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閆旭++馬若飛++謝阜臨
摘要 為探索中棉所50棉花在阜陽市種植的適宜播期,集成配套高產(chǎn)栽培技術,為麥—棉連作或馬鈴薯—棉花連作提供技術支撐,進行了短季棉品種中棉所50不同播期試驗。結果表明,中棉所50在接茬田間種植中,播期越早,產(chǎn)量越高。在茬口安排上采取能早不晚的原則,盡早播種,以提高棉花單位面積產(chǎn)量。結合皖北地區(qū)的種植習慣,建議在小麥—棉花的種植模式中,中棉所50的適宜播期為5月30日至6月15日。
關鍵詞 棉花;中棉所50;播期;產(chǎn)量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1-0019-02
為探索短季棉品種中棉所50在阜陽市的適宜播期[1-3],集成配套中棉所50接茬直播機械化種植高產(chǎn)栽培技術,為大面積推廣小麥—棉花、馬鈴薯—棉花連作提供技術支撐,特進行了本試驗?,F(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阜陽市潁泉區(qū)農(nóng)技中心試驗地,土壤為砂姜黑土。前茬作物為小麥。
1.2 供試品種
試驗棉花品種選用中棉所選育的短季棉品種中棉所50,該品種生育期105 d左右,果枝始節(jié)5.6~5.7節(jié),葉色深綠,開花結鈴集中,結鈴性強,鈴重5.0~5.3 g,衣分39.6%~40.5%,子指10.2 g,吐絮暢,絮色潔白,易收摘。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播期,分別為5月20日、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4-6],小區(qū)面積28 m2。株距13 cm,栽植密度12萬株/hm2。
1.4 試驗實施
5月18日前茬騰出第1個播期3個重復面積約100 m2左右,5月20日第1個播期人工條播;5月30日上午小麥收割完畢,下午板茬5月30日第2個播期人工條播,依次按試驗方案播種6月10日、6月20日播期小區(qū)。分別在6月12日、6月16日、7月5日、7月23日對所有小區(qū)進行中耕、除草,并在三葉期進行定苗,田間定苗密度為12萬株/hm2。7月8日、7月23日棉田中出現(xiàn)蚜蟲危害,用70%吡蟲啉60 g/hm2兌水225 kg/hm2噴施進行防治?;瘜W調(diào)控分別在三葉期、六葉期、結鈴期、打頂后分別用97%甲哌鎓7.5、15.0、30.0、60.0 g/hm2兌水225 kg/hm2對試驗小區(qū)進行噴灑。9~10臺果枝時打頂。10月30日拔除棉桿。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候?qū)Σテ诘挠绊?/p>
從表1可以看出,2016年阜陽市的天氣基本正常,生長季節(jié)雨量適中,吐絮期9月天氣晴好,10月雨水偏多。結合表2、3可以看出,氣候?qū)?月20日播期的棉花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爛鈴爛桃率增加,導致該播期棉花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下降。
2.2 不同播期對棉株生育進程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棉花的播期不同,棉花的出苗時間、現(xiàn)蕾時間、開花時間間隔長短不同,但開花至吐絮時間一致。從出苗速度上看,隨著播期的推遲,出苗的速度加快,6月20日播期的出全苗僅要3 d,而5月20日播期的全苗需要7 d,5月30日和6月10日的出全苗速度分別為6、5 d。從出苗至現(xiàn)蕾時間:5月20日播期為34 d,5月30日和6月10日播期的分別是29、28 d,而6月20日播期為25 d。從現(xiàn)蕾至開花的時間:5月20日播期為20 d,5月30日播期為18 d,6月10日和6月20日播期的分別為15、14 d。由此看出,棉株自身對播期的差異有修復調(diào)節(jié)功能,15 d以內(nèi)的播期差異對產(chǎn)量影響不顯著。
2.3 不同播期對棉花產(chǎn)量和茬口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同一播期的不同重復,實收產(chǎn)量出現(xiàn)差異,應該與前茬小麥的肥力差異及后期的爛鈴、爛桃有一定的關系。從不同播期的實收產(chǎn)量看,播期越早,產(chǎn)量越高。5月20日播期的產(chǎn)量4 117.3 kg/hm2;5月30日和6月10日的產(chǎn)量分別為3 088.7、2 961.3 kg/hm2;6月20日播期的產(chǎn)量最低,為2 449.0 kg/hm2。從10月25日調(diào)查的青鈴率看,5月20日和5月30日播期的青鈴率為0,不影響下茬小麥種植;6月10日播期的青鈴率為7%~10%,在不影響下茬小麥播種的情況下,該播期對產(chǎn)量影響不大;6月20日播期的青鈴率在20%~30%之間,既影響下茬小麥的種植,也影響棉花產(chǎn)量。
3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中棉所50在接茬田間種植中,播期越早,產(chǎn)量越高。在茬口安排上采取能早不晚的原則,盡早播種,以提高棉花單產(chǎn),增加單位面積的收益。結合皖北地區(qū)的種植習慣,建議在小麥—棉花的種植模式中,中棉所50的適宜播期為5月30日至6月15日(小麥要選擇春性品種,如鄭麥9023),以確保棉花籽棉產(chǎn)量達到3 000 kg/hm2左右,小麥產(chǎn)量達到6 000 kg/hm2左右。
中棉所50的播期不同,配套的栽培技術也應適當調(diào)整,尤其在化控、打頂方面。播期早的,田間生育期較長,如果前期雨水較多,為控制棉株田間生長高度,化控次數(shù)要適當增加,防止后期棉株過旺,田間遮蔭嚴重,通風透光不好,爛鈴爛桃增加,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如果雨水較少,則應相應減少化控劑量和次數(shù)。麥后接茬直播棉,正常打頂時間在8月初或者單株9~10臺果枝時。經(jīng)過對播期試驗分析,5月30日以前播種的中棉所50,10月中旬吐絮就已經(jīng)結束,在10月25日田間青鈴率調(diào)查時,田間青鈴率為0,下茬作物如果選擇春性小麥品種,打頂時間要適當推遲到8月10日以后,以便延長田間結鈴期,增加單位面積產(chǎn)量;如果選擇半冬性小麥品種,則不需推遲打頂。
4 參考文獻
[1] 劉國棟,徐清來,周娟,等.播期對棉花品種產(chǎn)量、品質(zhì)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7(1):65-68.
[2] 馬麗,李克福,王潭剛,等.南疆早熟棉裸地栽培播期與密度試驗[J].中國棉花,2016(7):30-33.
[3] 路正營,韓永亮,李世云,等.播期和密度對早熟棉新品系邯901農(nóng)藝性狀及產(chǎn)量的影響[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15-17.
[4] 張珠明,葉堯良,陸勇偉,等.浙北棉區(qū)棉花不同播期露地直播栽培試驗[J].棉花科學,2014(1):22-25.
[5] 李棟.棉花新品種JC-2適宜播期與密度試驗[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9(9):71-72.
[6] 卜東升,張翠麗,王延斌,等.荒漠綠洲帶免耕棉花適播期的研究[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7,19(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