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張建坤 常運昌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定性檢測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張 斌 張建坤 常運昌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目的 探討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定性檢測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診斷價值。方法 88例老年急性發(fā)作胸痛患者,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進行H-FABP定性檢測及肌鈣蛋白(cTn)I、肌紅蛋白(MYO)、肌酸激酶(CK-MB)檢測。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H-FABP、cTnI、MYO、CK-MB的陽性率均升高明顯(P<0.001);對照組中陽性率由高到低依次為H-FABP、MYO、cTnI、CK-MB。H-FABP無論是靈敏度和特異度都高于其他指標。結論 急性胸痛6 h內進行H-FABP定性檢測,對于進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篩查準確性較高,可較好地指導臨床診療。
急性心肌梗死;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早期診斷
早期診斷,恢復血運,以搶救缺血心肌,可以降低致死率,對急性心肌梗死預后影響較大。研究證實,診斷時間與療效呈正相關,早期搶救可較好地改善患者的梗死面積及左室收縮功能〔1〕;本病發(fā)生6 h后進行搶救,比發(fā)生1 h內進行搶救的死亡率高10%〔2〕。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在心肌損傷的診斷中具有高度的特異性〔3〕,本文旨在探H-FABP定性檢測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診斷價值。
1.1 對象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就診的老年急性發(fā)作胸痛患者88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出現(xiàn)急性胸痛發(fā)作,符合急性心梗治療指南(中華醫(yī)學會2010年制定)診斷標準〔3〕,且發(fā)作時間<6 h。排除標準:①患者心功能評級>3級(NYHA評級標準);②急慢性感染及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軀體疾患者;③認知功能異常,可以耐受研究方案。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根據(jù)診斷標準〔3〕分為急性心肌梗死組(觀察組)42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組(對照組)46例。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齡(66.25±3.05)歲,平均發(fā)病時間(4.16±0.38)h,收縮壓(SBP)(134.28±8.91)mmHg,舒張壓(DBP)(85.96±6.21)mmHg;觀察組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齡(66.43±2.76)歲,平均發(fā)病時間(4.24±0.42)h,SBP(136.22±7.43)mmHg,DBP(86.21±5.11)mmHg。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可比性較好。
1.2 檢測指標及方法 H-FABP定性檢測: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進行檢測,試劑盒生產廠家深圳康生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具體檢測方法:入院即對患者進行肘靜脈采血約15 ml,將血樣放置于H-FABP快速診斷試紙檢測孔內,15 min后進行檢測帶及質控線的顏色觀察,其中兩者均呈現(xiàn)紅色為陽性,其余為陰性或無效。血液因子檢測:主要進行心肌肌鈣蛋白(cTn)I、肌紅蛋白(MYO)、肌酸激酶(CK-MB)的檢測,前兩者均采用瑞典Can Ag Diagnostics AB生產的免疫膠體金診斷試劑盒,最后指標則采用OLYMPUS生物制品公司生產的免疫抑制試劑盒通過生化分析儀(生產廠家:OLYMPUS;型號:AU-2700)進行檢測,若結果高于25 U/L為陽性。測量指標時間點為發(fā)病6 h內對所有指標進行測量。根據(jù)各項診斷結果患者的患病情況依次為真陽性(TP)、真陰性(TN)、假陽性(FP)、假陰性(FN),靈敏度=TP/(TP+FN)×100.00%,特異性TN/(TN+FP)×100.00%,粗一致率=(TP+TN)/總病例數(shù)×100.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9.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 心肌損傷標志物陽性率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H-FABP、cTnI、MYO、CK-MB的陽性率均明顯升高(P<0.01);觀察組陽性率由高到低依次為H-FABP、MYO、cTnI、CK-MB。見表1。
2.2 不同心肌損傷標志物的靈敏度、特異性與準確度比較 6 h內H-FABP靈敏度最高,其次為MYO。在特異度方面H-FABP也最高,其次為cTnI。結合靈敏度、特異度和粗一致率,H-FABP是檢測心肌梗死的重要篩檢指標。見表2。
表1 心肌損傷標志物陽性率比較〔n(%)〕
表2 不同心肌損傷標志物的靈敏度、特異性與準確度比較(%)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于全球人類死亡原因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心腦血管疾病已穩(wěn)居首位,且致死人數(shù)約2 000萬/年,其中尤以急性心肌梗死常見〔4〕,約占致死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且約1/3的患者在發(fā)病1年內死亡,約一半的患者由于誤診為TN而延誤治療時機,據(jù)統(tǒng)計該項支出約40億美元〔5〕。
H-FABP屬于酸性蛋白質,由13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其特異性的存在于心肌組織中,可較好地與長鏈脂肪酸相結合,并將細胞質膜進行運輸,完成能量的分解與轉化,最終為心肌提供所需的能量〔6〕。因此,臨床將其作為診斷標志物用于預測急性冠脈綜合征近期心血管危險。本研究顯示H-FABP不僅陽性率高,而且敏感度、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高于cTnI、MYO、CK-MB,這主要是由于H-FABP分子量較小,僅15 000,在心肌缺血缺氧時,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從而分子量小的容易穿過而入血,分子量大的,諸如cTnI、CK-MB則由于釋放時間延遲,導致出現(xiàn)較晚,加之脂肪酸需要能量,故為心肌提供能量的H-FABP含量升高明顯〔7〕,可見,在心肌損傷20 min內出現(xiàn)血中H-FABP升高,而3 h內明顯升高,4~6 h可達高峰,且升高程度與梗死面積呈正相關,且隨著梗死時間的延長,至24~30 h可隨著尿液的排出而恢復到正常水平〔8〕。而MYO分子量達17 800,比cTnI、CK-MB的分子量小,故而釋放速度快于兩者,與H-FABP相似,但結果中顯示其特異度不高的原因主要由于該因子存在于骨骼肌中,且多見于患者出現(xiàn)肌肉拉傷、休克等〔9,10〕,但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異性不高。因此H-FABP可對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診斷,且在發(fā)病6 h內最佳。
1 Yanovski SZ,Yanovski JA.Obesity preva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up down,or sideways 〔J〕?N Engl J Med,2011;364(11):987-9.
2 Zhao DJ,Ma DQ,He W,etal.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J〕.Acta Radiol,2010;51(4):413-9.
3 王瑩瑩,謝 勇.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早期中的價值〔J〕.海南醫(yī)學雜志,2010;21(22):50-2.
4 李潔琪,何成毓,李曉翔,等.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和缺血修飾白蛋白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23):4322-4.
5 夏 杰.快速檢測血漿心肌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7):61-2.
6 呂嬌鳳,謝愛民,姚全良.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定性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4):647-9.
7 Inonii H,Acu B,Pazarli AC,etal.The value of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obstruction index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ssiv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J〕.Diagn Interv Radiol,2012;18(3):255-60.
8 顧承東,支力大,王海峰,等.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診斷早期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0;5(6):515-7.
9 Zuo N,Suzuki Y,Sugaya T,etal.Protective effects of tubular liver-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gainst glomerular damage in marine IgA nephropath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1;26(7):2127-37.
10 鐘雪焱,于艷萍.快速檢測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在急診胸痛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8):80-1.
〔2017-01-05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張建坤(1981-),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免疫檢驗研究。
張 斌(1981-),男,主管技師,主要從事臨床生化檢驗研究。
R542.2+2
A
1005-9202(2017)13-322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