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蕊
(蘭州財經(jīng)大學,蘭州 730030)
“營改增”對交運企業(yè)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
陳亞蕊
(蘭州財經(jīng)大學,蘭州 730030)
為實現(xiàn)企業(yè)減稅降負目的,國家從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工作。為研究在這一政策的實施下,“營改增”將會如何影響我國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本文將采取實證分析方法,選取涉及營改增政策的28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交通運輸業(yè)公司,分析2010—2015年以來的財務數(shù)據(jù),以信息披露評級作為信息披露質量的替代變量,建立相關模型,得出“營改增”能夠提高企業(yè)信息披露質量的結論;公司規(guī)模、凈資產(chǎn)收益率均對企業(yè)信息披露評級正向促進;資產(chǎn)負債率與企業(yè)信息披露評級的相關性系數(shù)和回歸系數(shù)均為負,則對其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未通過相關性假設檢驗,可見對其影響作用不明顯。
“營改增”;上市交運企業(yè);信息披露質量
信息披露是企業(yè)全面溝通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重要途徑,受眾在接受這一信息綜合考量后可以做出投資選擇,故而真實、及時、全面的信息披露對企業(yè)與相關使用者都至關重要。那么結構性減稅政策“營改增”在我國全面實施后對信息披露質量影響如何,本文認為由于營改增對稅負的影響和公司的利潤及盈余業(yè)績有著直接關系,援引國內外有關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盈余業(yè)績與信息披露質量的研究結論,均存在著正相關性,基于這一點,所以認為營改增與信息披露質量存在相關性,且有研究的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價值。
本文將以“營改增”試點交運業(y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總體質量狀況為考慮,通過2010—2015年共6年的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以信息披露質量為出發(fā)點,來分析營改增對交運業(y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情況的影響。
甘啟裕[1]通過測算認為,試點前后交運業(yè)繳納的營業(yè)稅約為10.67%,而試點后繳納的增值稅稅負約為營業(yè)收入的6.68%,可見稅負略有下降;孫鋼[2](2011)通過營改增對各行業(yè)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交運企業(yè)進項稅額可抵扣,增值稅納稅額將會降低;岳樹民、李建清[3](2007)指出,“營改增”后從應交的3%—5%營業(yè)稅稅率,提高到17%的增值稅標準稅率,稅負呈上升趨勢;姜明耀[4](2011)通過具體方法模擬測算得出,該政策的實施,不同性質的服務業(yè)行業(yè)的稅負負擔變化不同;胡怡建[5](2011)研究認為部分服務業(yè)稅負的相對增加將是該政策實施后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冷琳[6]研究認為,營改增后避免了重復征稅,稅負得以下降;王久治[7]認為,“營改增”后企業(yè)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且成本費用有所降低,將對企業(yè)財務績效產(chǎn)生積極的正面影響。
Singhvi和Desa[8](1971)通過對法國的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得出結論,管理人員在公司利潤率較高的情況下,有著披露詳細信息的主動意愿,而且提供的信息披露質量高低和公司的利潤率成正相關性。Lang和Lundholm[9](1993)根據(jù)1985—1989年間FAF對公司信息披露的評分結果,分析相關企業(yè)自愿性披露信息的因素得知,公司績效與披露的等級也存在著正相關性;Bernard Raffournie[10](1995)在對瑞士上市公司研究表明,公司利潤與自愿性披露程度正相關,兩者與財務信息的披露質量也呈現(xiàn)正相關性。
(一)研究假設
“營改增”后,在假設企業(yè)營業(yè)額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運營成本將不計入作為價外稅的增值稅,企業(yè)的營業(yè)收入凈利變化率呈現(xiàn)正數(shù)且隨之提高,企業(yè)均會享受“營改增”稅制改革紅利,擁有較高盈余業(yè)績的上市公司為實現(xiàn)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的,則可以通過進行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的途徑,在資本市場上樹立良好形象、吸引更多投資。因此,得出“營改增”后交運業(y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會提高的結論,進行以下假設:
H:我國交運業(yè)上市公司“營改增”政策的實施與信息披露質量存在正相關性
(二)研究方法
1.樣本選擇及數(shù)據(jù)采集
根據(jù)實證數(shù)據(jù)相關要求,剔除部分研究樣本,最終選擇符合論文研究的28家上市公司,總共168個樣本量,以此來分析營改增與交通運輸業(y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
2.模型構建及數(shù)據(jù)說明
通過選取富臨運業(yè)、海峽股份、南京港等28家
上市企業(yè)2010—2015年信息披露評級(IND)的數(shù)據(jù),劃分了優(yōu)秀、良好、及格與不及格(文中設定值分別為4、3、2、1)4個等級,鑒定完成后對外披露,建立面板回歸模型,分析營改增(YGZ)與企業(yè)信息披露評級的相關系數(shù),并選取企業(yè)規(guī)模(SIZE)、資產(chǎn)負債率(LEV)、凈資產(chǎn)收益率(ROE)、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作為控制變量。根據(jù)選取的解釋變量營改增與被解釋變量信息披露評級,本文將研究模型設定為以下面板回歸模型:
INDit=a+β1YGZit+β2SIZEit+β3ROEit+β4LEVit+β5TOP1it+εi,j
其中,i表示企業(yè),t表示年度,α和β分別表示截距項和各變量回歸系數(shù);εi,j表示隨機誤差項。表1為各變量數(shù)據(jù)描述統(tǒng)計。
表1 各變量描述統(tǒng)計
(一)相關分析
首先進行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相關性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相關分析結果
注:**、*分別表示1%和5%的顯著性水平。
通過表2的分析可以得出,營改增與信息披露評級之間呈現(xiàn)顯著的正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為0.104,通過了5%顯著性水平標準的相關性假設檢驗,說明營改增能夠有效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在控制變量中,SIZE、ROE對信息披露評級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LEV對企業(yè)信息披露評級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性,但TOP1沒有通過相關性假設檢驗,說明大股東持股比例與企業(yè)信息披露評級的相關性較弱。
(二)回歸分析
通過Hausman檢驗判定模型如表3,可知Hausman檢驗卡方統(tǒng)計量為13.969 564,對應的顯著性概率P值為0.015 8,在5%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建立個體隨機效應模型”的原假設,即接受“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的備擇假設,說明適用于個體固定效應估計模型,面板數(shù)據(jù)的個體固定效應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表3 模型Hausman檢驗結果
由表4個體固定效應估計結果可知,模型的判決系數(shù)為0.615 4,調整后的判決系數(shù)為0.511 1,模型F檢驗統(tǒng)計量為5.897 184,F(xiàn)檢驗對應的顯著性概率P值為0,在1%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F假設檢驗,說明模型擬合效果較好。
從模型回歸結果來看,由于YGZ與IND的回歸系數(shù)為0.015 8,在1%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T假設的顯著性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相關性,說明YGZ對IND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刂谱兞恐校琒IZE與IND回歸系數(shù)為0.820 3,在10%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T假設的顯著性檢驗,兩者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相關性,說明SIZE對IND具有正向促進作用;ROE與IND回歸系數(shù)為0.820 3,在1%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T假設的顯著性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ROE對IND具有正向促進作用;LEV與IND回歸系數(shù)為-0.686 8,在5%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T假設的顯著性檢驗,呈現(xiàn)出負相關關系,說明LEV對IND具有顯著的抑制影響作用。
表4 個體固定效應估計
1.首先,研究樣本量不足,部分上市公司的研究結論對整體行業(yè)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2.其次,解釋變量僅為“營改增”政策是否實施,沒有考慮到政策實施前后稅負變化、可抵扣進項稅額比率、新增固定資產(chǎn)投資比率等因素,可能導致研究結果不充分。
3.再者,在本文中信息披露質量的替代變量選取,僅以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質量考評結果作為對替代變量,不具有普適性。
4.最后,由于國內外學者對“營改增”對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研究寥寥無幾,導致本文可直接參考的文獻較少,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撐。
[1] 甘啟裕.將交通運輸業(yè)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的思考[J].稅務研究,2011(6):44-45.
[2] 孫鋼.增值稅“擴圍”的方式選擇:基于對行業(yè)和體制調整的影響性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11(2):56-59.
[3] 岳樹民,李建清.優(yōu)化稅制結構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 姜明耀.增值稅“擴圍”改革對行業(yè)稅負的影響:基于投入產(chǎn)出表的分析[J].中央經(jīng)大學學報,2011(2):11-16.
[5] 胡怡建.我國增值稅“擴圍”改革面臨的八大挑戰(zhàn)[J].涉外稅務,2011(7):5-10.
[6] 冷琳.改征增值稅后交通運輸企業(yè)會計處理及稅負變化[J].財會月刊,2012(4):78.
[7] 王久治.營改增對交通運輸企業(yè)成本管理影響探析[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4(5):158-159.
[8] Singhvi,S.and.Desai,H.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corporate financial disclosure[J].The Accounting Review,1971(46):38-129.
[9] Lang,M.,Lundholm,R.Crosse-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analysis ratings of corporate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31):246-271.
[10] Bernard Raffournier.The 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financial disclosure by Swisslisted companies[J].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1995(4):261-280.
The impact on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to listed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by the reform from Business Tax to VAT
CHEN Ya-rui
(Lanzhou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Lanzhou730030,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corporate tax cuts,from May 1st,2016,the state onwards to fully open the “BT to VAT” pilot work in China.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how will the reform from “BT to VAT” affect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in China’s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This thesis tak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and selects the 28 listed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BT to VAT” policy on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financial data during 2010—2015.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ating is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o build related mode to found that “BT to VAT” can improv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rate of return from net assets will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positively;the debt ratio of assets forms a negative influence fo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to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to get a negative correlation;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with the shareholding can not pass the correlation hypothesis test,so the influence to it is not obvious.
BT to VAT;listed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2.018
2017-01-14
陳亞蕊(1992—),女(漢),甘肅臨夏州,碩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會計理論。
F812.42
A
1009-8976(2017)02-00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