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太極宗師:70歲打敗5個日本高手
孫祿堂是中華武術的集大成者,有人稱其為中華最偉大的武術家,他的武學造詣堪稱空前絕后。他曾只身徒步游歷南北11省,其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70歲時,他在3秒內(nèi)擊敗5個日本武士。
孫祿堂(1860-1933)是河北人,九歲時,因為父親去世,孫祿堂被迫失學,但少年孫祿堂即有對武術的興趣,他跟人學習了內(nèi)功、輕功、散手和暗器。
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幼時拜李奎垣為師,讀書兼修形意拳8年,后又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庭華學習。
程庭華對他說:“我授徒數(shù)千,從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天資聰穎卻又能專心不懈的。我認為,黃河南北已經(jīng)沒有對手能打敗你了,你可以出去走走了?!?/p>
1885年,25歲的孫祿堂開始云游大江南北。歷經(jīng)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省,“聞有藝者,先生不辭遠蔽、險阻,必訪至。不服與較,先生未嘗負之。”
他曾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無論聽說誰有一技之長,不管多么遠蔽險阻,孫祿堂必定要訪至,虛心求教。遇到對方要求較量時,孫祿堂也一定奉陪,而且從無一負。
三年的游學生活讓孫祿堂大有收獲,他幸會了不少奇人異士。其中一位奇人,是位云游道士,道士傳了孫祿堂一種修心養(yǎng)氣之法,該法能辟谷,清凈腹臟氣血之雜物。孫祿堂后來將此方法融入拳術修習之中。孫祿堂還在四川跟從一位高僧研修《易經(jīng)》數(shù)月,并于武當山從陳姓隱道一同結廬,聽講丹經(jīng)。
“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極,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俠奇事極多,曾多次遇匪、獨斗群梟,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記載。歷時三年余,先生于武道功臻造極至境。行止坐臥、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合于道?!?/p>
1912年,孫祿堂應邀去倫敦參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賽”,孫祿堂以全勝戰(zhàn)績榮獲總冠軍。震動世界。孫祿堂認為國外的技擊大多水平不高,未得中和之旨,未能開發(fā)出身體先天的良知良能,缺少整體靈動,勁力也比較單調(diào),手、足、膝、肘的配合意圖明顯,不能渾然一體,無有痕跡。
孫祿堂等人在中華國術領域修成正果時,正是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強勁沖擊乃至分崩離析之時,孫祿堂的武學體系面臨著被淹沒、淘汰、后繼乏人的窘境。圖為孫祿堂
1915年,孫祿堂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對各派武學堅持不懈的研究、實踐與提煉,此時已豁然大悟,發(fā)現(xiàn)了中華武學統(tǒng)一的原理和統(tǒng)一的基礎技術結構,創(chuàng)立了拳與道合的武學體系。這就是中和內(nèi)勁原理和以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技術結構為基礎的、融會百家的武學體系。
孫祿堂為三拳建立的共同基礎是:以中和為宗旨,以內(nèi)勁為統(tǒng)御,以三體式為本體,以九要為規(guī)矩,以順中用逆、逆中行順為總綱,以有無并立又有無不立為法門。
自1915年起,孫祿堂開始撰寫武學著作,以闡發(fā)其武學原理和技術體系。
從1915年到1932年的這18年里,孫祿堂率先撰寫了《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等一系列武學專著,以及《論拳術內(nèi)外家之別》《拳術述聞》《詳論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等武學文論,開創(chuàng)了武學發(fā)展的新紀元。
孫祿堂的武學體系是以《易經(jīng)》為立論,以儒釋道諸家學理為參照,不僅在技擊功能上是對當時武學研究水平的全面超越,而且構建了道藝武學哲武一體、體物不遺的修身學說,使其武學成為支撐、驗證、完善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根基。
因此,孫祿堂的武學體系堪稱是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中國武學發(fā)展的最高成就之一。當年曾令海內(nèi)精技藝者無不望風傾倒,著名學者如馬一浮、胡樸安、蔡元培、陳曾則、劉春霖、陳夔龍等對孫皆持弟子禮。
1924年,孫祿堂出版了堪稱武學經(jīng)典的《拳意述真》一書,前輩宋世榮看后,驚嘆不已,邀請孫祿堂去山西見面。孫祿堂到太原后由宋世榮的徒孫董秀生一路陪同,拜訪宋世榮及山西各地同門,宋世榮精通內(nèi)功修煉,當親眼目睹了孫祿堂的武功后,宋世榮異常興奮,在《拳意述真》的扉頁上寫道:“祿堂仁棣:學于后,空于前,后來居上,獨續(xù)先宗絕學?!闭J為孫祿堂的武功已經(jīng)超逸前代,獨續(xù)絕學。
日本武道界也高度重視孫祿堂的武學,他們從日本全國篩選出五位技擊格斗高手,來中國挑戰(zhàn)孫祿堂。
日本人打算利用孫祿堂年過古稀的現(xiàn)狀,采取車輪戰(zhàn)術,跟孫祿堂比武。這已經(jīng)不是公平公正、光明磊落的比賽了,從武德和武藝兩方面看,日本人已經(jīng)是低了一等。
1930年,孫祿堂已經(jīng)是古稀之年。這天,日本這五位格斗高手和一位日本領事館的翻譯來到孫祿堂的住處,向?qū)O祿堂提出挑戰(zhàn)。孫祿堂決定以一對五,同時與五位日本格斗高手進行較量。
由于這五位日本格斗高手都擅長地面固絞的技術,為了讓這五位日本高手能以他們最擅長的技術與自己較量,孫祿堂說:“我躺在地上,你們五個人以任意方法按住我,你們另一個人喊三下,如果在三下之內(nèi)我不能起來,就算你們贏了?!边@話由那位懂中文的日本人翻譯過去,幾位日本人覺著這簡直是個玩笑。最后經(jīng)孫祿堂再次確認這個比試方法后,他們同意按這個方法比試。
于是孫祿堂平躺在地上,五個日本人,其中一個最魁梧的,騎在孫祿堂身上,兩腿將孫祿堂的身體盤住,并用雙手鎖住孫祿堂的頭,其他四人,以他們各自的方式固鎖住孫祿堂的四肢。另一人喊:一、二、三字尚未出口,只見孫祿堂一躍而起,五個日本人都被震出兩丈外,撲倒在地,一時竟未能起身。孫祿堂遂將他們一一扶起,日本人驚詫萬分,其中一人說了句抱歉之類的話,惶恐而去。
第二天他們又來到孫祿堂的住處,說日本天皇邀請孫祿堂去日本教授武技,每月報酬達兩萬塊。請孫祿堂至少去一年。孫祿堂說:“我老了,哪兒都不去了,如果你們想研究我國的武術,可以與國術館聯(lián)系,那里的教師更年富力強?!彼麄冊偃龖┱?,孫祿堂還是婉言謝絕了邀請。
從此,孫祿堂被日本武道界尊為“武圣”,被稱為“文武兩道三大雄”。即便如此,他生前從未教日本人一招一式。
1931年,孫祿堂欲尋慧達之人繼承自己的拳學。于是登報招收弟子。此番招徒條件有三:1.本人酷愛武術,三年之內(nèi)不準備從事其他事業(yè)者。2.大學文化程度。3.面試合格。僅一周,報名者已達兩千余人,孫祿堂從中擇出三人,認為條件尚可。決定使三人各承自己一門拳學。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東北淪陷,孫祿堂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非常失望,毅然辭職返回北平,勸說其在北方軍隊中的弟子組織抗日。1933年國民政府迫于日本壓力同意在偽滿洲國通車通郵,孫祿堂深感有心討賊無力回天,返回老家完縣,當年年底無疾而終,逝前曰:“吾視生死如游戲耳?!?/p>
總之,孫祿堂武功造詣卓絕,技擊獨步當時,道德修養(yǎng)崇高,實踐著中國武學的最高境界。孫祿堂建立的武學體系開拓并升華了武學的文化品位。孫祿堂是至今為止中國武學發(fā)展史上最高成就的代表,堪稱武神。孫祿堂創(chuàng)立的武學體系培養(yǎng)了一大批卓越的武術家,而且還助益了眾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對中國文化的繼承、提升與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獨到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英才》余世存/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