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五代導演的影片,總是印刻著歷史的傷痕與人性的悲憫,張藝謀的影片也不例外??v使當今社會娛樂之風盛行,在描摹人情與人心時,張藝謀導演依舊保持著那一代電影人特有的冷峻眼光與悲憫情懷。本文將圍繞“歸來”二字,進一步探討影片中“歸來”的意義。
關鍵詞:一次“歸來”;二次“歸來”;色彩
作者簡介:趙妍煜(1993-),女,漢族,山西晉中人,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碩士。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1
戲劇是人類的自我實驗。同樣,電影是人類情感的凝聚與表達。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歸來》,正是將鏡頭聚焦于個體人物的情感變化,從而對當時那個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人性與人情進行深刻的反思。
一、一次“歸來”:奮不顧身方知刻骨銘心
丹丹的眼神在跳舞時是那么的閃爍、炯炯有神、富有光彩,但是當聽到自己父親逃跑時的消息,卻那么的麻木、空洞,甚至在聽到自己父親的名字與“逃犯”、“狡猾”、“老右派”等等這些刺耳的名詞聯系到一起時,沒有生氣,沒有憤怒,只是靜靜地聽著,堅定地點頭?!案赣H”這個概念在丹丹心里是嚴重缺失的,這在影片后面,在父親的照片統統被剪成空白這一細節(jié)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所以,在表態(tài)時,丹丹的態(tài)度表達的是那么干脆利落?!八覜]關系,我服從組織決定”,話語一出,馮婉瑜略帶驚訝和慍怒地轉頭看著自己的女兒,我想那一刻,馮婉瑜對自己的女兒是陌生的,也是寒心的。那是她的父親啊。這在后面馮婉瑜即使失憶了也不原諒丹丹可以看出,丹丹給馮婉瑜帶來的傷害是無法抹滅的。但輪到婉瑜自己表態(tài)時,她是那么的難以啟齒。馮婉瑜的眼神自始至終是哀怨的、焦灼的,當他聽到陸焉識出事時,她表現出的是擔心。是的,陸焉識對馮婉瑜來說,是她的丈夫、她日夜牽掛的人。婉瑜沒有辦法和自己心愛的丈夫劃清界限,沒有辦法做到陸焉識和她沒有關系,她不想服從組織決定,只能勉勉強強擠出兩個字——“明白”。在那樣的高壓環(huán)境下,她能改變什么?只能“明白”。
陸焉識雨夜冒險跑回家中,在整個過程里,沒有配樂,也沒有過多的臺詞,只有被無限放大的情感。陸焉識輕輕轉動門把手,以及趴在地上看到透過門縫的一道橘色的光,這兩個場景導演都用特寫鏡頭來處理,頗具內涵。門把手和那一道暖色的光,都是家的象征。屋內的馮婉瑜已然是熱淚盈眶,這是一種情感的細膩流動,是一種心有靈犀,緩慢卻極富張力,沉默卻暗涌著熱烈。當婉瑜走向門口時,步伐時而緩慢,時而急促,最后手足無措地站在門口,我們可以體會到婉瑜矛盾糾葛的內心。隨著影片的主題曲《漁光曲》的響起,陸焉識和馮婉瑜高喊著彼此的名字并奮力跑向對方,這時鏡頭緩緩拉遠,以一個全景展現在觀眾眼前,我們可以看到陸焉識和馮婉瑜就差那么短短幾步便可相擁,卻生生被阻擋、拉扯,兩人漸行漸遠,無力反抗。終究還是沒能相聚。與此同時,馮婉瑜無論是無語凝噎潸然落淚,還是奮不顧身無所畏懼,著實體現出一種“寧靜的烈度”。
“逃獄歸來”可謂是影片的一個高潮段落,也是影片節(jié)奏緊湊氣氛緊張的一個重要章節(jié)。這一節(jié)將陸焉識與馮婉瑜的感情刻畫得細致入微,情緒的內斂與高漲安排的錯落有致。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忽略電影聲音的作用的?!稘O光曲》在男女主人公奮力想跑到對方的身邊時響起,極力渲染了兩人情感的蒼涼感、無力感與悲劇性。同時,兩人掙扎著想要到對方身邊去的畫面,也賦予了《漁光曲》以形態(tài),使得音樂本身的悠揚也浸透出無限的悲愴與辛酸。正是由于聲畫的完美結合,使得影片在緩緩地敘事中隱藏著一股巨大的力量。
二、二次“歸來”:琴聲中蔓延出無限柔情
除了“逃獄歸來”這一片段以外,“平反歸來”以后陸焉識彈奏《漁光曲》這一片段也十分感人。這一段也是情感被放大的一個過程。平反歸來的陸焉識發(fā)現妻子已經不認識自己了,惆悵難過之際仍不放棄希望。他以各式各樣的身份來到妻子身邊,試圖喚醒妻子內心沉睡的記憶。這時,《漁光曲》便取代了一切無力的解釋和對白,用一個個舒緩的音符,緩緩地訴說著兩人的愛情,慢慢地道出焉識對婉瑜的思戀。僅僅一個短短的擁抱,才是真正點亮了主題——陸焉識終于“歸來”,是身與心的真正歸來,而馮婉瑜終于盼回了她的愛人。雖然時間很短,婉瑜馬上又失去了記憶,焉識如同做了一場美夢,很快被打回了現實,但這短短的四分鐘,正是影片中最為深刻的情感的升華,它彰顯了親情與愛情的光彩。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臺詞,從馮婉瑜拾憶到失憶的短短四分多鐘,導演以無聲化有聲,唯以音樂訴衷腸。殘酷的現實中蘊藏著短暫的美好,以美好戛然而止的夢,更顯現實的悲涼與無情。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電影在社會背景前提下的兩次“歸來”,不妨回歸至情感,以兩人感情作為支撐點,也體現出了兩次“歸來”,即逃獄歸來和琴聲中的身心合一。我想,這才是導演為我們所闡釋的真正意義上的“歸來”吧。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著.影視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趙樹勤,楊杰蛟.拒絕遺忘——論張藝謀電影《歸來》的敘事姿態(tài)[J].北京:中國文化研究,2014.
[3]胡潔菲,王蘇君.論電影《歸來》對原著的解構主義改編[J].貴州:電影評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