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謀魁+柏玉萍+胡平翠+趙和平
摘要 為了客觀引導農戶科學選購及大面積推廣種植優(yōu)良水稻品種,2016年在寧遠縣仁和鎮(zhèn)孫家鋪村進行了雜交水稻中熟新品種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所有參試品種全生育期適中,桃優(yōu)香占、盛泰優(yōu)018、兩優(yōu)6206、隆香優(yōu)7號、泰豐優(yōu)208等5個組合表現(xiàn)豐產性好、抗性好、適應性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關鍵詞 雜交水稻;中熟新品種;產量;抗性
中圖分類號 S51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1-0037-03
永州市寧遠縣是湖南省農業(yè)大縣、國家級優(yōu)質糧基地縣和優(yōu)質烤煙生產基地縣。經過近幾年在寧遠縣區(qū)域內大力推廣烤煙—煙后稻栽培模式,已成為解決煙糧爭地矛盾、實現(xiàn)煙葉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保證煙糧雙豐收的重要模式。為了加快雜交水稻中熟新品種在區(qū)域內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速度,充分發(fā)揮高產、高效、優(yōu)質水稻種子的增產作用,促進農民增產增收,2016年對12個雜交水稻中熟新品種進行田間比對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兩地區(qū)域內雜交水稻中熟新品種,同時也為水稻新品種的合理布局,為農戶選購良種、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寧遠縣仁和鎮(zhèn)孫家鋪村,海拔269 m,試驗土壤為鴨屎泥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勻,灌溉條件較好,零陵區(qū)前作為早稻、寧遠縣前作為烤煙,稻作類型為煙后稻。
1.2 供試新品種
本次參試水稻新品種有隆香優(yōu)7號、兩優(yōu)6206、桃優(yōu)香占、深優(yōu)9559、盛泰優(yōu)352、盛泰優(yōu)018、岳優(yōu)3700、五優(yōu)103、早豐優(yōu)華占、泰豐優(yōu)208、建優(yōu)G2號、岳優(yōu)9113,共12個。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2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岳優(yōu)9113作對照(CK)。不設重復,隨機組排列[1-3],各處理小區(qū)均安排地力相同的同一塊田內,每處理小區(qū)面積130 m2,各處理小區(qū)四周均設保護行,中間設操作行,兩頭保護行均種植相應品種,兩邊保護行均種植相鄰的品種,試驗前1 d用劃行器劃行,統(tǒng)一拉線栽秧,統(tǒng)一栽植密度為20 cm×27 cm,測算插植21萬穴/hm2,每穴插3~4株苗,基本苗約84萬株/hm2。
1.4 試驗實施
1.4.1 播種育苗。各品種種子采用強氯精浸種消毒,用丁硫克百威拌芽,播種前7 d秧田機耕,6月28日播種,播種量22.5 kg/hm2。各品種采用濕潤秧田育秧方式統(tǒng)一育苗。播種前施45%水稻復合肥375 kg/hm2作基肥,7月14日用野老300 g/hm2摻入尿素225 kg/hm2作送嫁肥、除草撒施,7月15日用保劍+吡蚜酮各15包/hm2兌水225 kg/hm2噴霧防治螟蟲及飛虱,7月18日用井酮三環(huán)唑噴施秧苗防葉稻瘟等苗期病害。
1.4.2 移栽。7月15日大田用旋耕機第1次機耕,7月18日用旋耕機第2次機耕,田塊泥土整細整平,7月19日用中化牌水稻專用肥(18-8-15)375 kg/hm2作基肥撒施,7月20日統(tǒng)一移栽于大田,秧齡22 d。
1.4.3 合理施肥。7月30日用中化牌水稻專用肥(18-8-15)75 kg/hm2+尿素225 kg/hm2+吡嘧二氯喹300 g/hm2進行除草追肥,8月22日用中化牌氯化鉀150 kg/hm2+尿素45 kg/hm2作壯苞穂肥。
1.4.4 灌水情況。7月20—24日深水活棵,7月25—31日保持淺水,8月5日后落水露泥,保持田間濕潤,8月18日曬田控苗,撒腐桿劑60 kg/hm2腐熟前作煙桿,8月22日復水控水養(yǎng)胎,9月18日后保持濕潤壯籽,10月8日后控水曬田。
1.4.5 病蟲鼠鳥害防治。7月31日用保劍+吡蚜酮+井粉各1包/桶,一般用水30桶/hm2噴施防治螟蟲、飛虱、紋枯病,8月5日用20%氰氟草酯+10%雙草醚各20 mL/桶防稗草及千金子,8月28日用保劍+吡蚜酮+30%已唑醇嘧菌酯各1包/桶,一般用水30桶/hm2噴施防治螟蟲、飛虱、紋枯病及稻曲病,9月5日始穗后用80%吡蚜酮稀啶蟲胺+30%已唑醇嘧菌酯防治飛虱、紋枯病及稻曲病,9月25日用80%吡蚜酮烯啶蟲胺防治飛虱。
1.4.6 適時收割。9月26日左右進入成熟期,參試品種在成熟度95%時,于10月25—30日搶晴收割,各小區(qū)單收單曬測產[4-6]。
1.5 生育期內氣候特點及對試驗的影響
9月3日、9月13日、9月20日、10月7日這些時段連續(xù)降溫陰雨對小區(qū)水稻抽穗揚花不利,對結實率、千粒重影響較大,成熟時間延遲,部分品種的稻曲病、紋枯病發(fā)生偏重,產量偏低。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參試新品種全生育期最短的是隆香優(yōu)7號,為109 d,較對照岳優(yōu)9113(CK)早熟1 d;全生育期最長的是五優(yōu)103,為115 d,較對照岳優(yōu)9113(CK)晚熟5 d,其余各品種的全生育期在110~114 d之間。
2.2 產量分析
由表2可知,參試新品種產量最高的是盛泰優(yōu)018,折合產量為8 709.20 kg/hm2,較對照岳優(yōu)9113(CK)增產16.24%,增產極顯著;居第2、3、4位的依次是桃優(yōu)香占、兩優(yōu)6206、隆香優(yōu)7號,產量分別為8 603.44、8 543.80、8 525.79 kg/hm2,較對照岳優(yōu)9113(CK)增幅分別為14.83%、14.03%、13.79%,增產達顯著水平;泰豐優(yōu)208、早優(yōu)華占產量依次為8 210.98、7 557.33 kg/hm2,較對照岳優(yōu)9113(CK)分別增產9.59%、0.87%,增產不顯著;岳優(yōu)3700、深優(yōu)9559、盛泰優(yōu)352、建優(yōu)2號、五優(yōu)103產量分別為7 397.00、7 267.73、7 229.88、7 091.82、6 969.62 kg/hm2,較對照岳優(yōu)9113(CK)減產1.27%、3.00%、3.50%、5.35%、6.98%,減產均不顯著。
2.3 經濟性狀分析
由表3可知,參試水稻新品種中有效穗數(shù)最高為盛泰優(yōu)018(400.35萬穗/hm2);最低為五優(yōu)103(250.95萬穗/hm2)。參試品種穗實粒數(shù)最高為建優(yōu)2號(126.5粒);最低為盛泰優(yōu)352(85.5粒),兩者相差41.0粒。
參試水稻新品種中結實率最低的是泰豐優(yōu)208,為74.6%;最高的品種是桃優(yōu)香占,為86.3%。結實率超80.0%的品種有隆香優(yōu)7號、桃優(yōu)香占、岳優(yōu)3700、五優(yōu)103、早豐優(yōu)華占、建優(yōu)2號,其他6個品種結實率低于80.0%。參試品種平均千粒重最低的是建優(yōu)2號,為24.1 g;最高的是桃優(yōu)香占,為30.2 g。
2.4 農藝性狀綜合評價
由表4可知,參試新品種株型最高的品種是兩優(yōu)6206,株高為117.0 cm;株型最矮的品種是盛泰優(yōu)018,株高為99.8 cm。參試品種株型中前期好,但到籽粒乳熟期后保持緊湊不亂的品種有桃優(yōu)香占、深優(yōu)9559、五優(yōu)103、早豐優(yōu)華占、泰豐優(yōu)208、建優(yōu)2號;保持適中的品種有隆香優(yōu)7號、盛泰優(yōu)352、岳優(yōu)9113(CK);變?yōu)樗缮⒌钠贩N有兩優(yōu)6206、盛泰優(yōu)018。深優(yōu)9559、五優(yōu)103、建優(yōu)2號整齊度為一般;其他品種整齊度為好。參試新品種分蘗能力強或較強,生長勢強,在當?shù)鼐苷3樗虢Y實,后期落色好,具有很好或好的綜合農藝性狀。
2.5 抗逆性對比評價
由表5可知,只有兩優(yōu)6206、盛泰優(yōu)018收割前2 d出現(xiàn)田間倒伏;只有盛泰優(yōu)352和五優(yōu)103發(fā)生稻曲病偏重;參試新品種較耐肥抗倒,抗葉瘟、穗頸瘟和白葉枯病,輕感紋枯病和稻曲病,抗病能力強,抗逆適應性較好。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參試新品種全生育期在109~115 d之間,平均111.4 d,較對照岳優(yōu)9113長1.4 d,參試品種全生育期適中。桃優(yōu)香占、盛泰優(yōu)018、兩優(yōu)6206、隆香優(yōu)7號、泰豐優(yōu)208等5個組合表現(xiàn)豐產性好、抗性好、適應性強,建議在寧遠縣煙后稻肥力高、水源條件比較好的地區(qū)推廣種植。
3.2 建議
一是選擇煙稻輪作肥力高,水源條件好的水田種植;二是在平衡施肥的基礎上,適當增施富含氮、鉀的有機肥料,注意紋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達到高產的效果;三是煙葉采收后,及時溶田,合理整畦壟向,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促進水稻生長發(fā)育,進而增產增收[7-8]。
4 參考文獻
[1] 宋冬明,賀梅.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水稻品種對比試驗[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6(5):1-4.
[2] 李雙印.高海拔山區(qū)優(yōu)質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3(4):23-24.
[3] 李進春.雜交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3(4):6-7.
[4] 韓金星,蔣德賞,張學軍.全州縣石塘鎮(zhèn)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總結[J].廣西農學報,2012(4):4-6.
[5] 張月林.2009年來安縣優(yōu)質高產雜交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總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0(12):146-148.
[6] 李金寶,陶如良,朱朝平,等.雜交水稻新品種對比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6(8):89.
[7] 趙子成,李紅宇,魏玉光,等.黑龍江不同產量類型水稻品種穗部性狀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4(5):5-9.
[8] 王清峰,楊重法,程子碩,等.不同水稻品種的干物質生產及產量形成特性的比較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4(9):1699-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