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沈寧
《蝴蝶的歌聲》工筆人物畫技法解讀
文_沈寧
步驟一:
用鉛筆起稿,以線的方式來造型。在形象刻畫準確的同時,也要力求體現(xiàn)毛筆勾勒線條時的頓挫轉折和虛實。注意塑造眼角和嘴角這樣富于表情的結構,即使微小的變化也會導致畫面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情緒與感覺。
步驟二:
將白絹繃框并陰干后,反復多遍均勻涂刷淡墨,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中性灰底色,用膠礬水做熟。勾線時應根據形象和物體的色彩選擇相應的墨色,如頭發(fā)用重墨,皮膚用淡墨調和大紅或赭石勾勒,目的是在后面染色時線條能更好地與色彩相融合。注意線形的變化。肌膚的用線細勁且富于彈性,襯衫的用筆變化可以相對較大,要有節(jié)奏感和書寫感,張弛有度,與肌膚緊實的質感形成反差。蝴蝶是在拓印出來的墨漬的基礎上稍加勾染而成的,天然的殘破的效果與人物的嚴謹精確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步驟四:
用大紅稍加墨色,暈染皮膚有血色的部位。要在原有拓印的墨跡上細心地整理蝴蝶的翅膀,同時注意保留天然斑駁的趣味;以石綠、藤黃、白粉漬染翅膀上的斑痕。
步驟三:
利用絹透明的特性,在絹反面皮膚的部位平涂白粉,使之具有一定的明度和厚實感。在絹正面用淡墨耐心暈染頭發(fā);襯衫以酞菁藍、胭脂、白粉等顏色薄涂作為底色,不要過于均勻,有意留下一些水跡和顏色相互滲化的效果。畫面的黑白灰關系和色彩基調在這一步已經明確了。
步驟五:
進一步暈染頭發(fā)的墨色,深入刻畫細節(jié)。將赭石膏用溫水完全溶解后,取最上層的細膩透明的部分與淡墨、曙紅等調和成透明的色彩,渲染人體的結構多遍。整體效果要求變化、含蓄、微妙,體現(xiàn)女性肌膚的柔軟、細膩和彈性,注意保持平面感,不可過于強烈。襯衫部分用白粉、酞菁藍、胭脂等色繼續(xù)覆蓋,用筆要松動,甚至可以留有筆觸效果,盡量避免機械的平涂所帶來的平板和呆滯,在質感上反襯人物肌膚部分的柔和。其間可以用清水沖淋畫面,去除表面的浮色和雜質,使色彩更加滋潤。這樣做可以使絹慢慢獲得脫膠后的柔軟效果,便于長期保存;同時,在后期裝裱時顏色也不致脫落。
蝴蝶的歌聲絹本水墨 33cm×41cm2010
完成圖:
用朱磦、石青、白粉調和成膚色進行罩染,需要一定的覆蓋力,但也不宜過厚,那樣會遮蓋掉絹絲本身所具有的典雅柔和的光澤。用極淡的曙紅或酞青藍調整皮膚的色彩傾向,獲得厚實而柔嫩的整體效果。用赭石、曙紅等色調淡墨局部復勾提線。繼續(xù)深入刻畫,完成蝴蝶的細節(jié)部分。整體收拾,調整畫面各部分的色彩及虛實關系,獲得預期的效果。技法是服務于畫面的表現(xiàn)手段,也應該是由畫面和表達需要所衍生出來的。所以,繪畫的過程是多樣的,其中并沒有完全固定的程序或步驟,而是繪畫者通過不斷積累經驗和情感體驗形成的。每種繪畫材料的屬性和功能也各不相同,要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逐步摸索和實踐,應該盡最大的所能發(fā)揮出不同材質的特性。好的繪畫作品,技術和材料應是融入畫面深處的,只因為作品表達的情緒和情感而存在,是質樸和毫不賣弄的。因此,每一幅作品對真正的創(chuàng)作者而言,都會是一個新的思索和實踐的過程,而非熟練的重復。
約稿:毛春林 責編: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