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學港
所有教師都知道,體罰學生是師德的“高壓線”,絕不能觸碰,但現(xiàn)實中還是會有一些體罰學生的教師。很多人都覺得這些人是教師中的“渣子”,但其實也不盡然,我了解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他們的師德水平并不是很低,有些甚至還是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究其原因,更多的是教師的一時心情所致。一些教師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偏偏遇到了學生“不講理”,這時,情緒上來就難免會產(chǎn)生過激行為,傷害了學生。就我所知,犯錯的教師事后往往后悔不迭,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當時太義憤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國內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教師的體罰行為與其情緒控制力密切相關。
教師也是普通人,面臨諸如柴米油鹽、家庭糾紛、家人生病等情況,這自不必說,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者都必須有這樣的職業(yè)能力:在工作的一刻迅速排除家庭煩惱。但教師行業(yè)也有其特殊性,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位教師要長期背負著對數(shù)十甚至上百名兒童的生活和成長責任。做過父母的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面對自己孩子的一些屢教不改的壞習慣或一些太過冒險的淘氣舉動,很多家長都會失去耐心甚至情緒失控,更何況是教師,每天需要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頑皮的孩子,需要長時間地保持近距離接觸,神經(jīng)常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很多時候,一位單槍匹馬的班主任能管好一班孩子不出事已經(jīng)很艱難了,但這只是一個基本要求,不管一個孩子的初始水平如何,我們都有義務讓所有的孩子都基本實現(xiàn)諸多學業(yè)和品格方面的目標,而今天的家長普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更高的期許,這份壓力有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教師身上。
壓力還來自教師職業(yè)的方方面面,今天的教育正處在備受社會各方關注的時期(這意味著我們哪一句話說得不好就有可能被孩子傳給家長并放到朋友圈中備受譴責);今天的教育還處在師生關系快速轉型的時期(這意味著我們再也不能做師道尊嚴時代搞“一言堂”的教師了);今天的教育還處在課堂改革普遍開展的時期(這意味著作為一名還有點上進心的教師,如果長時間不讓自己的教學面貌有些變化,自己都說不過去)……周圍的所有人和事物都在給我們壓力,家長、領導、孩子、社會、同行、業(yè)務……學過一點心理學的人都知道,當壓力超過一個人的承受能力時,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應激情緒反應,比如,緊張、焦慮,喘不上氣,而其他可能的反應還有煩躁、好激動、好發(fā)脾氣等,這里就有前文所述的那些教師的心理,我們受到的壓力是相同的,只是我們的應激反應方式不同罷了。
做教師做到今天,我逐漸意識到一名教師的情商,也就是情緒管理能力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不足還可以做個普通教師,情商不足真的很難再做這一行了。
不過,從我和周圍教師的經(jīng)歷來看,情商是可以訓練的。情緒是外界刺激帶給我們的一種反應,雖然有時強烈,但都會有一定的時限,就像我們被細菌感染后會發(fā)燒一樣,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既然它是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一種可觀察分析的現(xiàn)象,我們就可以找到方法去認識它,找到它的規(guī)律,逐漸發(fā)現(xiàn)各類事件與自己情緒的關系,最終我們慢慢就會對一些事件產(chǎn)生“免疫”或逐漸“脫敏”。成為高情商的教師有兩個要點,一是要有豐富的經(jīng)歷,二是要善于認識和總結。人生經(jīng)歷過的情緒事件類型越多,總結得越充分越細致,我們就越能擺脫情緒的控制,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因此,每一次情緒向我們襲來的時刻也是認識它的良好時機,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被它完全控制,不要失去認識它的客觀角度,我們要像認識發(fā)燒一樣,找到引起我們發(fā)燒的原因。
教師的自我調節(jié)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盡可能為教師創(chuàng)造一種心情舒暢的外部環(huán)境也十分重要。目前,一些學校領導還沒有這個認識,他們更關注教師的教學水平,會不惜財力、時間給教師做教學指導,會對業(yè)務提升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對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情好壞則處于麻木狀態(tài),如明明教師的情緒都掛在了臉上,領導還是無動于衷地給教師指派工作,再如在師生矛盾中不明就里地指責教師。而好的管理者,如一些智慧的高情商校長,不管是通過理性的分析,還是通過直覺的觀察,都能體會到教師的情緒變化,同時,他們也有自己成熟的手段進行相關的干預工作,比如與教師談心或者只是隨意地“閑聊”,在不經(jīng)意間就能了解教師的心理波動,并能給予一定程度上的幫助。在這方面,現(xiàn)代情感管理理論認為:人是各種管理活動的中心,而人是有感情的,人的行為往往更易受感情的支配,因此管理者必須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對員工情感的辨別及引導上。情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都很充分,只是一些學校管理者還未意識到它的重要,更沒將它借鑒到學校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