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韻 徐 暢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 071000)
論互聯網+背景下普通高校鋼琴教學的發(fā)展
苑 韻 徐 暢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 071000)
互聯網+背景下,普通高校鋼琴教學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有效的解決了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互聯網+;高校;鋼琴教學;發(fā)展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皹菲髦酢变撉俚慕虒W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程,融知識性、技能性、藝術性、審美性和實踐性于一體,不僅是技巧的教育,更是情感的教育和審美的培育。伴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尤其是自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以來,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全部納入“互聯網+”環(huán)境中來,借助互聯網資源的優(yōu)勢和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彌補和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為高校鋼琴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一)教學方法單一,不能因材施教,缺少針對性
客觀來講,現行的高校鋼琴教學仍然以老師授課為主導模式,授課過程以示范和講解樂曲演奏要領為主,教學培養(yǎng)目標模糊,重技藝、輕素質的現象嚴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剝奪,個人對新作品的思考缺失,對老師的依賴性越來越高,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而受個人素質和技術的限制,教師對作品的講解和技巧的示范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在教學中并不一定能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練習統一的曲目與技能,教師忽視了學生個性以及情感上的差異性,沒有根據這種差異以及環(huán)境、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導致學生演奏的作品千篇一律。而學生覺得基本功練習枯燥無味,僅僅滿足于彈會樂曲,應付曲目考試,理解作品的能力也就難以提升。另外,由于學生的鋼琴知識基礎不同,導致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基礎差的同學吃不消,學習興趣下降;基礎好的學生又覺得知識點過于簡單,不屑于認真學習。
(二)教材資源陳舊,跟不上社會需求,缺乏創(chuàng)造性。
從鋼琴走入高校的歷史看,幾十年來沿用的教材幾乎沒有變更過,一直在使用車爾尼599、849和哈農等,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使得學生在練琴時感覺枯燥,積極性不高。教師只注重練習曲的教授,很少對樂曲進行講解和分析,片面地追求學生彈奏技能的提高,即興伴奏、合奏、齊奏的能力欠缺,與實際生活、社會需求脫節(jié),無法適應社會多方面的伴奏需求。
互聯網+時代為高校鋼琴教學提供了一個新平臺,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優(yōu)勢來創(chuàng)建全新的鋼琴教學模式,有效的解決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而步入鋼琴教學的信息化時代。
(一)翻轉課堂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互聯網+背景下,“翻轉課堂”這一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新模式得以快速發(fā)展。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學習,可在網絡上自由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有利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跨越傳統課堂難以逾越的時空物理限制,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分級教學。課堂時間可以更多的用于交互活動的實施,增強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從而將學生從被動的接收者變成主動的實踐者,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這與鋼琴教學的藝術專業(yè)特性不謀而合。
(二)網絡教學資源豐富、娛樂性較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鋼琴的學習和練習枯燥,學生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與教材陳舊有關,也與當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當前的高校學生都是95后,他們成長于信息時代,對網絡的適應能力渾然天成?;ヂ摼W+環(huán)境下,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娛樂性比課堂教材有趣的多,即便是基礎差的學生也非常樂意去嘗試網絡學習。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一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一)教師信息化水平需提升
自本世紀進入信息時代以來,信息化一直是各類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從傳統的黑板+粉筆,到PPT與多媒體的運用,再到網絡課程與在線平臺交流互動,信息化對教學的滲透越來越深,同時對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之前接受的計算機訓練早已不能適應信息化行業(yè)的超速發(fā)展,特別是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因此,首先要通過加強專業(yè)培訓來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水平。
(二)網絡資源良莠不齊
網絡課程資源可謂琳瑯滿目,各類鋼琴教學網站和軟件隨處可見,但是由于知識水平、教學理念以及實現方式的不同,加之鋼琴教學的專業(yè)性要求非常強,網絡學習資源實際上處于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狀態(tài),資源雖多但優(yōu)質的少。另一方面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辨識能力不足,不具備大海淘金的本領。因此,教師的甄別和指導尤為重要。有條件的高??梢宰孕写罱ㄙY源交流平臺,一方面根據本校課程實際有選擇的選購一些名家教學課程為教學服務,另一方面搭建在校師生交流平臺,方便本校教師分享相關的優(yōu)秀視頻、比賽信息以及為學生網絡解答等,幫助學生開啟思維,提高音樂修養(yǎng)。
(三)碎片化學習難見成效
當前網絡教學資源多以碎片化形式呈現,一方面可以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但另一方面卻讓學習者的專注度和深度下降。這種學習內容的碎片化使得學習者學習到的多是零散的知識點,難以形成有意義的知識網絡體系。同時,也容易導致學習者養(yǎng)成懶于思考和知識加工的壞習慣。這與鋼琴學習的系統性、持續(xù)性和連續(xù)性特點背道而馳,學習效果難以保障。碎片化的網絡學習能夠較快地學習簡單技能,但網絡學習終究只是工具,不可過分依賴。
相對挑戰(zhàn)來說,“互聯網+”帶給高校鋼琴教學更多的是機遇。我們應當抓住信息化時代的有利契機,立足于高校鋼琴教學和學生的真正需求,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優(yōu)化,促進高校鋼琴教學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1]謝敏.“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智慧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韓若男.談信息技術與高師鋼琴教學的整合[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05):233-234.
[3]李嵬,但夏.淺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鋼琴教學及演奏的滲透[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5):38+100.
徐暢,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
苑韻(1978- ),女,漢族,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