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靈江 黃賢夫 陳海波 蔡美艷 王會福
摘要:田間試驗結果表明,3%氯氟吡啶Ec與10%氰氟草酯Ec混配對水稻田稗草、千金子、同草、莎草、丁香蓼等抗性雜草有較好的除草效果,其中藥后30天3%氯氟吡啶E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對禾本科雜草的總草株防效為94.6%、總草鮮重防效為94.3%,稍優(yōu)于2.5%五氟磺草胺。天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的防效,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鮮重防效相對差些,但抑制作用明顯,且對水稻十分安全。因此在生產上3%氯氟吡啶EC可以取代2.5%五氟磺草胺oD使用,與10%氰氟草酯Ec混配能更好地防除水稻田常見雜草。
關鍵詞:3%氯氟吡啶Ec;10%氰氟草酯Ec;雜草;防效;安全性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隨著規(guī)模種植大戶的不斷壯大,本地區(qū)耕作制度、栽培方式隨之不斷變化,其中直播稻栽培占有一定面積,主要是由于其免除了水稻栽培中的育秧、拔秧、插秧等工序,具有省工、錯開播期等優(yōu)點。但是由于直播稻栽培用種量少、生育期長,加上田問長期干濕交錯,非常有利于雜草生長,也直接導致直播稻田雜草發(fā)生種類繁多、密度較高,常因除草不及時或技術不到位造成草荒,同時由于長期使用單一或同類除草劑品種,使得雜草抗藥性日益突出,對當今水稻生產能力提升、稻田生態(tài)安全和稻米質量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篩選高效、安全的除草劑是當前水稻生產的當務之急。
據(jù)資料介紹,氯氟吡啶酯具有新型芳基吡啶甲酸酯結構,歸屬于合成激素類除草劑,作用機理獨特,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通過與植物體內激素受體結合,干擾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致敏感植物死亡;二是對環(huán)境、生態(tài)毒性低,降解快,揮發(fā)性小,除敏感植物外,對其他植物安全,且對哺乳動物以及土壤、水生生物低毒;三是殺草譜廣,禾闊雙除,具有除草速度快,不反彈,可混性好,省時省工,能夠解決目前最棘手的抗性雜草問題。
為此,2016年筆者開展了3%氯氟吡啶酯EC與10%氰氟草酯EC混配防治早稻直播田雜草田間藥效及應用技術試驗,以明確其對水稻田稗草、千金子、罔草等禾本科雜草,以及莎草、丁香蓼等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和對水稻的安全性,為未來施用技術的確定及大面積推廣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3%氯氟吡啶酯E C(商品名靈斯科)、10%氰氟草酯E C(商品名千金)、2.5%五氟磺草胺OD(商品名稻杰),由美國陶氏益農有限公司生產、浙江省臺州市農資有限公司提供。
1.2處理設計
試驗設3個大區(qū)處理,詳見表1,每個處理面積為266.8平方米,不設重復。
1.3試驗概況
試驗選擇在浙江省臨海市桃渚鎮(zhèn)下石井村某承包戶的早稻田上進行。2016年該承包戶早稻種植面積20.0公頃,品種為中早39,在當?shù)赜幸欢ǖ拇硇浴T搮^(qū)域田間雜草主要以稗草、千金子、罔草、莎草、丁香蓼等抗性雜草為主,且歷年發(fā)生都比較重。試驗田地勢平坦,前作為單季稻,土壤為壤土,肥力中等,pH值6.8,排灌方便。試驗田畝用種量4.5公斤,2016年4月6日采用富美實公司生產的25%咪鮮胺E C2000倍浸種48小時,4月9日催芽,4月11日播種,栽培方法為直播。
1.4實施方法
本試驗在2016年5月12日施藥1次,此時早稻處于4葉1心期、絕大部分目標雜草已出現(xiàn)。施藥前各處理區(qū)筑田埂隔離,防止串灌,單獨排灌。施藥時確保雜草充分暴露(至少2/3露出水面),用臺州“農祥牌”3WBS-16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操作壓力2~3個標準大氣壓左右,容量16升,噴片孔徑l毫米)對莖葉均勻噴霧,用水量為30升/667平方米,藥后保持3~5厘米淺水層,自然落干。
此外,試驗田水稻整個生育期用藥2次,具體為,5月22日早稻分蘗中期每666.7平方米用10%阿維·氟酰胺(稻騰)s C40毫升+75%肟菌·戊唑醇(拿敵穩(wěn))wGl5毫升,兌水35公斤進行了二化螟防治;6月25日早稻孕穗破口期用10%阿維·氟酰胺S C30毫升+75%肟菌·戊唑醇WGl5毫升+50%吡蚜酮(頂峰)wGl5克,兌水45公斤進行了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紋枯病等后期綜合病蟲的防治,除此之外試驗田未用過任何除草劑。
天氣情況,施藥當天多云,平均氣溫20.1℃,整個試驗期間總降雨日25天、總降雨量203.0毫米,總體看對本試驗基本沒影響。
1.5調查方法
1.5.1安全性施藥后第7、15、30天觀察幼苗的長勢(如株高、葉齡及根系發(fā)育情況等),如有藥害,詳細描述藥害癥狀(如生長抑制、褪綠、畸形發(fā)生等)及發(fā)生的時間,并在每次藥效試驗調查時,觀察藥害變化情況和完全恢復的時間,按目測法,分5級確定藥害程度。附安全性分級標準:1級,水稻生長正常,無任何受害癥狀;2級,水稻輕微藥害,藥害少于10%;3級,水稻中等藥害,以后能恢復,不影響產量;4級,水稻藥害較重,難以恢復,造成減產;5級,水稻藥害嚴重,不能恢復,造成明顯減產或絕產。
1.5.2藥效考查施藥后2、4小時觀察雜草中毒反應并描述具體癥狀,藥后7天采用目測調查(目測防效評級標準見表2),藥后15天(5月27日)采用株防效調查,藥后30天(6月12日)采用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調查??疾榉椒?,先將每處理區(qū)劃分為三等份(小區(qū)),作為3次重復。
每小區(qū)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0.11平方米,分別統(tǒng)計0.55平方米內殘留的雜草種類、不同種類雜草株數(shù)、或稱地上部分鮮重(稱鮮重時應拔取雜草洗凈去根晾干),然后計算株防效、或鮮重防效,并用DPS軟件中的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比較。
此外,試驗田雜草以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為主,田間草相分布均勻。施藥前調查顯示,水稻處于4葉1心期,禾本科雜草處于3葉l心至4葉期,其中禾本科雜草450株/平方米、闊葉雜草270株/平方米。
附計算公式:
防效(%)=[(清水對照區(qū)殘留雜草株數(shù)或鮮重處理區(qū)殘留雜草株數(shù)或鮮重處)÷清水對照區(qū)殘留雜草株數(shù)或鮮重]×100%
2.結果與分析
2.1安全性
施藥后1~30天連續(xù)觀察,3%氯氟吡啶E 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 C100毫升/667平方米處理后水稻葉片、植株長勢等未出現(xiàn)明顯藥害癥狀,與空白對照區(qū)無異,表明其安全性好;而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 C100毫升/667平方米處理區(qū)在藥后7天出現(xiàn)輕微藥害癥狀,田間表現(xiàn)葉片褪綠變黃,但無斑點,之后慢慢消退,12天后恢復正常,對以后生長無明顯不良影響。
2.2除草效果
2.2.1目測防效施藥后2、4小時觀察,未發(fā)現(xiàn)雜草有明顯中毒現(xiàn)象;藥后7天采用目測調查,各處理區(qū)對主要雜草防效優(yōu)秀。
2.2.2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從表3可知,藥后15天3%氯氟吡啶E 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 C100毫升/667平方米:對稗草、千金子、罔草、看麥娘等禾本科主要雜草的株防效均達100%,相對優(yōu)于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 C100毫升/667平方米(總草株防效為96.2%),但方差分析顯示兩者差異不顯著;對闊葉雜草總體較好(其中莎草、丁香蓼、其他、總草株防效分別為100%、89.1%、98.9%和96.1%),相對差于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 0%氰氟草酯E C 1 00毫升/667平方米(對莎草、丁香蓼等闊葉雜草的株防效均為100%),但方差分析顯示兩者差異不顯著。
從表4可知,藥后30天3%氯氟吡啶E 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 100毫升/667平方米:對禾本科主要雜草總草株防效達94.6%(其中稗草和千金子100%、罔草87.5%、其他91.0%),顯著優(yōu)于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總草株防效89.8%,其中稗草和千金子100%、罔草68.8%,其他90.2%);對闊葉雜草總草株防效80.0%(其中莎草100%、丁香蓼89.8%、其他50.1%),極顯著差于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總草株防效99.2%,其中莎草和其他100%、丁香蓼98.0%)。
從表5可知,藥后30天3%氯氟吡啶E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對禾本科主要雜草總草鮮重防效達94.3%(其中稗草和千金子100%、罔草93.5%、其他84.1%),稍優(yōu)于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 C100毫升/667平方米(總草鮮重防效92.5%,其中稗草和千金子100%、罔草90.2%,其他80.0%),但方差分析顯示兩者差異不顯著;對闊葉雜草總草俠重防效82.1%(其中莎草100%、丁香蓼90.6%、其他56.0%),極顯著差于2.5%五氟磺草胺O 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總草鮮重防效99.6%,其中莎草和其他100%、丁香蓼98.7%)。
3.小結與討論
田問試驗結果表明,3%氯氟吡啶EC與10%氰氟草酯EC混配對水稻田稗草、千金子、罔草、莎草、丁香蓼等抗性雜草有較好的除草效果。其中,藥后15天3%氯氟吡啶E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對禾本科雜草的總草株防效達100.0%、對闊葉雜草的總草株防效達96.1%,與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的防效相當;藥后30天3%氯氟吡啶E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對禾本科雜草的總草株防效為94.6%、總草鮮重防效為94.3%,稍優(yōu)于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 C100毫升/667平方米的防效,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鮮重防效相對差些,但抑制作用明顯。
此外,空白對照區(qū)雜草生長旺盛、嫩綠,田問觀察3%氯氟吡啶EC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C100毫升/667平方米對水稻田主要禾本科、闊葉雜草具有很好的目測防效,而且在水稻4葉1心期莖葉噴霧處理對水稻十分安全,安全性優(yōu)于2.5%五氟磺草胺OD80毫升/667平方米+10%氰氟草酯E C100毫升/667平方米。綜合表明,3%氯氟吡啶E C可以取代2.5%五氟磺草胺OD使用,與10%氰氟草酯EC混配能更好地防除水稻田常見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