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光
摘要:滑輪和滑輪組的問題是教學(xué)中的難點,也是中考的重點,綜合性的題目較多,學(xué)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在教學(xué)中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理清關(guān)系,復(fù)雜的問題分成幾個要素進行比較,即可使問題簡單化,容易破解難題.
關(guān)鍵詞:滑輪;功;功率;機械效率
許多學(xué)生一提到簡單機械這一章,就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尤其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問題總是感覺掌握的不透徹.筆者在教學(xué)中利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對典型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jié),分解成幾個要素進行對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與同行們分享.
1定滑輪與動滑輪的不同
定滑輪與動滑輪有6個不同:①支點位置的不同;②拉力移動的距離與物體升高高度關(guān)系的不同;③拉力移動的速度與物體升高速度關(guān)系的不同;④它們的實質(zhì)不同;⑤省力情況的不同;⑥它們的效率不同.
要理解這幾個不同,一是靠實驗,通過實驗?zāi)芗訌姼行哉J(rèn)識;二是靠畫圖,如圖1所示,能展現(xiàn)出它們的不同,特別是由實物簡圖到杠桿簡圖,能使學(xué)生較容易的認(rèn)清楚它們實質(zhì)的不同;三是靠比較,如同樣條件下,為什么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比定滑輪的機械效率低呢?原因是克服動滑輪的重要多做一些額外功.
2兩種繞法的滑輪組有什么異同
如圖2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dǎo)學(xué)生進行對比分析它們的不同:
(1)繩子起點的不同
(2)拉力方向的不同
(3)拉力大小的不同
(4)移動距離的不同
(5)拉力速度的不同
如果以上滑輪組動滑輪的重和被提起的物重都相等,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它們的機械效率有什么不同?答案是它們的機械效率相同,這個問題用公式推導(dǎo)的方法比較好理解.
η=W有1W總=W有1W有+W額=Gh1Gh+G動h=G1G+G動
從以上公式推導(dǎo)可以看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的繞法無關(guān).
大家都知道同一滑輪組提起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這個結(jié)論通過實驗很容易探知,通過理論不好解釋,同學(xué)們只要對上面的公式往下多推導(dǎo)一步即可看出答案.
η=W有1W總=G1G+G動=111+G動1G
從上式不難看出,滑輪組提起的物體重力G越大,則分母越小,其機械效率越高.
3豎直提起物體和水平拉動物體的不同
使用滑輪組提起物體時,有用功就是直接提起物體所做的功,即W有=Gh;滑輪組與其它機械聯(lián)合使用,也可水平拉動物體,這時的有用功,不再是Gh了,有用功是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W有=fS;另外有用功的功率和總功的功率、拉力移動的速度和物體移動的速度都是有區(qū)別的,一定弄清后再做題.下面通過兩個例題進行對比分析,希望同學(xué)們從中感悟出它們的不同.
例1如圖3所示的滑輪組,使用它勻速提起200N的物體,人對繩的拉力為125N.
(1)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動滑輪的重力是多少?
(2)如果人的體重為600N,他用此滑輪組最多能提升多重的物體?這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解:(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η=W有1W總=Gh1F×2h=200N1125N×2=80%
因為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得:
2F=G+G動;
即2×125N=200N+G動;解得:G動=50N.
(2)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子,最大拉力為人的體重,根據(jù)關(guān)系式2F大=G大+G動得:2×600N=G大+50N
解得: G大=1150N,這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η=W有1W總×100%=Gh1F×2h×100%=1150N1600N×2×100%≈958%
答:(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動滑輪的重為50N (2)這個人使用此滑輪組最多能提升1150N重的物體;這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958%.
例2如圖4所示,每個滑輪均重12N,用滑輪組拉著重1000N的物體A沿水平方向以02m/s的速度勻速向左移動,拉力F的功率為32W.(不計繩重及機械內(nèi)部摩擦)求:
(1)拉力F的大???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1)由公式P=Fv得: F=P1υ=32W102m/s×2=80N
(2)因為不計繩重及機械內(nèi)部摩擦,則:2F=F′+G動
即2×80N= F′+12N;解得F′=148N
η=W有1W總×100%=F′S′1FS×100%=F′S′1F×2S′×100%=148N180N×2×100%=925%
答:(1)拉力F的大小為80N;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925%.
4滑輪組與其它機械聯(lián)合使用
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有用功就是機械直接對物體所做的功;使用機械時總共做的功叫總功,即W總=FS,或者說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叫總功,即W總=W有+W額,不論多難的題目,從基本的公式入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受力分析,復(fù)雜的題目分解成簡單的問題,把每個問題弄清楚,特別是拉力移動的距離與物體移動的距離,一定要理清關(guān)系,多進行比較分析,復(fù)雜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例3如圖5所示,愛玩的小亮將一個滑輪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另一個固定在自己的滑板車上,將兩個滑輪用繩子組裝成滑輪組.小亮站在滑板車上拉動手中的繩子,他用10N的拉力在3s內(nèi),使自己和滑板車一起沿水平地面勻速向墻移動了12m.滑輪重、軸摩擦和繩重均忽略不計.求:
(1)滑板車受到地面的阻力是多少?
(2)在3s內(nèi)小亮的拉力做功是多少?
(3)動滑輪對滑板車?yán)Φ墓β适嵌嗌伲?
解:(1)把小亮、滑板車和動滑輪看做一個整體,有三股繩子拉著他們(注意這與人站在地面拉是不同的),而又是勻速前進的,則:
f=3F=3×10N=30N.
(2)在3s內(nèi)小亮的拉力做功是:
W總=Fs=10N×(12m×3)=36J
(3)動滑輪對滑板車的拉力是F′=2×10N=20N
動滑輪對滑板車?yán)Φ墓β适牵?/p>
P=W1t=20N×12m13s=8W
例4某工人用如圖6所示的裝置把一重為1200N的箱子從斜面底端勻速拉到頂端,用時10秒,已知斜面長5m、高2m,此裝置的機械效率為80%(滑輪重、繩重、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均不計)求:(1)拉力F?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箱子和斜面間的摩擦力?
解:(1)注意拉力移動的距離s是斜面長度L的3倍,而不是物體升高高度h的3倍
η=W有1W總=Gh1F·3L=1200N×2m1F×3×5m=80%
解得:F=200N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P=W1t=200N×3×5m110s=300W
(3)W額=W總-W有=FS-Gh
=200N×3×5m-1200N×2m=600J
又因為:W額=fL
所以f=W額1L=600J15m=120N
總之,在解決滑輪和滑輪組的問題時,首先要分清是理想情況還是實際情況,理想情況分兩種,一種是完全理想情況:不考慮動滑輪的重、不考慮繩重和摩擦,這種情況比較簡單,用平衡力的知識:nF=G(n拉著動滑輪繩子的股數(shù)),用功的原理:Fs=Gh(理想情況),即可解決滑輪組的問題;另一種是半理想情況:考慮動滑輪的重,不考慮繩重和摩擦,這種情況用到的公式有:nF=G+G動,η=W有1W總×100%,P=Fv,W總=W有+W額等,動滑輪的重是不變的,被提起物體的重是可以變化的,以上公式可反復(fù)應(yīng)用.滑輪組與其它機械的組合使用,一般要看兩端,分清有用功、總功和額外功,弄清拉力移動的距離和物體移動距離的關(guān)系,只要同學(xué)們加強練習(xí),反復(fù)比較,不斷地體會和感悟,理清關(guān)系,即可破解這個地方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