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聰
摘要:論身后的聲名,李冶不及薛濤、魚玄機。本文從《全唐詩》中李季蘭的詩歌入手,分三個方面,即愛情、友情、物情,從每一首詩中了解李季蘭的人生脈絡(luò),并窺探那個時候李季蘭的內(nèi)心的情感,最后由此分析得出李季蘭詩中的“情”。
關(guān)鍵詞:李季蘭;交際花;人生脈絡(luò);情感
一、 愛情
(一) 青年的情思
在李季蘭還十一歲的時候,就被父親送去道觀做了女道士。在道觀中百無聊賴,只能讀書、練字、彈琴和寫詩:
感興
朝云暮雨兩相隨,去雁來人有歸期。
玉枕只知常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fù)相思。
朝云暮雨一直相依相隨,離開的大雁和外出的旅人總有回來的時候。而我,只有皎潔的月光陪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每當(dāng)此時,眼淚總會打濕玉枕。仰頭看著明月似乎有情感,低頭眼波流轉(zhuǎn)想要寫一首詞相寄?;貞浧鸬谝淮温牭侥且皇浊拥那樾?,相思便隨著寂寞再一次來到我的身邊?!俺颇河辍笔且粋€典故,提到這個詞總是給人曖昧繾綣的感覺,一句“朝云暮雨兩相隨”,讓人感覺就像是李季蘭對情愛的萌動?!傍P樓”其實是來自“蕭史弄玉”的典故,喜歡吹簫的蕭史和弄玉兩人,結(jié)為夫妻,在演奏之中引來了龍和鳳,紛紛騰空而起,雙宿雙飛。這里表現(xiàn)出了在寂寞的道觀中的李季蘭,開始渴望有人陪伴的情思萌動。
還是青年時的李季蘭就展現(xiàn)給世人自己的寂寞非常,以及希望有人愛的萌動情思。
(二) 與朱放
朱放,字長通,南陽人。當(dāng)時,他住在漢水岸邊,忽然遭逢饑年,就來到了南方并且隱居于剡溪(今浙江紹興)、鏡湖(今安徽蕪湖)之間的地方。
當(dāng)李季蘭還是聘婷少女的時候,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朱放,出現(xiàn)了。那個時候,朱放隱居在剡溪、鏡湖之間,寄情山水,無拘無束,難耐道觀寂寞的李季蘭,偷偷跑出來,遇到了這個男子。在互相攀談的過程中,朱放的風(fēng)流儒雅、氣度不凡進入了李季蘭的內(nèi)心,于是就新生了愛慕之情。他們在一起的這段時間里,一起爬山,清風(fēng)相伴、鳴禽來和;一起泛舟,酒肉下肚,面紅微醺。然而,在一起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朱放要離開了,要到江西去做官了,在離別時,李季蘭只能眼看著自己心愛的朱放離開,而朱放臨別時寫下一首詩:
別李季蘭
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在送別的古岸邊,新花一枝開放了,就那個岸邊的花下我們分離了。請不要用羅袖去拂動這些新花,當(dāng)他們落下的時候,也許就是離人們愁斷腸的時候了,那時會更加悲傷。這首寫離別的小詩,顯得清禮而別致,寫得最好的是最后兩句,別開生面地用了“拂花落”這個動作,岸邊花開一枝,你我在花下分別,要小心莫將花朵拂落,這樣只會讓離人更加悲傷,仔細想想本來分別已經(jīng)讓人愁斷腸,若是再見到花落,又叫人情何以堪呢?由此,朱放對李季蘭確實是真心的,兩人是兩情相悅,只不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然而,就在朱放離開后的不久,李季蘭也藏不住這一份相思,也寫了一首詩寄給朱放:
寄朱放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想思無曉夕,想望經(jīng)年月。
郁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fā)。別后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看著遠處的湖水,想嘗試著再次登一登當(dāng)年和你一起登過的山,回想一下,那高山和寬闊的湖水仍在,但是與我一起登山游水的你卻不在了。我沒日沒夜的想你,每年每月我都盼望著你能回來與我重聚,一同游山玩水。那山上的樹木仍然郁郁蔥蔥,很是茂盛,野花也競相開放。自從我們離別以后,這份情誼綿長而無限延伸,我只希望能與你再次相逢,再敘一敘那年的舊情。“郁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fā)。”讀起來就好像是眼前浮現(xiàn)出了一幅水墨畫,富有動態(tài),怎么讀都生機勃勃,充滿歡樂。但是放在這首詩里面,似乎多了許多的傷心元素,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寫作手法,李季蘭回憶起當(dāng)時與朱放共游山水的情景,也和現(xiàn)在看到的一樣,心中頓時悲傷滿溢。不認真的去理解真的感受不到李季蘭是多么喜歡朱放,她游山,山中滿是她的足跡,她玩水,水中滿是他的倒影。
李季蘭與朱放的那段戀情,是偷偷摸摸的,確實無比熱烈的。如同蔥郁的樹木,旺盛的鮮花。而李季蘭對朱放的思念,也是轟轟烈烈,來勢洶洶的。如同洶涌的潮水,燦爛的晚霞。雖然,那只是李季蘭人生中那一段短暫的愛情,然而留下的,卻是波濤洶涌的回憶。反過來想想,朱放的離開對李季蘭的傷害是多大,這些我們已經(jīng)不得而知。我們能感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思念。
(三)暮年的凄寂
也許是因為她心愛的人走后,自己的相思寂寞始終放不下,也許是因為自己認識了太多了,沒有那一段感情讓她滿意,也許是自己看破了紅塵,似乎知道了世間關(guān)系的奧秘。于是李季蘭寫下了她最膾炙人口的詩:
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最近而又最遠的距離,莫過于是東西。最深而又最淺的深度,莫過于清溪。最高而又最亮的東西,莫過于日月。最親近而又最生疏的關(guān)系,莫過于夫妻。這四句詩,讀起來平白如話,但是卻意味深長,前三句只是最后一句的襯托,最后一句把世事人情寫得如此的淋漓極致、入木三分??梢韵胍幌?,前面那幾段感情對李季蘭的傷害是如此之大,而此時的李季蘭顯然是可看透了世間的情感。她是愛過,相思過,而且,愛得比天還高,相思比海還要深,所以,她看得比別人更加通透明白。有的時候,最傷人的不是不愛與不恨,而是不在乎,我如此的愛惜你我之間的感情,然而你說走就走了,根本就不在乎我是在想什么。一個女人惦記一個男人,便會讓這個男人驕傲。如果有一日,李季蘭再次面對她愛上的人們,而且只是坦然一笑,似乎全然忘記了過去的事情,那些男人們才會覺得難受!
天寶末年,唐玄宗得知了李季蘭的詩名,特意宣她入宮面見皇帝。然而此時的李季蘭已經(jīng)不再年輕,香消玉損了,于是乎得到消息的她很是驚慌,默默寫下了這首詩:
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
無才多病分龍鐘,不料虛名達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發(fā),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
我其實沒有什么才學(xué),而且也老了病就多了,年老體衰、行動不便,不料這樣的虛名竟然傳到了皇宮,還讓皇帝聽到了,真的是很慚愧啊,這下真要彈去冠上的灰塵,好好梳理一下花白的頭發(fā),對著鏡子整理一下妝容。想象一下,飛奔向北時,心卻依然隨著家鄉(xiāng)的芳草,在途中我要盡力再看一眼當(dāng)年的山峰。美麗的皇宮留不住我這樣的村野之人,當(dāng)孤獨寂寞來的時候不要蒙蔽它,讓它來吧。
在唐德宗年間,叛臣朱泚篡位,然而李季蘭卻給他獻詩,于是唐德宗盛怒之下,命人將李季蘭亂棍打死。算來李季蘭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了,卻慘死在棍棒之下,也真的是可憐??赡?,下手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枯瘦的老太太,當(dāng)年在江南是那樣的光彩照人,傾倒眾生。
參考文獻:
[1][清]彭定求等.全唐詩[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M]. 北京:中華書局,1987:326.
[3] 淺畫兒.美人遲暮嘆春風(fēng)[M]. 湖北武漢:崇文書局,2012:3-31.
[4] 江湖夜雨.長安月下紅袖香[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16:15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