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生
怒山嗚咽,滄江垂淚。
2017年5月31日,云南怒江州域,連日的暴雨沒有一絲停歇的跡象。下午4時20分許,一位優(yōu)秀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在新一輪精準識別工作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職。這位魂斷怒江脫貧攻堅路上的同志就是怒江州密碼管理局技術科科長,駐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河西鄉(xiāng)永興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楊義飛。
楊義飛,男,怒族,大理州云龍縣人,生于1979年10月,2005年12月參加工作,201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駐村工作兩年來,他吃透村情,幫助村里謀劃發(fā)展思路,情牽貧困群眾和孤寡老小,留下了許多“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用生命詮釋了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的擔當和情懷。
他視駐村為家鄉(xiāng)
六月百花凋零,永興村委會小院一角,幾棵稀稀落落的青菜掩映在雜草花叢中?,F(xiàn)任駐村工作隊長、怒江州委黨校職工李鵬艷說,院角的青菜是“飛哥”親手開墾種下的,還有白菜、蔥蒜等,長得郁郁蔥蔥。
李鵬艷和大學生村官李曉艷習慣稱呼楊義飛為“飛哥”,兩位女孩曾經在“飛哥”手下當過一年的工作隊員。她們說,永興村離鄉(xiāng)鎮(zhèn)集市遠,只有一條雨阻晴通的泥濘土路通往鄉(xiāng)里,上街買菜極為不便,“飛哥牌菜地”就成了村干部和工作隊救急的“菜籃子”。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楊義飛一干就是兩年。
永興村位于平均海拔2600米的半山腰上,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325戶1180人,大部分村民為傈僳族和白族,2014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僅為2700元。楊義飛于2015年2月28日至2017年4月15日先后擔任永興村新農村指導員、黨總支常務副書記、新農村指導員、黨總支第一書記、永興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黨總支第一書記等職,2016年被評為蘭坪縣優(yōu)秀駐村工作隊隊長。
楊義飛平時話不多,但愛琢磨事。駐村之初,他結合村民白天出門干活很少在家的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晚飯后至睡覺前時段開展“夜訪農戶”行動。楊義飛了解到這一時段是村民茶余飯后和家人鄰居嘮嗑閑聊的時間,便瞅準這個時機串門走訪,與村民圍坐在火塘邊,拉家常、話脫貧。通過“夜訪農戶”行動,楊義飛逐步掌握了不少永興村情的第一手資料。
想致富,先行者是路。楊義飛了解到河西鄉(xiāng)政府到永興村有一條23公里長的鄉(xiāng)村公路,其中靠近村的13.8公里公路直到2014年10月才列入硬化項目。2015年3月,他第一次駐村時,只見硬化公路項目開工卻不施工,原來是涉及村民林地和其他用地的問題未解決,矛盾突出。
“為了這條路,楊隊長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調解了多少矛盾。”村委會主任和繼華說,到2016年10月全面完成公路硬化項目過程中,楊義飛帶著工作隊和村干部磨破了嘴皮、費盡了心血。
通過深入調研,根據永興村海拔氣候條件,楊義飛提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fā)展以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思路。同時,結合他帶領部分村民到大理、麗江考察特色產業(yè)的成果,建議永興村重點發(fā)展重樓、桔梗、芍藥等中藥材和油用牡丹產業(yè)。隨后,楊義飛和工作隊員協(xié)助村委會制定了一個十分切合實際的《永興村脫貧規(guī)劃》。
2016年是駐村工作隊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和精準扶貧大數據系統(tǒng)信息錄入最忙碌的一年。楊義飛在指導全村搞好相關工作的同時,對自己單位掛聯(lián)的三個村民小組136戶農戶進行了2次遍訪,對篩選出來的47戶建檔立卡戶作了6次走訪。為村民調解耕地糾紛、離婚糾紛、道路硬化施工方與村民糾紛、飲水工程隊與村民糾紛、學校征地糾紛等36起。
村民們說,在走訪路上,在調解途中,楊義飛愛穿一套土灰色的迷彩服,見到哪位村民都要微笑著打招呼,跟村里人一樣一樣的。殊不知,他這是從身到心把永興村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
他待群眾如親人
熟悉楊義飛的人都說,他是一位極富愛心和重情重義的人。他走訪貧困戶看見有老弱病殘在家,臨走時總是自掏腰包留下些錢以表心意。村里哪家辦紅白喜事,只要被楊義飛知道,都盡可能到當事人家里坐一坐,并且按照當地習俗留下份子錢。
楊義飛念掛留守兒童。李子坪村民小組長和桂祥的兒子兒媳都在外面打工,和桂祥每次去村委會開會都得帶上4歲的小孫女。于是,善良的楊義飛便留了個心眼——只要自己從鄉(xiāng)里或六庫(怒江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回來都要帶一些零食,這樣和桂祥的孫女每次來村委會就可以吃到好東西了?!帮w哥每次看見李組長的小孫女,一定是想他4歲同齡的女兒了。”李鵬艷不忍回想。
楊義飛情牽孤寡老人。永興村猴子箐村民小組有一位70多歲的五保戶叫李老五,雙目幾乎失明,平??空葷妥筻徲疑嵴疹櫰D難度日。楊義飛了解情況后,主動把李老五作為自己聯(lián)系戶。只要他在村里,就隔三岔五去看望李老五,每次去都帶給老人一些吃的、用的東西,還幫老人打掃衛(wèi)生,穿衣喂食,一點都不嫌臟??吹綏盍x飛對李老五待如親人,群眾就給楊義飛取了一個外號叫“楊老六”,開玩笑說他是李老五的拜把兄弟。從這個順耳的外號不難看出楊義飛和村民的親密程度。
楊義飛力幫求學女孩。2016年9月,猴子箐傈僳族女孩和艷芬考入州民族高中,但和艷芬的父母親沒有到過州府六庫。楊義飛得知情況后二話不說答應和家長一道送女孩到學校報到。于是,楊義飛陪同和茍全夫婦和女兒來到了六庫,不僅幫助和艷芬完成了所有報到手續(xù),而且承擔了和茍全夫婦在六庫的兩天食宿開銷。
村民當他自家人
6月2日上午,永興村“三委” 班子集體向鄉(xiāng)黨委政府提出請求:“請允許我們請假兩天代表全村老小去送楊義飛隊長最后一程!”
“阿飛,我的好兄弟,我的好隊長,一路走好……”2017年6月3日,在楊義飛同志葬禮上,鐵骨錚錚的白族漢子、永興村黨總支書記和江林泣不成聲。
6月3日下午,永興村“兩委” 班子成員從大理州云龍縣送別楊義飛同志遺體回到村里后,每一位碰見村干部的村民第一句話都是問葬禮的情況。
其實,在之前的5月31日下午,聽到楊隊長發(fā)生意外的不幸消息時,正在地里干活的打坡小組組長和祥云來不及多想就甩掉手中農具,瘋了般跑回家,他設法聯(lián)系到村干部打聽好哥們的具體情況。
和祥云家緊挨于村委會辦公樓,遠親不如近鄰,空閑時,楊義飛最愛去和組長家串門。一來二去,他們成了好朋友。有時候看見工作隊忙,和組長就叫愛人做好飯邀請楊義飛他們來家里搭伙。和祥云有兩個孩子,大的讀初中,小的讀小學,平時都住校。節(jié)假日,碰上和家小孩放假回家,楊義飛就像對待親侄兒侄女一樣鼓勵他們好好讀書,并塞給一些零花錢。
“兄弟,如果你的老家不是這么遠,我們全組村民都會來送送你?!睏盍x飛的葬禮上,和祥云紅著眼圈一遍一遍對著遺像說。
“這么好的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和江林78歲的老母親一提起楊義飛總是流著眼淚吶吶地說。
楊義飛走了,帶走了太多遺憾。他和村主任和繼華還相約帶上永興村的土壤去找專家測土配方,以便在村里發(fā)展更精準的種植業(yè);永興村第一家專業(yè)合作社社長和四堂,還等著與“飛哥”再倒上一杯酒,聊聊市場、侃侃人生;村民小組長和桂祥的孫女小秋蓉,還巴望著吃上“飛哥叔叔”買來的好東西……
楊義飛走了,帶走了同親人團圓的歡樂。他駐村兩年,待村里孤寡老小勝如親人,但作為家中的“幺兒”和年輕的父親,他想彌補年邁的父母和摯愛的妻女太多太多。為了做好駐村工作,2016年,除了去河西鄉(xiāng)里開會或回六庫辦事,楊義飛都駐扎在村里,回去六庫看望妻子和女兒倒成了“順路”。都說女兒跟爸爸關系最親,楊義飛的女兒也一樣,只要爸爸一回到家,女兒就像“沾粘草”一樣粘著不放。楊義飛的愛人至今也不忍心告訴女兒這個事實。
帶著對親人無盡的留戀和對貧困群眾深深的牽掛,楊義飛永遠“倒”在了怒江脫貧攻堅路上。但他親民、愛民、為民的公仆形象卻如巨人般偉岸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