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亦琛
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一個永恒性主題就是人性,在沈從文的《邊城》中,人性的美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這篇小說當(dāng)中,作者通過“人性”構(gòu)建出一個溫馨而美麗的理想社會,這是一個充滿美和愛的天國——邊城茶峒。這是一個民風(fēng)淳樸、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著質(zhì)樸的天性,純真的內(nèi)心。而正是每個人身上具備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使得邊城這個美麗的世界更具魅力。邊城里不僅有幾十年守著渡口任勞任怨渡人過河的七十歲老船夫,他的生活雖然清苦,但一向不接受路人饋贈;還有樂善好施、不以勢壓人、能體恤窮人的順順;也有和氣親切、謙虛誠懇、平等友善的老大天保和老二儺送。這是一個令人贊嘆的和諧而古樸的社會環(huán)境,每個善良、正直、熱情、忠誠的人,都讓人由衷喜愛,但讓人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美麗、善良、純凈的女性形象——翠翠。翠翠是一種美的聚合,愛的載體,代表了人們對至真至純的人性美的追求。
因為所居住的環(huán)境多竹篁,翠色欲滴,所以老船夫便為孫女取了“翠翠”這個名字。邊城的靈山秀水滋養(yǎng)哺育了這個小女孩,她所成長的每時每刻,都浸潤在大自然的輕靈、淳樸、柔美當(dāng)中。所以她自身就擁有一種來自天然的清明和透潔。邊城的美麗自然賦予翠翠健康的身體,碧溪的白塔,竹篁賦予她純真的赤子之心。翠翠淳樸又活潑,天真又善良,一舉一動都流露出大自然的印記和活力,大自然給翠翠以淳樸的人性美,反過來這種人性美又作用于自然,所以邊城就被人格化了,一草一木皆有情。當(dāng)翠翠因為愛情而感到困惑的時候,黃昏的天空就幻化為她的心緒,將所有的煩惱和不快都通過夕陽來體現(xiàn),例如文中這樣寫道:“翠翠看著天上的紅云……有些兒薄薄的凄涼。”在翠翠心情煩亂的時候,溪面的蜻蜓就飛來飛去,大自然中的一切景物,都浸透著人性。作者塑造翠翠的形象的時候,將人性美同自然美進(jìn)行了巧妙聚合,使作者把對故鄉(xiāng)的愛,對自然的愛,對古樸人性的愛,全部寄托到翠翠的形象當(dāng)中。
翠翠和祖父相依為命,在邊城清澈而古老的溪水邊,他們既不貪財,也不羨貴,而且非常勤奮,甘守清貧,樂于助人,充分展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的淡泊、善良、勤勞的美德。
翠翠非常善良,她不但對自然表現(xiàn)友善,還表現(xiàn)在她對所有人事的親和上。翠翠對于祖父的愛是自然的,淳樸的,真切的,這是一條貫穿整部小說的重要線索??墒沁@種祖孫間的愛又不是單純的孝順。從翠翠懂事開始,就主動分擔(dān)祖父渡船的工作,有時還會搶在前頭“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 ……無人過渡時,祖父便同翠翠用小竹作成豎笛,一吹一唱 ,快樂的空氣便在山溪兩邊回蕩著”,這是一種中國人所追求的既有天倫之樂又自由悠閑的理想生活。
在翠翠對儺送的愛情上升華了這一人物形象的愛的象征。在路遇儺送后,兩顆年輕的心相互傾慕,少女的心生發(fā)出一種朦朧的愛意,但天性中的羞澀又讓翠翠無法對人言說自己內(nèi)心的期盼及酸澀,經(jīng)過長達(dá)三年的盼望,少女純情便自然流露出來,這種愛是那么純真,那么自然,也因此令人向往。
翠翠,一個純真善良的女孩,不僅是美的聚合,更是愛的載體,她不僅代表了湘西淳樸的人性美,更代表了人們對于純真感情的追求。
(作者系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xué)文1實驗班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