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開茗
摘要:通過對古代青銅器鼎的精神寓意、中國京劇院的標志臉譜的解析,闡釋了視覺傳達設計是借助特定的語言符號,采用合理的語言結構和最佳視覺程序將信息準確完整的傳達。這里的信息,既包括視覺感官信息,也包括感官信息下傳承的精神意義。一種信息的傳達即是一種精神的傳遞,視覺上的形式美感只是設計的表現(xiàn)形式,其精神意義才是設計的本質。
關鍵詞:視覺傳達 形式 功能 精神意義
一、形式與功能的角逐
形式與功能從起初便是相統(tǒng)一的兩個概念,形式的存在要以功能為目的,功能則通過多樣的形式更好地實現(xiàn),許多設計者卻把二者分開,并容易走向其中的一端。視覺傳達設計從來都不只是具有現(xiàn)代美感的信息排列設計?!昂啙嵕褪敲馈钡脑瓌t使得幾何化的視覺符號隨處可見。規(guī)范化的標志、標牌成為一種世界語言行走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這種簡潔的設計風格到后來卻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模式,許多設計師認為只有簡潔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這就忽略了最原本的精神意義。
日本著名設計家田中一光先生說:“海報是一張充滿信息情報的紙”,“作為世界各國人士之間交流的海報,具有設計上獨特的普遍手法和情感,優(yōu)秀的作品可以跨越國境,促膝談心,相互理解?!彼暮笞髌酚米詈唵蔚膸缀位Z言,融合浮世繪的畫風,概括表現(xiàn)了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視覺傳達設計的藝術特征并不僅限于簡單的裝飾或是單純的形式美感,更為重要的是設計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tǒng)一,是兼具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綜合體。
二、上溯原始時期視覺符號的精神意義
在原始社會,社會生產(chǎn)力落后,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也是懵懂的。由于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huán)境險惡,人們常常受到傷害與死亡的驚嚇,人們把在大自然的背后似乎存在著的某種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作為最高的主宰加以崇拜,這便是最初的蘊涵宗教和巫術的萬物有靈的觀念和神靈崇拜思想,也是原始宗教的發(fā)端。而這些最元初的精神崇拜也一直延續(xù)到后來的民間美術中。雖然后來的原始信仰表現(xiàn)蛻變成為了一種程式化的象征形式。但是在人類生存意識中,驅邪納吉的意識觀念從來沒有消亡過,這種精神崇拜所形成的民族文化觀,對后來的民間吉祥觀念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由于古老民族的驅鬼、消災、辟邪的文化心理發(fā)展,才促使了吉祥文化藝術的形成與成熟。
三、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精神意義
進入21世紀,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特征日益明顯,信息的交流與傳播日趨繁雜,在如此大量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有許多要傳達的內容是文字語言無能為力的,人們進入到了“讀圖”的時代,對無障礙,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充滿了期待,視覺語言符號正是適應了這種需求而成為今天信息傳播的主角。
以現(xiàn)代標志設計為例。標志的設計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圖騰"。實質上就是對古代圖騰的精神傳承。中國京劇院的標志設計,利用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造型特點,進行藝術化的概括和提煉,該方案深刻體現(xiàn)了京劇藝術“手眼相生”的概念,同時半邊臉的設計,正好寓意著京劇“聯(lián)想性”的特點。以旦角面部的局部特寫為造型基礎,進行藝術夸張,在似與不似之間達到傳神的境界,表現(xiàn)了中國式的美與中國傳統(tǒng)美德;標準色采用京劇本體基本元素上五色中的黑、白、紅三色為色調,從構思到構圖體現(xiàn)出高遠的審美格調。標志塑造了一個專心表演的京劇演員的形象,充滿了凝視的深邃,盈蘊了表演的投入。
梅花寓意“香自苦寒來”,也是向梅派的致敬。五瓣則象征了手眼身法步、生旦凈末丑、喜怒哀樂驚、紅黃藍白黑、宮商角徵羽,形神兼?zhèn)?,與主標化為一體,共同構建出充滿流動氣韻的中國京劇院標志。此標志很好的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設計中民間美術的精神傳承性,在中國京劇院建設之初,它可以表示劇院的精神面貌,并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以后,這個形象依然是中國京劇院的形象,它承載著中國京劇文化的發(fā)展。
視覺傳達設計的形態(tài)并非是對視覺語言的機械整合,而是一種有意義的視覺符號的創(chuàng)造,是設計師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視覺形式美感只是設計的表現(xiàn)形式,其以外的精神意義才是設計的本質所在。
視覺傳達設計不是純粹的藝術品,藝術品是創(chuàng)作者情感的抒發(fā),可以完全抽象,人們對藝術品的理解也見仁見智,這也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設計服務于人,必須具有使用價值。視覺傳達設計是一種借助于圖形符號進行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而符號必須“經(jīng)過協(xié)議作為某種目的的有效手段而為各方面所接受”,符號本身所代表的含義必須被多數(shù)人所認同,這就要求視覺傳達設計的意義指示必須精準明確,不能有歧義,不同的人對同一件設計作品的理解應該趨于一致。這種約定俗成的意義也會作為一種精神文化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