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與外國作家相比較,中國作家的文學生命力相對比較短,到底是啥原因我也搞不懂。每個作家都希望把自己的生命力盡量延長一些。但是,我自己知道自己該干些啥,咱也不適合搞行政,或者開會作報告,那也不是我的本行。作家就是作家,得寫自己的作品。盡管我現(xiàn)在當上了官,但是我能夠不參加的活動我就不去,這些熱鬧事情、熱鬧活動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意思。這又不是我的本行,我也不要什么政績。我不寫字不舒服,而且這么多年,寫作確實給我?guī)砹嗽S多別的東西取代不了的歡樂。
王安憶:我喜歡寫作,寫作能得心應手,是在其中找到了樂趣。如果老是做不到,老是受挫,可能就把東西擱下了。作品是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我就是比較簡單,沒有別的才能,不太會合作,如果長期處在合作的關(guān)系中,就會緊張。寫小說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我是和文字有親近感的人,喜歡閱讀,喜歡寫作,喜歡純潔的文字,對語言有自己的審美標準。
鐵凝:寫作是完全自主的選擇,沒有人強迫你寫或不寫,我寫是因為寫作能帶給我快樂。如果再重新選擇職業(yè),我還是選擇寫作。要保持寫下去,有很多因素,第一不能失掉對生活的興趣,不能失掉對世界的驚奇之感,不能失掉敏感的心,不能冷漠;第二應該保持對生活的激情,不懈??;另外不能懶惰。當我不想寫的時候,為了表示對文學的尊敬不硬寫,硬寫沒有意義。當你能寫,有感受時,不能老用沒時間敷衍自己。這有一定的難度。創(chuàng)作得有閑,有閑不一定創(chuàng)作。我更愿意文學是創(chuàng)造,又不能說。我像勞動模范,一努勁兒就出來多少產(chǎn)品——此產(chǎn)品非彼產(chǎn)品。
張煒:同時代的作家,大部分仍然在不斷地寫出更好的作品,這也是一種相互鼓勵。一直寫下去對作家很重要,不停地工作就會保持持久性。但是數(shù)量并不是很重要,作家精準地擊中了夢幻一樣的藝術(shù)目標才有意義。
池莉:人與寫作,該持久就會持久,該放棄就會放棄,根本無須人為保持,這就像一樁失去愛情的婚姻,刻意維持是沒有意義的,離婚了說不定能找到更合適的。對文學真正的熱愛,對人世真正的愛惜,對自己真正的珍視:一旦這三種理智與情感兼具,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格外清醒,這就是高貴靈魂的源頭。
(節(jié)選自魯大智《我能寫到多少歲》,題目為編者加)
讀寫對接
在《洞庭詠月》一文中,作者從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中擷取題目,把月色和岳陽樓、洞庭湖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人物、詩句聯(lián)系起來,借洞庭月色,贊頌“先憂后樂,團結(jié)求索”的岳陽精神,體現(xiàn)了“形散神聚”的寫作特點。
在《寫作的意義》一文中,作者利用一個中心,進行多方闡述,將“如何看待作家寫作持續(xù)性的問題”作為文章中心和線索,使文章內(nèi)容具有很好的凝聚力。選段中,作者羅列出各個作家的觀點,使文章構(gòu)成一種平行的結(jié)構(gòu),既能多角度地闡釋主題,又使文章形式新穎,吸引讀者的眼球。
這兩篇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能成功地圍繞所闡述的中心進行寫作,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
那么,圍繞中心寫作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寫有用的,不寫沒用的。要圍繞文章中心選擇取舍。中心是選材、剪裁的依據(jù),要力求選取那些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來寫,果斷舍棄與中心無關(guān)的材料,這樣,才能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二、寫典型的,不寫一般的。選取典型的、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素材入文是一種以少勝多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要選取一件事最精彩的片段來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使文章內(nèi)容精彩充實,更富有可讀性。
三、寫新穎生動的,不寫過時呆板的。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讀者賞心悅目,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果寫自己學習刻苦都以“開夜車”作材料,寫老師的奉獻精神總是寫“帶病上課”,就未免有些俗氣,沒有新意。在寫作中,要力求在選材處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過的話我不原樣地說,別人用過的材料我不照搬來用。這樣,才能避免材料的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選材要真實。所謂“真實”,就是所選的材料應該是真實的事,最好是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或是曾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這對寫作文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那種無中生有、任意夸大的胡編亂造是不足取的。所選的內(nèi)容是真實的,表達的感情才會真實,叫人讀后才能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