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紅梅
葉圣陶有一句教育名言——“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相機誘導”就是“點撥”,就是點化、啟發(fā)、誘導之意,是指點迷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相機誘導,適時巧妙而靈活地進行點撥。點撥的目的是促使領悟,它是有效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基本手段。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常見的點撥手段有:
1.利用畫圖,進行點撥。用文字描述的題目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如果把它畫成直觀形象的圖,老師稍加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有一道練習題“三角形的兩個內(nèi)角和等于第三個內(nèi)角,這是()三角形?!蔽沂沁@樣引導的:
師:我們可以把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180度畫成一條線段,根據(jù)這道題目的意思,這條線段先可以怎么分?
生:平均分成兩份。
師:那每一份是多少度?
生:每一份是90度。
師:是的,把180度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表示∠1+∠2=90度,另一份表示∠3=90度。這樣∠1+∠2的和就等于∠3。
師:那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因為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中∠3等于90度,是直角,所以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通過畫圖變抽象為直觀,學生就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這道題目。
2.運用對比,進行點撥。小學數(shù)學中有很多題目類似,學生容易混淆。將類似的題目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點來理解,可以事半功倍。如;“大于7.1而小于7.9的小數(shù)有多少個?”和“大于7.1而小于7.9的一位小數(shù)有多少個?”這兩道題,學生很容易混淆。我先讓學生把這兩題寫成上下兩行左對齊排列,把相同的字眼用橫線畫出來,把不同的字眼“一位”用紅筆圈出來。再引導學生對比。從而學生理解了小數(shù)可以是一位小數(shù)、兩位小數(shù)、三位小數(shù)……所以“大于7.1而小于7.9的小數(shù)”有無數(shù)個。但是“大于7.1而小于7.9的一位小數(shù)”只有7.2,7.3,7.4,7.5,7.6,7.7,7.8這7個數(shù)。這樣點撥,效果絕佳。
3.發(fā)散思維,進行點撥。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對某一個問題,模糊發(fā)散,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去觀察、思考、想象,讓學生各自發(fā)表意見,來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個不可開交,這時稍一點撥,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學“三(5)班同學參加了音樂、美術這兩個課外興趣小組。已知參加音樂組的有32人,參加美術組的有30人,兩個小組都參加的有10人。三(5)班共有學生多少人?”這道題目時,我先讓學生畫出集合圖,找出重疊的部分。接著我這樣引導:怎樣算出三(5)班共有學生多少人?學生有的說先用參加音樂組的32人加上參加美術組的30人再減去兩個小組都參加的10人,有的說先用參加音樂組的32人減去兩個小組都參加的10人再加上參加美術組的30人,有的說先用參加美術組的30人減去兩個小組都參加的10人再加上參加音樂組的32人……,大家各抒己見,各有理由,爭持不下。我又問:這三種計算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嗎?學生一下明白了:這三種計算方法都有把算了兩遍的“兩個小組都參加的10人”減去一個“10人”,從而理解了這三種計算方法都是合理的。
4.制造矛盾,進行點撥。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一課時,故意制造矛盾。我問:你認為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有的同學說,有三條邊的圖形是三角形。師故意畫錯,讓孩子進行糾錯,這樣一來,孩子興致倍增,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大有不吐不快之情狀,從而理解了三角形的含義,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5.巧妙假設,進行點撥。如果學生理解問題時顧此失彼,以偏概全,可讓學生對所忽視的問題進行假設,讓其在變更條件的推理中頓悟。如我在教完“簡單平均數(shù)”的例題后,讓學生做一道練習題:“李兵身高1.4米,來到一條平均水深1.1米的小河邊游泳,有危險嗎?”這時不少學生說沒有危險,他們認為李兵的身高比平均水深還多了0.3米。這顯然沒有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我再請一位學生講一遍平均數(shù)的含義,然后進行假設:如果小河最淺處只有0.2米,最深處水深3米,那李兵下河游泳有危險嗎?學生豁然開朗——要是這樣,肯定有危險。從而進一步明白了平均數(shù)的含義.
6.動手操作,進行點撥。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認識并不是從概念中獲得的,只有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動手操作,才能對新知識有更新的認識,形成正確的概念。如我在教學“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時,讓學生用硬卡紙做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動手拉一拉。然后老師用教具拉一拉,再點撥:捏住平行四邊形的一組對角輕輕一拉,它就變形了。而三角形怎么拉都不會變形,所以說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通過這樣的點撥,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對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認識更加深刻,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總之,在教學中,點撥要力求審時度勢,相機引導,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在和諧的教學情境中,主動求知,主動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我們的課堂因點撥到位而充滿智慧的光芒。
[作者單位:三明市泰寧實驗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