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勇
五四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向廣大青年發(fā)出了“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的號召。青春的底色是奮斗,廣大青年人要響應號召,樹立與中國夢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做理想堅定、學問深厚、品德高尚的新時代青年。
青年是與理想信念緊密相連的,有大作為的人多是在青年時期就樹立了遠大理想。馬克思17歲就樹立了“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信念,他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了一生,無數高尚的人為他灑下了熱淚,無數仁人志士繼承了他那遠大的理想信念。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青年不能只做在象牙塔里讀書的文弱書生,而要時刻心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密切關注著家國時事,時刻準備著為國家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當前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關口,廣大青年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積極參與并見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碩成果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輝煌成就。
古人講:“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青年處在學習的黃金階段,腦力和體力都處在巔峰時期,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從而為一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廣大青年要惜時如金,就像擠海綿里的水一樣,擠出盡量多的時間讀書治學;還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用知識充盈自我。
今天的社會發(fā)展對青年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要求,只是掌握某一門專業(yè)知識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F代社會需要既有廣博深厚的學識,又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的人才,廣大青年只有專攻博覽、勤學苦練才能真正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有歷史思維,能從歷史演進的時間維度來思考問題,看清問題的歷史背景和發(fā)展方向;要有辯證思維,能夠用全面的、聯系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要有系統思維,從整體和全局出發(fā)去思考問題;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另辟蹊徑,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修身立德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的青年要有知識、有能力,更要有道德。漫漫人生路,順境和逆境相伴相隨,不同的人生境遇正是青年雕琢自己的契機。身處順境、獲得鮮花和掌聲時,要明白自己的成功固然有自身奮斗的原因,也有他人的幫助、外在的機遇等因素,做到處優(yōu)而不養(yǎng)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身處逆境、遭遇坎坷失敗時,要多從自身找原因,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做到受挫而不短志,拍拍塵土,重新站起來。順境逆境都是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要在其中磨煉自我,使自己盡早成長成熟起來。更重要的是,要時時注意雕琢自己,反躬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在無人監(jiān)督時,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一種慎獨的修身方式。另外,廣大青年還要“慎眾”,當周圍人在做一件壞事或者不去做一件好事時,自己不能從眾,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斷培養(yǎng)自己高潔的情操和純潔的情感,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毛澤東1957年在莫斯科大學對著數千名中國留蘇學生和實習生演講的這段話激勵著無數有志青年。新時代的廣大青年心懷家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必將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灑下青春的汗水、作出卓越的貢獻。
(作者單位:求是雜志社)
責任編輯:李艷玲 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