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麗
(黑龍江海倫市第二中學 黑龍江海倫 152200)
摘要:聽力技能不僅是衡量英語學習者運用語言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它也是溝通其他語言技能的橋梁。聽力技能的提高不僅可以促進其他語言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我們開展平常的交流,所以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應給聽力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 ,在充分認識聽力理解的性質(zhì)和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聽力授課過程中,根據(jù)相關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習者的聽力技能及策略,實現(xiàn)學習者聽力技能的提高。
關鍵詞:聽力理解;聽力教學理論;聽力教學實踐
在包含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英語教學從初學階段開始就過多重視對“讀”和“寫”技能的訓練,而輕視對“聽”和“說”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聽力理解的性質(zhì)和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聽力理解是一個積極的過程,當聽者接受輸入時,他們會通過運用背景信息,原有的知識以及采用一系列的策略來理解輸入的信息。是發(fā)生在聽者大腦內(nèi)部,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理解語言意義并非對聽力材料進行簡單的解碼,而是要求聽者積極參與,運用邏輯推理,建立和修正假設,以實現(xiàn)交際目標。正確認識聽力理解的性質(zhì)對于教師聽力教學非常重要它不僅關系到教師對聽力教學的觀點和態(tài)度,而且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
聽力理解過程一般由五個部分組成,即辨音、感知信息、聽覺記憶、信息解碼、運用所學語言使用或儲存信息。辨音是聽力理解最基礎的一步,包括識別語音、語調(diào)等;感知信息即聽者在接受語流信息之后獲取語流所表達信息的內(nèi)容;聽者把所接收的信息儲存在大腦記憶當中然后聽者根據(jù)需要獲取解碼相關信息;最后聽者運用所學語言使用或長期儲存信息。
聽力理解是一個積極的互動過程,由聽者首先接受語流信息進入大腦進行加工的過程,其包括八大步驟。聽者接受語言信息并把它儲存到短期記憶當中;(2)確定語料的類型,是對話、演講、錄音還是新聞等;(3)聽者依據(jù)說話者語音、語調(diào)等推斷其目的;(4)聽者喚起與聽力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5)聽者理解所聽話語材料的字面含義;(6)聽者更深層次地悟出話語的隱含意義;(7)聽者決定信息是長期或短期地儲存在記憶當中;(8)聽者刪除原始信息的形式,保留重要信息在記憶當中。
理論、教學的視角都關注聽者在理解語言時所使用的基本單位,包括語音、語調(diào)、單詞、語法、句子以及其他語言單位。語法知識使得聽者能夠把輸入的語流切分為片段,以掌握話語所表達意思;對世界的經(jīng)驗、知識幫助聽者確定話語命題。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有如下五個:聽力材料的特征;說話者的特征;任務特征;說話者本人特征;過程特征。聽力材料本身的一些特點如語音、語速、變量、詞匯和句法等會對聽力理解產(chǎn)生影響;說話者的特征也是影響理解的一個因素之一,但對于這個方面的研究較少;聽力理解任務的類型對聽力理解過程也有影響,對不同的問題類型學習者的反應程度不一樣;而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記憶力、情感因素和背景知識等是影響聽力理解的重要方面。
眾多因素影響聽者的理解,口語不同于書面語的特點,包括大量不完整語句、不規(guī)范的語句、停頓、不同語速、節(jié)奏、重音及慣用語的使用等,所以教師在選擇聽力材料是應盡可能地選擇適合學習者難度的聽力材料,根據(jù)Krashen的可理解性輸入,應選擇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學習材料;就說話者這方面的特征來講,教師在選擇聽力材料應具有廣泛性,不應僅僅局限于美國或英國的上層人士的談話,而應涉及種英語人士的多種口音;給學習者設計的任務應該是豐富有趣又不單調(diào),是他們獨立或通過合作可以完成的,任務難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聽力水平的提高;在給與學習者聽力材料之前,適當激發(fā)他們聽力興趣,喚醒他們相關的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聽力材料。
二、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實踐方法
1.訓練聽力策略
目前廣泛接受的學習策略是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三種。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精細加工和組織策略三種。在聽力理解領域,認知聽力策略指的是學習者在聽力過程中為達到理解的目的,采用的對所聽到的語言材料在大腦進行重現(xiàn),通過聯(lián)系已有的所學的信息和背景知識將新舊知識進行整合的策略。元認知策略就是學習者利用所獲得的知識,確立學習目標與計劃,并對該計劃進行監(jiān)控和調(diào)節(jié)。情感策略指的是學習者培養(yǎng)興趣、樹立信心、克服害羞和焦慮心理、相互鼓勵等策略。
首先是盲目的訓練,在這一階段,學習者須作某一策略的練習,但教師不告訴是哪種策略,也不做介紹;其次是有意識的訓練階段,教師應有意識地告訴學習者使用的是哪種策略;第三階段便是控制階段,教師讓學習者使用不同策略,并由他們點評策略的優(yōu)勢。
2.培養(yǎng)聽力微技能
根據(jù)會話分析、話語分析以及相關研究,目前已有許多微技能已證實有助于學習者聽力理解技能的提高。培養(yǎng)學習者辨音能力以幫助其準確把握信息是尤為關鍵的一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對語音的教學,高度相似的語音容易混淆學習者,導致誤聽。辨認各種形式的縮略式,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的縮略,這同樣也是有關語音的一種練習。聽力不同于閱讀材料,聽者無法看到文本材料,這就需要聽者不僅要對縮略式有所掌握,同時還要對縮略后的發(fā)音有所了解。重建或者預測會話的場景,以推斷說話者的說話意圖也是一項關鍵的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給出聽力材料之前,做好相關的聽前活動,在聽力之前,充分激發(fā)學習者現(xiàn)有的知識,啟動學習者大腦中的相關圖式,做好聽前準備,對所聽的內(nèi)容在大腦中進行預測,在聽的過程中證實預測或推翻前面的假設。培養(yǎng)學習者根據(jù)聽力目的,采取相關的聽力學習策略。有些只是為了理解大意,那么學習者便無需逐字逐句地聽,而是記錄相關的關鍵信息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