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楊繼英
摘要:目的 分別對尖牙傳統(tǒng)托槽及自鎖托槽加力,對兩組尖牙遠中移動速率進行比較分析。方法 將選取24例符合條件的受試者,上頜牙列以上中線為界,隨機分為金屬非自鎖托槽粘接矯治和金屬自鎖托槽粘接矯治,運用種植體支抗遠中移動尖牙,兩組受試者均分別于加力前,加力后6 w、12 w及18 w測量兩組尖牙向遠中移動的距離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 自鎖托槽加力組尖牙移動量明顯大于排卵期加力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同等條件下,自鎖托槽的運用能夠適當加快正畸牙齒的移動,但同時也應(yīng)密切加強支抗控制,避免支抗喪失。
關(guān)鍵詞:自鎖托槽;傳統(tǒng)托槽;正畸牙移動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067-02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錯牙合畸形患者選擇接受正畸治療,以恢復(fù)口腔咀嚼功能及改善口腔顏面部美觀。常規(guī)矯治需要2年左右時間,部分難度較大的患者甚至需要更久,這也是某些患者不愿接受矯治的重要原因。國內(nèi)外學者嘗試了眾多的加速正畸牙移動的方法,如系統(tǒng)給藥在加速牙齒移動的同時,也作用于人體其他組織器官,缺乏特異性,同時存在副作用;局部用藥臨床上操作比較復(fù)雜。研究表明,自鎖托槽與弓絲之間滑動時所克服的摩擦阻力較傳統(tǒng)托槽與弓絲之間滑動時所克服的摩擦阻力小,并具有矯治力柔和等特點。本研究選擇分別對自鎖托槽與傳統(tǒng)托槽加力,以觀察應(yīng)用自鎖托槽能否加快正畸牙移動并為正畸臨床提供一條理論依據(j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常州武進達康醫(yī)療器械廠),普特supe金屬托槽矯治器(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第五代普特金屬自鎖托槽(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Starrett金屬圓規(guī)(施泰力工具有限公司),50分度游標卡尺(江蘇飛達工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硅橡膠印模材料(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口腔取模托盤(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微種植釘支抗(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0.014英寸鎳鈦圓絲(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0.016英寸鎳鈦圓絲(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0.018英寸鎳鈦圓絲(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0.019×0.025英寸鎳鈦方絲(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0.018×0.025英寸成品不銹鋼方絲(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0.20不銹鋼結(jié)扎絲(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鎳鈦拉簧(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油性記號筆(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力計(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Nance托(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義齒制作中心),分牙皮圈(浙江普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試驗?zāi)P徒⒌姆椒?受試者納入標準:①上頜牙列輕中度牙列擁擠病例(擁擠度<8 cm);②上頜牙列輕度前突;③上頜牙槽骨基骨弓左右基本對稱;④上頜牙列雙側(cè)尖牙無明顯扭轉(zhuǎn);⑤上頜牙列尖牙牙尖及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無明顯磨耗;⑥CBCT示上頜尖牙及第一恒磨牙牙根完全位于松質(zhì)骨內(nèi)。嚴格按照納入標準選取24例本院口腔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間就診的青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9~24歲,未婚,無生育史,其中女17例,男7例。以往均未接受過正畸治療,且均無牙周疾病治療史,身體狀況良好,無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近6個月未使用激素及免疫調(diào)節(jié)劑。
該實驗組采用的是同源配對t檢驗,即將符合受試條件的患者上頜牙列,以上中線為界,隨機分為兩側(cè),一側(cè)采用金屬自鎖托槽粘接(即從中切牙向遠中直至同側(cè)第二前磨牙均粘接同一副金屬自鎖托槽),另一側(cè)則采用金屬非自鎖托槽粘接(即從中切牙向遠中直至同側(cè)第二前磨牙均粘接同一副金屬非自鎖托槽),測量出同一時間段兩試驗組尖牙遠中移動的量,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金屬自鎖托槽加力組與金屬非自鎖托槽加力組具體方法:將選取24例符合條件的受試者,上頜牙列以上中線為界,隨機分為金屬非自鎖托槽粘接矯治和金屬自鎖托槽粘接矯治。使用直絲弓矯治技術(shù),采用間接粘接技術(shù),均佩戴Nance托。經(jīng)0.014英寸NiTi圓絲、0.016英寸NiTi圓絲、0.018英寸NiTi圓絲和0.019×0.025英寸NiTi方絲排齊整平。完全排齊整平后,在上頜第二雙尖牙與第一磨牙之間植入微種植體支抗,植入的角度與上頜骨面大小呈60°,深度為8.0 mm。
將150 g力值NiTi拉簧的安放步驟:在體外將拉簧穩(wěn)定拉伸至150 g,記錄拉簧長度。將同一根拉簧一端結(jié)扎在支抗釘上,一端穩(wěn)定拉伸至150 g力時的長度,維持長度不變,將其結(jié)扎在尖牙托槽上。
1.2.2上頜尖牙移動距離測量方法 采用上頜尖牙牙尖點與同側(cè)第一恒磨牙近中頰側(cè)牙尖點為標志點,連續(xù)兩次標志點間距離差值,為上頜尖牙后移的量。
金屬自鎖托槽加力組尖牙后移量的測量方法:分別于加力前、加力后6 w、12 w和18 w測量標志點間距離,采用消毒滅菌后的Starrett圓規(guī)在口腔內(nèi)測量出標志點間距離,采用50刻度的游標尺測出該距離。金屬非自鎖托槽加力組尖牙后移量的測量方法均與自鎖托槽加力組相同。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為18.0。采用的統(tǒng)計學檢驗方法為同源配對t檢驗。
2結(jié)果
金屬自鎖托槽加力組尖牙后移量明顯大于金屬非自鎖托槽加力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研究顯示,較長時間的矯治易發(fā)生正畸牙根吸收[1-2]、牙釉質(zhì)表層的脫礦[3]及牙周組織疾病[4]等并發(fā)癥,患者依從性也隨之降低。這些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矯治療程長短正相關(guān),矯治療程越長,牙釉質(zhì)脫礦、牙根吸收及牙周組織疾病的幾率越大,因此,加快正畸牙齒的移動成為當前正畸重點研究方向之一。
以往研究表明[5-7],在減小正畸牙移動阻力層面上,如通過外科皮質(zhì)骨切開輔助加快牙移動。但該方法也有其他方面的不足之處,對于牙周組織條件較差的患者不宜采用。因此,探求一種理想的加快正畸牙移動的方法就顯得較為重要。
在納入對象的選擇上,牙列擁擠完全解除并排齊整平后,上頜尖牙后移要求充足距離才能行尖牙遠中移動的觀察。本試驗采用上頜牙列輕度擁擠的病例,為后續(xù)的觀察研究能夠順利完成打下基礎(chǔ)。本試驗中,另一個能讓上頜尖牙在弓絲上順利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是牙弓的完全整平,故本試驗在排齊整平上頜牙列的最終階段選取了0.019×0.025鎳鈦方絲,直絲托槽與尺寸較大的不銹鋼方絲之間較小的余隙角對上頜尖牙的遠中整體移動是較為有利的。本試驗采用了預(yù)成的0.018×0.025不銹鋼方絲作為尖牙遠中移動的主弓絲,避免了人工彎制的不銹鋼方絲不足之處,減少了干擾因素,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試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
本試驗采取以下兩種改良方法,保證了試驗結(jié)果的可信度:①以往在選取測量正畸牙移動的標志點時,有文獻選取了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點為參考標志點,盡管有種植釘支抗的存在,但上頜第一恒磨牙向近中漂移的可能性理論上始終存在,難以去除,此時得出的正畸牙移動的結(jié)果就包含有上頜尖牙后移的距離和上頜第一恒磨牙前移的距離,并不能完全代表上頜尖牙后移的距離,從而增加了試驗結(jié)果的誤差。所以,本試驗采用了Nance托,盡量避免了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漂移,得出的結(jié)果更為準確。②也有研究報道,通過取上頜觀察模型后,在觀察模型上測量參考標志點之間距離的變化,但印模材料形變和石膏模型形變帶來的誤差卻始終難以去除。所以,本試驗先通過金屬圓規(guī)直接將患者口腔內(nèi)標志點之間距離記錄下來,再換算出尖牙遠中移動距離,得出的試驗結(jié)果更為精確。
該試驗采用的是同源配對t檢驗,將同一患者的上頜牙列,以上中線為界,隨機分為兩組,采用不同的矯治器,觀察在相同時間段,尖牙遠中移動的距離,減小了個體差異帶來的試驗誤差。本試驗研究結(jié)果顯示,金屬自鎖托槽組尖牙移動的距離明顯大于金屬非自鎖托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試驗組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尖牙向遠中移動的量有明顯差別,提示在同等條件下,自鎖托槽的運用,能夠加快正畸牙齒的移動,提高矯治效率,同時也應(yīng)密切加強支抗控制,可以為正畸醫(yī)生提供一條加速正畸牙齒移動的參考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SZ Zahedani,M Oshagh,SM Danaei,et al.A Comparison of pical Root Resorption in Incisors after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Standard Edgewise and Straight Wire(MBT) Method[J].Journal of Dentistry,2013,14(3):103-110.
[2]G Nimeri,CH Kau,R Corona,et al.The effect of photobiomodulation on root resorp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J].Clin Cosmet Investig Dent,2014,15(6):1-8.
[3]A Ekizer,YO Zorba,T Uysal,et al.Effects of demineralization-inhibition procedures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brackets bonded to demineralized enamel surface[J].Korean J Orthod,2012,42(1):17-22.
[4]P Liu,Y Liu,J Wang,et al.Detection of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nd fada adhesin gene in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 gingivitis and non-orthodontic periodontal inflammation[J].PLoS One,2014,9(1):e85280.
[5]袁春平,程杰,楊建榮.頜骨骨皮質(zhì)切開加速正畸牙齒移動的研究進展[J].口腔醫(yī)學,2013,33(11):786-788.
[6]RM Castro,PS Neto,MCR Horta,et al.Comparison of static friction with self-ligating,modified slot design and conventional brackets[J].J Appl Oral Sci,2013,21(4):314-319.
[7]G Amit,K Jps,B Pankaj,et al.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a review[J].J Clin Exp Dent,2012,4(5):292-296.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