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華+張敏
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頒發(fā)《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并明確提出于2017年秋季開始執(zhí)行。《標準》經過16年小學科學課程實踐探索,不斷修正完善而形成。深刻領會《標準》的特點與內涵,在科學教學實踐中全面落實好《標準》,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突出的價值定位
《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基礎性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薄稑藴省访鞔_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為全體學生提供適合的、公平的學習和發(fā)展機會。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校長和科學教師重新認識科學課程對培養(yǎng)具有科學素養(yǎng)公民、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獨特價值與意義,克服各種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開好科學課程。無論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學校,還是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學校,都應重視科學課程的開設,為科學課程安排足夠的專職教師,讓科學教師安心穩(wěn)定地做好教學工作,為科學教學提供必要的科學實驗室和科學實驗器材設備等條件,建立科學合理的科學教學評價制度,為科學課程的開設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茖W教學中不應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尊重每個學生的想象與思考,重視每個學生得出的數據與結論,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動腦的探究條件,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實踐機會,盡最大可能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
二、積極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
《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組織和支持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而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學習方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學習機會,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提出科學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思維和想象力,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科學倫理精神和熱愛科學的品質。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避免教師純講授、學生純記憶的教學方式,避免科學教學中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照本宣科地做實驗,向學生灌輸科學概念的偽探究??茖W教師要對科學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與資源進行深度的系統(tǒng)研究,尋找到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強化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重視實驗教學,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精選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基于真實情境的、以學生思維發(fā)展為核心的、能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探究環(huán)境,以實踐探究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三、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小學科學課程的組織與教學要兼顧知識、社會、兒童三者的需求,將科學本質、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等學習內容鑲嵌在兒童喜聞樂見的科學主題中,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積累生活經驗,增強課程的意義和趣味性??茖W教學要避免以應付考試為目的、忽視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注重保護學生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事物的興趣。教學中,當學生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表達出與眾不同的獨特看法,即使是異想天開;當學生經過認真實驗得出了不一樣的數據,以及由此推斷出不同結論,我們都要高度重視與關注,要及時反饋并努力挖掘好學生這一思考、數據的價值與意義,捕捉閃光點、疑問點,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研究。
四、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就需要廣大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qū)等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重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總結與反思,使學生逐步學會調節(jié)自身的學習,能夠獨立和合作學習,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逐步成為一個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習者??茖W教學中要避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做法,發(fā)揮好教師教學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從“學生怎樣可以學得更好”“學生希望怎樣學”等視角思考并設計自己的教學,把學生擺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創(chuàng)設一切條件與辦法,讓學生真正擁有提問、猜測、設計、實驗、整理、討論、總結、評價等實踐的機會與平臺,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
五、切實落實課程實施保障
《標準》把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明確提出原則上要按照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于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三個學段制定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以主要概念統(tǒng)整課程內容架構,以學習進階的思想設計課程內容。特別是融入技術工程學教育內容,將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理念融入課程內容體系,將“技術與工程”納入與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并列的專門領域,增強了科學課程的整體性。這就需要廣大科學教師進一步研究與實踐,也需要各縣(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加強課程實施的組織領導,結合實際合理配置小學科學教師,落實《標準》學習培訓工作,逐步建立好科學教研網絡,加大經費投入,保障科學課程教學條件,注重課程資源建設,重視發(fā)揮家庭、社區(qū)、校外青少年活動基地等作用,加強課程實施的監(jiān)測和督導,保證科學課程的全面落實。
(作者單位: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