語言對象國文化的引入對于促進小語種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將對這種必要性以及語言對象國文化的引入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以試圖找到小語種教學中的方法。
1小語種教學目前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針對外語教學主要側(cè)重于英語教學,英語已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而對小語種的教學的研究和發(fā)展遠不及對英語教學的研究,這是因為小語種教學在我國外語教學中形成較晚,致使其教學規(guī)模和教學系統(tǒng)的發(fā)展都尚不成熟。其現(xiàn)狀存在如下特點:
1.1教學的周期非常短
小語種的教學并未在低齡時期進行教育培養(yǎng),而是在高中時期才開始接觸到小語種的有關(guān)知識,這使得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小語種的時候,都是在沒有基礎(chǔ)的前提下進行,這就要求大部分學生必須在4年左右的時間內(nèi)完成小語種的學習,才可能對小語種進行熟練掌握,由此可見,小語種的教學周期非常短暫,這無疑使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增大。
1.2很大程度上受其它語種的影響
我國母語與國外語種存在著相同點,也存在著不同點,在學習小語種時,因與我國母語存在一些相同點,使得在學習小語種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助于進行小語種的學習,然而,同時國內(nèi)外存再語言上的差異,也對我們學習小語種產(chǎn)生了阻礙,特別是受小語種教學周期短的影響,更加影響了小語種的學習,再者,我國民族存在多樣化,一些民族語言和方言也對小語種的學習產(chǎn)生了嚴重的影響。
1.3小語種的師資力量不夠雄厚
由于小語種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學的基礎(chǔ)性建設(shè)還不成熟,特別是在師資方面極為欠缺,這就使小語種的教學質(zhì)量受到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在對小語種教學的過程中,還缺少相關(guān)教學設(shè)施的投入,比如,與小語種相關(guān)的軟硬件的投入在小語種教學的過程中投入就比較欠缺。
2小語種教學中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語言是文化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密切,無論是通用語種還是小語種,都能夠在某種情況下派上用場,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要只著重于對通用語種進行教學,而忽視了對小語種教學的重視。在進行小語種教學時,要尋求一些方法使小語種更容易能夠被學生所接受,通過引入語言對象國的文化能夠提升小語種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小語種的學習興趣。
文化的范圍很廣泛,一般都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具體反映。而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其具有較強的社會性,這就使語言和文化連為一體,這就證明了在小語種教學的過程中,對語言對象國的文化進行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因為在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時,必須通過對其國家的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有具體的了解。而語言對象國的文化也包含其國家的方方面面,具體主要包括語言對象國的語法詞匯文化、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以及背景文化等。只有將小語種教學同語言對象國的文化講解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才能使小語種的教學的效率、質(zhì)量得到提升。因此,在小語種教學過程中,對語言對象國的文化進行引入是非常必要的。
3小語種教學中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的具體內(nèi)容
小語種教學過程中,對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具有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對文化引入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了解和分析,以便于小語種的教學。文化引入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包括語言對象國的語法詞匯文化、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以及背景文化。
3.1語法詞匯文化
語法詞匯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知識,通常也是學習語言的難點。小語種語法詞匯與英語的語法詞匯及我國的語言構(gòu)成大不相同,每種小語種的語法詞匯在每個國家都是特定獨立的,有些小語法在某些國家中,雖然語言名稱都是一樣的,但從語法詞匯來講,都存在著細微的差異,所以在學習小語種語法詞匯文化使要進行區(qū)別對待。
3.2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
文化的不同決定著習俗及禮儀的不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禮儀文化,而這些習俗和禮儀恰恰是反應(yīng)其文化及語言的重要方式。比如,新西蘭的碰鼻禮是見面的潛在問候語,同時也是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但如果在不知道這種禮儀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人們會理解為對其蔑視的意思,所以,對語言對象國的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小語種的學習。
3.3背景文化
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而歷史背景正是背景文化形成的過程。所以,在小語種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引出相關(guān)的歷史背景來引導(dǎo)學生進行感性的學習小語種,使語言對象國的背景文化發(fā)揮應(yīng)有的作用。
4小語種教學中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的方法
文化引入不可能一次性的完成,其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文化引入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引入的尺度,不要對語言對象國的整體文化全盤接收,應(yīng)有選擇性的進行文化引入。在文化引入時,需要重視兩種文化類型的引入,即同跨文化交際緊密聯(lián)系的文化進行引入和影響語言的信息傳播精準度的文化進行引入,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在引入的過程中,應(yīng)以語言為主導(dǎo),文化次之。
5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語言與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使對語言對象國文化引入存在必要性。而小語種教學體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善和形成的,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而又復(fù)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應(yīng)該加強小語種的課程安排和教學建設(shè),完善師資力量,并通過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提升學生對小語種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小語種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完善小語種的教學體系,使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12(05):102-112.
[2] 楊學云.基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文化導(dǎo)入研究[J].外國語文,2015,11(08):24-26.
[3] 楊菁.高校小語種教學中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探析[J].學術(shù)評論,2015,41(16):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