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宇
摘 要:采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綜合歸納法等研究方法針對合肥市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現狀展開調查和分析。通過對合肥市10所普通高校500名在職教師、學生展開調查,分析受訪者對于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情況、認知態(tài)度以及存在意義三方面,旨在探尋當前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來推動合肥市乃至我國范圍內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合肥市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對體育俱樂部發(fā)展重視程度不足、健身設施老化、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等問題。
關鍵詞:普通高校 體育俱樂部 參與積極性 管理理念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6(b)-0251-02
高校是學生走向社會的銜接點,肩負著引領學生正確走向社會的重任。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腳步的不斷加快,高校體育俱樂部成為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加之高校體育俱樂部是一種新形式的體育教學模式以及課外活動,縱觀全國針對于體育俱樂部的研究文獻,關于合肥市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且在研究深度方面有所欠缺,無法對實際工作做出有效的指導。因此,該研究通過對合肥市各大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從中總結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從而推動合肥市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體育俱樂部發(fā)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的所需條件,該文以合肥市為中心,隨機選取了20所高校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收集與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數十篇,為該研究提供研究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為了確保試卷的時效性、有效性、真實性,特邀請該專業(yè)的多位專家對問卷進行了評定。通過問卷的方式對高校學生對于體育俱樂部的看法做出了調查。
1.2.3 訪談法
由于文獻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的局限性,根據該文研究的需要,特別對相關部門進行了訪問。
2 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結果與分析
該文針對合肥市各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實際所展開的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按照當前普遍采用的設計原則,問卷內容中所有問題均經過了特爾菲法進行篩選,同時為了確保真實性及可靠性,對問卷信度及效度進行驗證,其信度檢驗結果為0.85,效度檢驗結果為0.86,能夠滿足研究所需。此次研究共涉及合肥市20所普通高校的577名在職教師、學生,其中教師128人,占比22.2%,學生449名,占比77.8%。發(fā)放調查問卷577份,回收問卷544份,剔除填寫內容不完整或者不符合該調查需求的問卷后剩余500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91.9%。在有效調查問卷受訪者中教師100名,占比20%,學生400名,占比80%。通過匯總資料后得出合肥市各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情況如下所述。
關于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前景的調查結果詳見表1。由表1可知,當前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普遍看好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表明高校發(fā)展體育俱樂部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關于高校體育俱樂部健身設施的滿意度,其調查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當前盡管高校發(fā)展體育俱樂部前景較好,但是就目前已經建立的體育俱樂部而言,其健身設施并不能滿足高校教職員工實際使用需求,其滿意程度普遍偏低,絕大多數受訪者僅對健身設施表示出一般的意愿,可見當前合肥市各普通高校俱樂部設施有待于進一步更新替換。
學生對體育俱樂部的態(tài)度由表3可知,當前高校學生對于體育俱樂部的態(tài)度中一般占據了絕大多數(74%),表明體育俱樂部自身經營并沒有吸引學生關注目光,其參與的動力嚴重不足。在進一步對受訪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后,學生對體育俱樂部的態(tài)度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體育俱樂部管理理念并沒有及時更新,在體育健身項目上與當前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合性。
3 高校體育俱樂部存在的問題
3.1 對于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重視不夠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主要是由學校之中對體育活動比較感興趣或者擅長某項體育運動的在讀學生所成立的為了能夠更好的學習體育知識、推廣普及體育活動的活動團體,其性質并不屬于學校附屬機構或者常設機構。因而,在當前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過程中并沒有引起校領導的足夠重視,受到的關注程度同樣較低。
3.2 體育俱樂部設施老化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的健身設施主要包括乒乓球室、網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足球場以及籃球場等戶外健身場所,而室內健身如:體操房、健身房等設施幾乎沒有。而室外健身設施及場所的管理上并沒有形成規(guī)范的維護制度,在風吹日曬雨淋的自然環(huán)境下大多數設施處于老化狀態(tài)之中,比如戶外健身設施保護漆脫落、球網風化等。
3.3 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的積極性不高
該調查研究中合肥市449名在讀大學生中有74%的大學生普遍對體育俱樂部缺乏興趣,僅有26%的學生對此表示支持,足可以見得當前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并沒有得到在讀大學生的廣泛支持與青睞,其參與興趣與動力嚴重不足。而造成該問題發(fā)生的根源在于體育俱樂部在組建之初所面對的對象是擅長或者喜愛某方面運動的大學生,在志同道合之下共同形成的活動團體。
4 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的建議
4.1 重視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
當前無論是教職員工還是在讀學生,均對體育俱樂部的存在意義給予了明確的肯定及支持,特別是體育俱樂部在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及終身體育意識等方面高達79.3%的受訪者認為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因而,我國高校管理者需要將目光投向更加廣闊的未來,通過借鑒國外高校先進做法,對普通高校俱樂部發(fā)展予以重視并將其建設及管理工作納入到學校管理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力量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從而保證體育俱樂部發(fā)展處在良好的管控之中。
4.2 更新體育俱樂部設施
要想提高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fā)展水平,首先需要俱樂部管理人員與高校領導充分磋商,爭取更多的專項資金用于體育俱樂部健身設施及器材的更新換代工作中,將更加現代化的健身設備應用在日常大學生體育鍛煉活動中,促使體育俱樂部發(fā)展從專業(yè)化向全民化所轉變,并且保證充足的健身器材及設施來滿足普通高校在讀學生鍛煉需求。
4.3 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目前合肥地區(qū)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之所以會出現發(fā)展舉步維艱的情形以及缺乏學生基礎問題,究其根源在于體育俱樂部并未實現全民參與的氛圍,在成立之初就在無形之中將在讀大學生進行區(qū)別對待,從而引起了普通大學生的不滿,自然其參與熱情及動力不足。針對此種情形,體育俱樂部應在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基礎上開展更加豐富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并且互動開展的對象應向普通大學生所轉變,以實現在讀大學生全覆蓋的局面,最終實現調動大學生參與到體育俱樂部各項活動的熱情及動力。
參考文獻
[1] 汪婕.新時期普通高校開展羽毛球俱樂部教學的再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4(36):429.
[2] 李曉全.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管理及發(fā)展對策的研究[J].運動,2014(22):93-94.
[3] 陸躍琴.高校體育特色項目教學俱樂部的構建與實施[J].浙江體育科學,2015(2):59-63.
[4] 曹垚,李曉靜.合肥市普通高校學生參與網球運動動機研究——以合肥工業(yè)大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2):232-234.
[5] 李樹寶,王昀博,張高華,等.基于CDIO理念下高校體育俱樂部運行模式可行性分析[J].時代教育,2015(5):26.
[6] 趙小林,郎振國,王鳳玲,等.基于大學生體育需求的高校俱樂部教學模式研究——以河北經貿大學為例[J].職業(yè)時空,2014(11):140-141.
[7] 張旗.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改進與課程開發(fā)[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