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杜甫成都詩對“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

        2017-07-19 10:16:22謝天開
        關(guān)鍵詞:文化

        謝天開

        (四川大學(xué) 錦城學(xué)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巴蜀文史·

        杜甫成都詩對“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

        謝天開

        (四川大學(xué) 錦城學(xué)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從文化地理的視角,在界定杜甫成都詩的基礎(chǔ)上,以文化批評的空間理論解析“成都水文化”的歷史述說;杜甫入蜀前的歷史、地理、文學(xué)諸經(jīng)典文本對“成都水文化”的言說;進(jìn)而探討杜甫成都詩對“成都水文化”文學(xué)重構(gòu)的特征。

        杜甫成都詩;成都水文化;文學(xué)重構(gòu)

        從文化地理的視角,在界定“杜甫成都詩”的基礎(chǔ)上,本文試用文化批評的空間理論探討“成都水文化”。這里所指的“成都水文化”,特指因岷江都江堰而形成的成都平原諸水系構(gòu)成的相關(guān)歷史、地理、社會文化,并因此反映到杜甫成都詩中與水相關(guān)的文學(xué)描述,進(jìn)而重構(gòu)“成都水文化”的文化特征。為了論述的集中,杜甫成都詩對“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在本文中包括三個層次:杜甫成都詩與成都水文化的歷史述說,杜甫入蜀前“成都水文化”的經(jīng)典文本言說,杜甫成都詩對“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

        一、杜甫成都詩與“成都水文化”的歷史述說

        (一)杜甫成都詩

        杜甫成都詩是指詩人前后兩次在成都流寓所創(chuàng)作的約246首詩歌①。

        為了討論的方便,在參考相關(guān)研究基礎(chǔ)上,本文以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為底本,將杜甫成都詩做出如下界定:

        1.時段

        依據(jù)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劃分,杜甫在成都時間的第一段劃分為:“《篡年譜》:乾元二年十月,公自秦州往同谷。不盈月,入蜀至成都。上元元年,卜居浣花溪,營草堂居之。二年間至新津、青城。代宗寶應(yīng)元年,居草堂。嚴(yán)武鎮(zhèn)成都。七月,送嚴(yán)武到綿州。西川徐知道反,因入梓州。冬,迎家至梓。廣德元年,公在梓。秋往閬州,冬復(fù)歸梓?!盵1]73杜甫在成都時間的第二段劃分為:“《篡年譜》:廣德二年春,公復(fù)自梓往閬州。春晚,嚴(yán)武再鎮(zhèn)蜀,遂歸成都草堂。六月,武表為參謀工部員外郎。永泰元年,辭幕歸草堂。三四月間,離蜀南下,自戎州至渝,至忠,至云安。大歷元年春,至夔州,暫寓西閣?!盵2]110杜甫自述“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即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歲末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初,為杜甫攜家入蜀居住時期,時間約為五年。

        其間暫離成都的時間為寶應(yīng)元年(762)七月,杜甫送嚴(yán)武還朝至綿州,返回時受徐知道叛亂所阻,無法回成都,為避戰(zhàn)亂羈留于梓州、閬州。廣德二年(764)初,嚴(yán)武再次鎮(zhèn)蜀,杜甫方重返成都草堂,至永泰元年(765)離蜀。杜甫實(shí)際在成都草堂前后居住時間約為:三年零九個月。

        因此在時間上,杜甫成都詩不包括在梓州、閬州所作詩篇。

        2.地域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十一》:

        成都府(益州)。大都督府。開元戶十三萬七千四十六。鄉(xiāng)二百五十。元和戶四萬六千一十。鄉(xiāng)二百四十二。今為西川節(jié)度使理所。

        ……

        管縣十:成都、華陽、靈池、犀浦、廣都、郫、溫江、新繁、雙流、新都。

        成都縣,本南夷蜀侯之所理也,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定蜀,因筑城而郡縣之。自秦、漢至國初以來,前后移徙十余度,所理不離郡郭。[3]765

        因此在地域上,杜甫成都詩不包括其在成都期間臨時出游的新津、漢州(廣漢)、蜀州(崇慶)等地所作詩篇。

        本文指涉的杜甫成都詩詩篇以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為底本統(tǒng)計(jì),共計(jì)246首,其中:五古25首,七古18首,五律99首,七律29首,五排律14篇,七排律0首,五絕14首,七絕47首。杜甫成都詩,與他早些年的長安詩、后來的夔州詩、湖湘詩在形式上、內(nèi)容上、藝術(shù)風(fēng)格上均有明顯區(qū)別。因此,從文學(xué)地理的視角,本文將這246首詩稱為“杜甫成都詩”。

        成都詩共246首,其中與岷江都江堰水系相關(guān)的“水”空間相關(guān)如含“江”、“溪”、“潭”、“池”、“渚”、“磯”、“岸”、“沙”、“魚”、“鷗”、“船”、“橋”、“石筍”、“石犀”等詞的詩篇有147首,比例約為60%。具體為:五古25首里占13首,七古18首中占5首,五律99首中占62首,七律27首中占22首,五排律14首中占11首,七排律0首,五絕句14首占11首,七絕句47首中占23首。

        (二)“成都水文化”

        蜀地農(nóng)耕社會“成都水文化”具有“自然的人化”的特征。非常特殊的是,成都人文地理,屬于典型的“人化的自然”,或者說是“自然的人化”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水文地理變化,即空間實(shí)踐(espacepercu),最早有《尚書·禹貢》記載的大禹治水“岷山導(dǎo)江,東別為沱”的傳說;再有古蜀國相開明(鱉靈、鱉令),乃決岷山東岸的玉壘山,導(dǎo)水東流,以起分洪作用的記載。

        至戰(zhàn)國后期李冰在開明經(jīng)驗(yàn)基礎(chǔ)上,治水于蜀,開辟都江堰寶瓶口,壅江作棚(堰),引水灌田,將開明原有渠道流經(jīng)地區(qū)加以改造、擴(kuò)展,仍注綿水(即沱江),復(fù)開二江使其向東南流行于成都城下,既除水害,又利于灌溉及交通,使成都成為一座鄰水城市。亦如歷史學(xué)家徐中舒先生在《巴蜀文化初論》中所述:“因?yàn)槭竦剞r(nóng)業(yè)的發(fā)達(dá),至遲在戰(zhàn)國時,蜀就已經(jīng)具備了國家的形式。首先,它已經(jīng)有了統(tǒng)一的水利建設(shè)事業(yè)。《華陽國志·蜀志》說:‘杜宇稱帝,會有水災(zāi),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受之義,遂禪位于開明。’李冰在蜀興修水利,‘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見《史記·河渠書》),也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5]

        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是蜀地農(nóng)耕社會“成都水文化”歷史實(shí)踐的結(jié)果,即為典型的空間實(shí)踐(感知的空間)。因?yàn)椋a(chǎn)生于有目的的歷史實(shí)踐:兼具泄洪、灌溉、漂木、舟船河運(yùn)諸多功能的水利工程,并且“天府之國”由此誕生。

        二、杜甫入蜀前“成都水文化”的經(jīng)典文本言說

        杜甫入蜀前對“成都水文化”的經(jīng)典文本言說,相對于杜甫來說可以視為一個空間再現(xiàn)(構(gòu)想的空間)。列斐伏爾表述空間再現(xiàn)(espace concu構(gòu)想的空間)為:“概念化的空間,這是科學(xué)家、規(guī)劃者、都市學(xué)家、分門別類的專家政要的空間,是仿佛某種有著科學(xué)愛好的藝術(shù)家的——他們都把實(shí)在的和感知的當(dāng)做是構(gòu)想的——空間?!盵6]38空間再現(xiàn)偏重于語言符號系統(tǒng),從而與語言、話語、文本等——書寫的和言說的世界相關(guān)聯(lián)。

        《史記·河渠書》、《華陽國志·蜀志》、《水經(jīng)注》這樣的歷史地理記述,由于為史書、方志和專門志,因而具有權(quán)威性,可視為經(jīng)典歷史文本。

        (一)經(jīng)典歷史文本記述的“成都水文化”

        《史記·河渠書》:

        蜀守(李)冰鑿離碓(今寶瓶口),辟(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以饗其利。至于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jì),然莫足數(shù)也。

        MTHFR和PAI-1基因在不良妊娠人群中的多態(tài)性分布及風(fēng)險評估………………………… 汪麗萍,苗 苗,江 佳,等(1·53)

        《華陽國志·蜀志》: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又溉灌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這些經(jīng)典歷史文本具體敘述該水利工程與成都城市關(guān)系、天府之國得名的因緣,均可看作正是有了都江堰,才始成都平原徹底擺脫了岷江水患的侵?jǐn)_,才使成都平原舊有的自然空間由此不再是一個消極無為的地理環(huán)境,從而變成了舉世聞名的天府之國。都江堰對農(nóng)耕社會時代的成都平原起到了空間實(shí)踐的巨大作用。

        這也表明在杜甫未入蜀前,成都城市格局已是鄰水型城市格局,即城市依托河流,陴江(內(nèi)江)、檢江(外江)從都江堰由西北向東南與秦城城垣擦肩而過。當(dāng)然,成都更是一座“依水而生、受水之惠,由水生景、因水而富的城市”。[7]26

        在史籍與方志方面,值得注意的為“成都水文化”中的神話傳說。

        《華陽國志·蜀志》:

        李冰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穿石犀溪於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轉(zhuǎn)置犀牛二頭,一在府中市橋門,一在淵中。

        《華陽國志·蜀志》:

        蜀五丁力土,能移山,舉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志,今石筍是也,號曰筍里。杜田曰:石筍,在西門外,二株雙蹲,一南一北。北筍長一丈六尺,圍九尺五寸。南筍長一丈三尺,圍一丈三尺。南筍蓋公孫述時折,故長不逮北筍。

        史籍與方志在“成都水文化”再現(xiàn)的記述中,始終充滿神話與傳說的神性,反映了在農(nóng)耕時代蜀人對水利的敬仰。

        (二)經(jīng)典地理文本記述的“成都水文化”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三:

        初,張儀筑城取土處,去城十里,因以養(yǎng)魚,今萬頃池是也。城北又有龍堤池,城東有千秋池,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徑通,冬夏不竭。

        記載了成都城水系中的諸池,特點(diǎn)為“津流徑通”。

        (三)經(jīng)典文學(xué)文本描述的“成都水文化”

        唐以前的文學(xué)描述。漢代揚(yáng)雄《蜀都賦》的經(jīng)典描述:

        兩江珥其市,九橋帶其流。②

        揚(yáng)雄描述水與城相互嵌鑲環(huán)抱的成都地理空間。

        西晉左思《蜀都賦》的描述:

        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

        左思《蜀都賦》在描述“成都水文化”時,以充滿抒情與想象的文學(xué)特色,對成都作出最經(jīng)典的概括:

        既麗且崇,實(shí)號成都市。

        初唐的文學(xué)描述:

        這里主要是指杜甫入蜀前的唐代詩人對“成都水文化”的描述。

        初唐盧照鄰、王勃、駱賓王,或旅次或居留或?yàn)榛掠诔啥?,相關(guān)“成都水文化”的描述詩歌較少。

        初唐盧照鄰《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有句:

        江前飛暮雨,梁上下輕塵。

        盧照鄰《疇昔篇》為獄中回憶成都之作,其中有句描述了李冰沉鎮(zhèn)水之牛的典故:

        寒光千里暮,露氣二江秋。

        長途看束馬,平水且沉牛。

        盛唐李白的文學(xué)描述:

        李白大約在開元八年(721年)時漫游成都的,離蜀三十載后,在得知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到成都避難,并在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改蜀郡為南京,升為成都府,便寫下了回顧性的詩歌《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中與成都水空間相關(guān)的有:

        萬國同風(fēng)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后宮親得照蛾眉。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五

        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lián)P州。

        北地雖夸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六

        水綠天青不起塵,風(fēng)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九

        綜合杜甫入蜀前的“成都水文化”的經(jīng)典文本言說,以上歷史、地理、文學(xué)經(jīng)典文本,其分別為空間實(shí)踐性的人文地理記述與文學(xué)性描繪。總體特征為:其一,相當(dāng)零散而缺乏系統(tǒng)集成;其二,在時間上缺乏連續(xù)性而無季節(jié)特征;其三,在空間上籠統(tǒng)化而缺乏具體多樣性;其四,雖說充滿神話傳說,卻缺乏具體的社會政治文化指向。

        三、杜甫成都詩對“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

        杜甫成都詩對“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可以說建立在以往經(jīng)典文本對“成都水文化”的言說基礎(chǔ)上的,即那個相對于杜甫來說可以視為一個空間的再現(xiàn)(espace concu構(gòu)想的空間)的基礎(chǔ)上的,而杜甫因在成都的生活而創(chuàng)作相關(guān)的詩歌可以視為一個再現(xiàn)的空間(espace vecu生活的空間)。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歲末,當(dāng)長居京兆、河洛的中原核心地區(qū)的杜甫初到成都時,即刻被成都景象所震撼,寫下了《成都府》,其中有句: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xiāng)。

        大江東流去,游子去日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杜甫抵達(dá)成都的開篇之作《成都府》,可謂杜甫與成都水空間關(guān)系的提綱挈領(lǐng)之言說。從秦嶺進(jìn)入成都平原之后,地理景觀發(fā)生重大變化,與秦隴之地理迥異,而最重要地理景觀為長江之岷江水系沖積形成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從文學(xué)地理學(xué)的視野來看,這是在詩人居住、游歷了中原、齊魯與西北鳳翔的地理后,得出的強(qiáng)烈比較、感慨與總括:“我行山川異”“大江東流去”。前人對此評議道:“少陵詩,得蜀山水吐氣;蜀山水得少陵詩吐氣。”[8]727

        在杜甫抵達(dá)成都后,因“從759年年底至762年7月和從764年3月至765年5月,前后有將近四年的時間在川西,定居于成都”[9]1,面對成都獨(dú)特的水文化,在閱讀歷史文化上的“空間實(shí)踐”(空間的感知)與“空間再現(xiàn)”(空間的構(gòu)想)的同時,以詩人偉大非凡的文學(xué)創(chuàng)造力,或激情或沉思或日常生活的或社會政治的,亦真亦幻地詠嘆出了自己建構(gòu)的“成都水文化”詩歌,顯示出杜甫的獨(dú)特感受與互動,完成了對于“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

        杜甫成都詩里所主要指涉的“成都水文化”,顯示了其文學(xué)文本描述“成都水文化”的系統(tǒng)性、多樣性。作為感覺敏銳、兼具豐富的地理與歷史知識的詩人,杜甫在成都詩中,在文化的物態(tài)與心態(tài)層面上,都融入成都的文化地理空間,讓他的成都詩語境波光粼粼,他不僅寫了以“水”為題的日常詩歌,而且將“水”作為了修辭語匯,甚至將“水”作為象征符號,并表現(xiàn)出以下種種特征:

        (一)新鮮而強(qiáng)大的命名意識

        杜甫成都詩在“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中,作為“詩史”的個人抒寫,一方面具有新鮮而強(qiáng)大的命名意識,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杜甫作為中原籍貫人士特有的地理方位感。特征之一:以文學(xué)的詩性描述為成都水文化地理空間命名與定位,并且有層次性與整體性。

        “錦水”、“錦江”的命名。

        錦江春水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登樓》)

        《登樓》、《奉寄高常侍》、《奉嚴(yán)公寄題野亭之作》等詩含“錦江”、“錦水”。

        由四川省文史館劉孟伉等諸位學(xué)力深厚的老先生們編撰的《成都城坊古跡考·水道篇》在記述“錦江、錦水”的得名來歷時,特別鄭重地用括號注明:

        錦江、錦水得名之因: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濯錦江即蜀江,水至此濯錦,錦彩鮮于他水,故曰濯錦江。”(杜甫有《懷錦水居止》詩,又有“錦江春色來天地”之句。因此濯錦江又稱為錦江或錦水。)[10]123

        “江城”“江村”的命名。

        將成都城市稱為“江城”: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dú)宿江城蠟炬殘。(《宿府》)

        將草堂居住地稱為“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為農(nóng)》)

        以岷江水源定位都江堰。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設(shè)地點(diǎn),杜甫在《登樓》詩中吟詠出:

        錦江春水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另在《野望因過常少仙》指出:

        竹覆青城合,江從灌口來。

        還在《贈別何邕》中寫道:

        綿谷元通漢,沱江不向秦。

        以清水河(清江)定位成都草堂居家所在。清水河即李冰所鑿?fù)饨?,唐以后其下游通稱為錦江。其正流東南行十余里為浣花溪,有杜甫草堂,東有浣花橋,亦曰羅漢橋。又東過南門外萬里橋。[11]123

        當(dāng)時浣花橋,溪水才一尺。(《溪漲》)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堂成》)

        西嶺紆村北,南江繞舍東。(《遣悶奉呈嚴(yán)公二十韻》)

        市橋官柳細(xì),江路野梅香。(《西郊》)

        西山白雪三城戌,南浦清江萬里橋。(《野望》)

        以上關(guān)于市橋與萬里橋的描述,印證了《華陽國志·蜀志》的記述:

        州治大城,郡治少城。西南兩江有七橋:直西門郫江中沖治橋,西南石牛門曰市橋,下石犀所沉淵中也。城南曰江橋,南渡流(江)曰萬里橋,西上曰夷里橋,上曰笮橋橋。從沖治橋西出折,曰長升橋,郫江上西有永平橋,長老傳云:“冰造七橋,上應(yīng)七星?!?/p>

        勾連長江水路交通。杜甫成都詩的“成都水文化”地理空間定位,還對西蜀與吳越的長江水路交通聯(lián)系進(jìn)行了描述,顯示出詩人宏大的空間觀。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之三)

        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滟氵預(yù)堆。(《所思》)

        輕舟下吳會,主簿意何如。(《逢唐興劉主簿弟》)

        劍閣星橋北,松州雪嶺東。

        華夷山不斷,吳蜀水相通。

        ——《嚴(yán)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得空字》

        這里指出了西蜀成都與吳越江南的長江水路交通,流域聯(lián)系,標(biāo)識明確;并且也與“門泊東吳萬里船”詩句互為印證。

        (二)生活情感的體驗(yàn)抒寫

        杜甫成都詩在“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中,反映出生活情感的體驗(yàn)抒寫。特征之二:在記敘成都河流、湖溪水道等城市文化地理空間時,與成都的民俗、歷史、社會交往、日常生活相關(guān)聯(lián)。

        1.清江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田舍》

        因杜甫所筑草堂在清江邊,《田舍》是具體而微地寫實(shí)了成都水空間中的衣食住行,可視作唐代成都都市民俗的一部分?!督濉穭t更加詳述了杜甫一家在清江邊的日常生活,亦反映出唐代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具有閑適特征: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江村》

        2.錦江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登樓》

        錦江的意象與歷史的事件緊密相聯(lián),在詩中“錦江”成為一個時間的指代,與空間的指代“玉壘”成為修辭的對仗。

        3.浣花溪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卜居》

        在詩中,杜甫將浣花溪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幽靜、生態(tài)描述細(xì)致入微。據(jù)《成都城坊古跡考·水道篇》:

        由于水好,唐代少城西南一帶,為居民制造彩箋之所,故成都西南至杜甫草堂前一段江流亦曰浣花溪。

        任弁《梁益記》:“溪水出湔江,居人多造彩箋,故號浣花。”[12]144

        另有《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也提到浣花溪。

        4.百花潭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

        以百花潭水直接作比充滿隱逸文化的滄浪水,將自然的水體與人文的水體幻疊,由實(shí)轉(zhuǎn)虛而作歷史文化聯(lián)想,并將成都百花潭與“滄浪”典故關(guān)聯(lián)。此詩將成都的水空間嵌入歷史文化,而成為一種新的亦真亦幻的成都想象。這在空間理論上屬于典型的再現(xiàn)的空間。

        5.摩訶池

        湍駛風(fēng)醒酒,船回霧起堤。

        高城秋自落,雜樹晚相迷。

        坐觸鴛鴦起,巢傾翡翠低。

        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

        ——《晚秋陪嚴(yán)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

        此詩描述了成都城中湖泊景觀摩訶池的秋色。在唐代那里為成都的游覽勝地,社會交往泛舟摩訶池也為唐代成都城市民俗,此后亦有盛唐司空曙、暢當(dāng),中唐薛濤、武元衡,晚唐高駢等的摩訶池詩。據(jù)今人李思純《成都史跡考》:

        (三)豐富的地理與植物知識

        杜甫成都詩在“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中,反映出其所具備的豐富地理、植物知識。特征之三:所描述成都水景的季節(jié)循環(huán)性與物候特征。

        描述成都水景的晨暮景象: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落日》)

        描述成都水系平緩溫潤的典型形態(tài):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葉潤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水檻遣心》二首

        其中“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水檻遣心》之一)與“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為農(nóng)》)還涉及到唐代成都的人口地理。

        還有詠季節(jié)變化的,如詠春水的《春水》、《江漲》等詩,詠秋水的《溪漲》等詩。

        再如對于成都物候的記述。杜甫描述成都天氣物候,最有名的是《春夜喜雨》,此外有《朝雨》、《散愁》等詩。這些因水而生發(fā)的詩句,如“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為中國詩歌名句。

        (四)特有的儒家政治情結(jié)

        杜甫成都詩在“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中,反映出特有的儒家政治情結(jié)。特征之四:關(guān)于水的神話傳說呈現(xiàn)出社會政治的抒情議論性。

        《石筍行》且有序云:

        成都少城西金容坊,有石二株,挺然聳峭,高丈余,耆舊傳云,其名有六,曰石筍,曰蜀妃闕,曰沉犀石,曰魚鳧仙壇,曰四海之眼,曰五丁石門,皆非也?!秷D經(jīng)》云:乃前寺之遺址。

        石筍,據(jù)今人李思純《成都史跡考》:

        石筍即武擔(dān)石?!短藉居钣洝吩疲骸拔鋼?dān)石俗稱石筍,在州城西門大街中?!盵14]543

        從《石筍行》序,可以看出杜甫對前人構(gòu)想空間的存疑。值得注意的是在《華陽國志》中關(guān)于石筍的傳說,在杜詩只是當(dāng)作了重新敘說的由頭,而敘說的重點(diǎn)在于“上元元年,李輔國離間兩宮,擅權(quán)蒙蔽,故賦石筍以譏之”[15]834,進(jìn)而產(chǎn)生出:“安得壯士擲天外”的強(qiáng)烈的政治抒情議論。

        《石犀行》是在杜甫成都詩中,表明唐時成都平原水利工程的大量興修,唯一直接記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詩: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

        刻石立作五犀牛。

        自古雖有厭勝法,

        天生江水向東流。

        蜀人矜夸一千載,

        泛濫不近張儀樓。

        今年灌口損戶口,

        此事或恐為神羞。

        終藉堤防出眾力,

        高擁木石當(dāng)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

        鬼怪何得參人謀。

        嗟爾三犀不經(jīng)濟(jì),

        缺訛只與長川逝。

        但見元?dú)獬U{(diào)和,

        自免洪濤恣凋瘵。

        安得壯士提天綱,

        再平水土犀奔茫。

        石犀,據(jù)今人李思純《成都史跡考》:

        石犀,成都史跡之一?!度A陽國志》云:“秦孝文以李冰為蜀守,作石犀五頭,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轉(zhuǎn)置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也?!盵16]546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七八月間,蜀中淫雨不絕,江水泛濫成災(zāi)。故杜甫此詩,既是對都江堰水利工程修筑情景想象,贊揚(yáng)當(dāng)年的抗洪精神;也是水利工程所產(chǎn)生的排洪功能最直接的文學(xué)記敘;并引出了詩人對當(dāng)時一些官民不在歲修水利工程上出力,反而祈求鬼怪的不滿?!妒小芬詫憣?shí)的精神,在某種意義上顛覆了從前對于水神的崇拜,“安得壯士提天綱”以解構(gòu)性的詩鋒直指現(xiàn)實(shí)。

        (五)詩性生活的審美描述

        杜甫成都詩在“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中,表達(dá)出詩性的生活。特征之五:對成都居家水湄生活的詩性審美描述。

        我昔游錦城,結(jié)廬錦水邊。(《杜鵑》)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客至》)

        杜甫之所以對蜀地農(nóng)耕社會“成都水文化”如此熟悉,一切都源于他曾“五載客蜀郡”,其中前后近四年居家于成都的緣故。杜甫成都詩構(gòu)建出唐代成都作水湄之城生活的空間,有《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草堂資》、《堂成》、《江村》、《水檻遣心》、《南鄰》、《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漫興九首》等,而最有代表性的為《絕句》四首之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中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異常高超,為時間與空間的雙重建構(gòu)。清亮的鳥鳴,清亮的天空。那色彩的互襯,淺黃深綠,純潔蔚藍(lán)。框景與對景,一座山,還有一葉舟。俱為天然野趣,野趣天然。鳥鳴如音樂,白鷺現(xiàn)青天,一段好聽的天籟,一幅絕妙的圖畫。此為第一重時空的審美。再有千秋雪,一個“含”字,時間長久;萬里船,一個“泊”字,期望空間廣闊!此為第二重時空的審美。

        六、結(jié)語

        總之,因杜甫流寓蜀中居住成都前后約四年而熟悉成都,其成都詩對于“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有四:

        其一,對蜀地農(nóng)耕社會“成都水文化”系統(tǒng)性的命名;其二,對蜀地農(nóng)耕社會“成都水文化”呈現(xiàn)日常生活;其三,對蜀地農(nóng)耕社會“成都水文化”嵌入歷史、民俗、神話詮釋;其四,對蜀地農(nóng)耕社會“成都水文化”的文學(xué)重構(gòu)而呈現(xiàn)出抒情傳統(tǒng)。而且,以上特質(zhì)至今影響著人們對于唐代成都城市區(qū)域的歷史想象。

        注釋:

        ①“杜甫成都詩”,曾棗莊《杜甫在四川》統(tǒng)計(jì)為260余首,但未曾列目亦無統(tǒng)計(jì)說明;張仲裁《唐五代文人入蜀年史稿》統(tǒng)計(jì)為257首,有列目,但沒有統(tǒng)計(jì)說明。

        ②兩江:為郫江、流江,引自都江堰。珥:戴耳環(huán)?!扮怼币蛔鳌帮棥??!笆小币蛔鳌扒啊?。九橋:當(dāng)時集市在城西南,二江各在一邊。李冰時二江上有7橋,漢代又增加為9橋。參見馮廣宏,肖炬主編:《成都詩覽》,華夏出版社,2008年,第8頁。

        [1][2]【清】浦起龍.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1961.

        [3]【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6]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

        [5]徐中舒.巴蜀文化初論[J].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1959(2).

        [7]謝元魯.成都通史·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8][15]【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9]曾棗莊.杜甫在四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10][11][12]四川省文史館.成都城坊古跡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3][14][16]陳廷湘,李德琬.李思純文集(未刊論著卷)[M].成都:巴蜀書社,2009.

        (責(zé)任編輯:劉曉紅)

        2016-12-19

        謝天開(1958-),男,四川大學(xué)錦城學(xué)院副教授。

        K29;I207.22

        A

        1004-342(2017)03-46-08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yuǎn)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gòu)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开心五月激情五月天天五月五月天| 久久久窝窝午夜精品|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91久久青青草原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av在线| 亚洲国产人成综合网站| 夜夜爽妓女8888888视频|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2020最新国产激情| 亚洲国产精品av麻豆网站|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丰满少妇愉情中文字幕18禁片| A阿V天堂免费无码专区| 国产自拍一区在线视频| 蜜桃尤物在线视频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最新国产午夜福利| 成人av在线免费播放|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一区网站在线观看| 东京热加勒比国产精品|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麻豆久久五月国产综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性色av一二三天美传媒| 台湾佬娱乐中文22vvvv| 亚洲无码vr|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50|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器|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x| 人妻诱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中文字幕亚洲在线第一页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97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