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蓮
山東省蓬萊市南王中學
厚德而載物
——樹立孩子良好的品德
薛春蓮
山東省蓬萊市南王中學
在教育孩子上,我感覺自己有許多理論性的東西,但到了現實生活中,許多理論失去了它的規(guī)律性和實效性。所以,教了這么多年學,我還是時時處于迷蒙、被動、糾正、更改的狀態(tài)中,也許這就是人們說的活到老、學到老吧。
教育;學生;自律
很久以前,我就注意到了一個詞——品學兼優(yōu)。最初我認為,學習好的同學,99%的品行都相當棒,學習不好的同學,品行好的也有,但都屬于個例。所以,我一直認為學生學習好,品行也就好了。后來,隨著教齡的增加,我否定了我以前的觀念。品學之間,品為先。先有了好的品行,才會有好的成績。也就是說,有了好的品行,必定會有一個好的成績。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品行,在這方面,我有一點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物質上要舍得讓他們貧窮。
我曾見過這樣一個學生,深冬身穿極單薄的衣服坐在冰冷的教室學習,手都凍爛了,我一直納悶,家里條件差?不太像。我很心疼這個白白凈凈的小男生,終于有一天我試探著問他,怎么就穿這么點衣服。令我震驚的是他居然告訴我,他的羽絨服放在宿舍。我納悶的問他,手都凍成這樣了,咋不穿著?。克幕卮鸶屛殷@訝。穿在身上暖和過來手就癢,所以他寧愿這樣凍著。這個孩子在吃、穿、用等物質條件上從不計較,唯獨在學習上精益求精,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人的觀念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钡覀冎袊欢瘸缟小霸俑F也不能窮孩子”。在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下,孩子的發(fā)展軌跡是截然不同的。物質上一窮一白的孩子,白手起家,沒有物質上的優(yōu)越感,他們從小就習慣于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滿足自己在吃、穿、用上的需要,這樣的孩子是獨立的,自強的。而生下來就在吃、穿、用上都盡著自己的家庭里出來的孩子,如寄生蟲一般,缺乏奮斗的動力,他們所有的欲望滿足往往依賴于父母或別的捷徑,心思都用在怎樣不勞而獲上。所以孩子回家對我們說: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呀?這證明你們家在物質上讓孩子是貧窮的。這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
其次,生活中要讓孩子學會自律。
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標應是無為而治。比如:我們的孩子,在無人監(jiān)督下不會打開電腦抄“作業(yè)幫”上的答案,不會考試時趁老師不注意抄襲別人的答案,不會大清早早早出門聚集到學校附近的商店一起抄晚上的作業(yè);不會自己一個人在家未經父母許可無節(jié)制地玩游戲;家里的錢你可隨便放,從來不用擔心它會不翼而飛。我們的孩子要讓他不用父母督促,自己會打理自己的一切日常生活,并且井井有條;他們會尊敬父母,禮貌待人,遵循社會公德而不需要社會的監(jiān)督;他們積極向上、樂觀豁達被人們所尊重??傊?,我們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自律,傳承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所具有的一切優(yōu)秀品質。我個人的做法,就是時常提提三字經、弟子規(guī)、諸子家訓、論語等古典文學。這些經典孩子都接觸過,也背誦過,我相信,從小在孩子的心中種下善的種子,他就不會長出惡的果實。
最后,要讓孩子學會處理各種各樣的關系。
我班的一號選手劉宏因英語考得不好,下課后被英語老師訓得體無完膚,我在旁邊聽著都有點吃不住勁。等英語老師走遠,同學們急匆匆地站隊出操時,我把劉宏叫過來,準備安慰安慰她。誰知,還沒等我開口,劉宏就呈現給我一張滿臉淚痕的笑臉,不好意思的對我說:“這次英語沒考好?!蔽覍λf:“你別生英語老師的氣”。她說:“我哪能生老師的氣,是我這份卷沒考好”。如果劉宏是那種不肯接受老師的批評,當面頂撞,或背后埋怨甚至詆毀老師的學生,她的學習成績也不會那么出類拔萃。
在學校,我們的孩子無論是與同學還是老師發(fā)生矛盾,我們除了跟老師溝通、了解事情的真相外,更要多幫助孩子從自身找原因,多找一些今后避免發(fā)生這樣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多引導孩子不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樣,長此以往,孩子生活中的許多矛盾甚至是尖銳的矛盾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化解。
前一段時間,網上在探討德與財的關系,認為德好比一只船,船大裝的財才多。也就是德高財大,其實德與才也是同樣的道理,德高、深厚,才自然也就高了。
目前,我們的孩子還小,還沒成為社會上的不良少年,他們的行為還沒惡劣到能危害家庭和社會的程度。但我們必須要有憂患意識,要警鐘常鳴,把所有的事情都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所以,我們要學會蹲下身子,多和孩子平等交流,這樣,才能及時發(fā)現孩子存在的小問題。一旦發(fā)現孩子的一些不良的、不好的小苗頭,要立刻加以引導,防微杜漸。也許我們的孩子在上公交車時,總被別的孩子擠在最后;也許我們的孩子總是放學后主動倒垃圾而走在最后;也許我們的孩子在外出游玩時沒象別的孩子那樣給你帶來采的山花,請你偷著樂吧。這至少表明我們的孩子德不虧,今后他的財與才都將令你滿意,因為厚德才能載物。
[1]王效君.以“知、行、情”貫徹初中政治思想道德教育[J].考試與評價,2014.
[2]陳玉蘭.初中思想政治課如何滲透道德教育[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2(24):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