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不會養(yǎng)鳥,卻有探險和獵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麥收季節(jié),聽說城墻上出現(xiàn)了一窠八哥,我在城墻下繞來繞去尋找。果然,聽到了一絲兒很稚嫩而清脆的聲音,似出殼不久的雛雞的叫聲。順著細微的聲音找去,終于望見了在高高城墻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張鮮紅的小嘴正張著,像一束喇叭花懸掛在崖畔上,好看極了。我當下就想把它們掏下來。但壁立的城墻太高太陡,無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墻的上方,用梯子夠不著,從城上用繩子縋下來一定可以掏著,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墻跟前,仰起頭望著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縣城墻最早是隋朝時筑的土城,明朝時包的青磚。墻面上已經有一些磚朽爛成窟窿。我異想天開,想攀登上去掏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會爬墻上樹,我相信自己會手扣著腳登著那些孔洞往上攀登,總有一天能把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練攀登,苦練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媽從天空“嗖”的一聲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閃而過,隨后從窠里伸出頭,朝下望著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們在咒罵我。有幾次,頭發(fā)上落了雨點似的鳥糞,還有臟土。我心里明白,這是大八哥在對我進行反抗。
小八哥抖動著茸茸的羽毛,我聞到了奇異的鳥的氣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夠著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來到城墻下,感到有點異樣——沒有聽到小八哥的聲息。前幾天,我已聽出小八哥的聲音變得洪亮了起來,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學語,已經很像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鴿子那種柔媚而混濁的聲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會上的任何一種樂器聲。
整個城墻顯得鐵青鐵青,千瘡百孔,像死了一樣。我頓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經飛走了,已經移居到不可知的遠方。
(節(jié)選自牛漢《一窠八哥的謎》,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選文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難忘的經歷,“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窩八哥,于是“我”和八哥一家展開了一場戰(zhàn)斗:“我”因為好奇想掏八哥窩,但是窩在城墻上太高太陡,于是“我”苦練攀登,八哥發(fā)現(xiàn)了“我”,吱吱地叫,往“我”頭上拉鳥糞,撒臟土,在看到“我”快夠著時,八哥一家無奈地飛走了。人與動物的斗爭,最后以動物的搬離告終,從而引發(fā)人們的反思。
小露一手
同學們,你和小動物相處過沒有?你們之間發(fā)生過哪些難忘的事?或快樂或傷心或遺憾。將你們之間的故事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