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管宏業(yè)
奧迪以人為本,“每個第一次,引燃改變”
□本刊記者 管宏業(yè)
2016年,中國的整體經濟仍處在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實現(xiàn)轉型、升級的階段。具體到高檔車市場,一方面是市場規(guī)模、用戶基數(shù)在擴大,另一方面,入場的選手也變多了,競爭日益激烈,向更多元的細分市場滲透。復雜激烈的“后合資時代”競爭格局下,作為行業(yè)的領軍者,一汽-大眾奧迪如何界定自身的使命與目標?
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yè)部執(zhí)行副總經理荊青春認為,回顧歷史,實際上一汽-大眾奧迪曾經參與和主導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兩次變革。第一次變革,是改變了中國市場對“轎車”的認知;第二次變革,是改變了中國市場對“國產豪華車”的認知。
如今,隨著社會 激烈轉型,一汽-大眾奧迪意識到,整個社會對于高檔商品的認知再度發(fā)生改變——從更偏重炫耀式的占有,轉變成情感價值的體驗。具體來說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第一,從實際占有到從中受益;第二,從單一的功能到智能化的應用;第三,從財富標簽到個性表達;第四,從繁復到簡約。
實際上,不僅是“奧迪英杰匯”與“奧迪創(chuàng)新人物”組織成員,每一位奧迪用戶,都是“每個第一次,引燃改變”精神的踐行者。
他5歲學球,15歲進入國家隊,18歲隨國家隊出征不來梅,拿回自己第一個世界冠軍,當時有人稱他為乒壇“龍?zhí)印?,成為受最矚目新星,一時風頭無限。
然后人生總要經歷幾次起落,身為運動員的他更是如此。馬龍隨后遭遇的是外戰(zhàn)告負、團體賽輸球、爆冷出局、領先被反超、連續(xù)三屆世乒賽止步半決賽……能想到的輸法他都經歷過,他甚至于考慮了退役。但乒乓球這條路是自己選的,退無可退。
這就如同一部好車,要達到最佳狀態(tài)必須經歷磨合期。國家隊的訓練一年不曾間斷,只有春節(jié)放一天假,平日一周練六天。馬龍是隊里公認的訓練最刻苦的那個,每天最早來最晚走,開始了從心理到技術的全面蛻變。長時間的訓練,也讓他的右手大臂比左手粗,手腕、膝蓋、腰和肩都留下了慢性勞損傷。
2015年,蘇州世乒賽半決賽,這次馬龍的對手是風頭正勁的樊振東?!拜?shù)脡驈氐琢耍涷炓卜e攢到了,這一次沒有退路?!瘪R龍甚至在賽前打了發(fā)膠,保持住向上的劉海。當我們再翻閱比賽記錄時,知道馬龍贏了。自此,漫長的低谷期結束,世乒賽后馬龍越打越放松,一路勝到里約奧運會,再無敵手。
2008年,程叢夫第一次踏上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征程,并取得了LMP2組第三名的好成績。這是中國車手首次參與這項頂尖賽事,也是首位完成比賽并站上領獎臺的中國賽車手。從那時起,程叢夫的賽車之路就再沒掛過倒擋,一路快速飛馳。
面對“中國第一位加盟F1車隊的車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國第一人”、“紐伯格林24小時耐力賽中國第一人”……這一系列傳奇頭銜,程叢夫的想法很簡單:因為熱愛,永不懈怠。以訓練為例,程叢夫的計劃表中有一項保持日常約三小時的耐力訓練,運動量最高達到兩千卡路里,內容包含射擊、越野、滑雪、攀巖等。因為賽車手需要專注度、平衡、協(xié)調和耐力等多元能力,才能像全面武裝的戰(zhàn)士一樣踏上征途。
現(xiàn)在,程叢夫仍保持著旺盛的精力,每年參加十多場的國際重大比賽。在他看來,賽車不僅要超越對手,更需超越自我,不斷進取,這才能真正詮釋競技體育的精神。
得知自己入圍雨果獎那天,郝景芳發(fā)了三條朋友圈,發(fā)到第三條時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她決定第二天起就“不再招搖”了。她一向是這樣淡定,就算創(chuàng)作也不會去為了迎合市場和讀者的需求而碼字,這可以被理解為是作家的自我修煉吧。
熟悉她的人說,郝景芳的動力來自于她對所做的事的價值堅信不疑,她在找一種載體,去引燃自我,而引燃的過程,就是改變出路的過程。
當有人向郝景芳問及一個多數(shù)人都說不準的問題——生命盡頭你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什么?郝景芳早早就給出了答案:“寫作”。
馬龍、程叢夫以及郝景芳,三人行業(yè)不同,背景千差萬別,但這三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掌握命運的能力,但擁有引燃改變的動力。他們所反映的,正是一群人努力“引燃改變”自己的人生。
據悉,英杰匯與創(chuàng)新人物將在3月亮相北京電視臺——奧迪定制節(jié)目《真實的聲音 奧迪創(chuàng)新說》,現(xiàn)身說法,講述自身成長與蛻變的故事,讓觀眾親身領略改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