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公敵》是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劇中人物斯多克芒正是當時易卜生自己的寫照。該劇作頌揚了主人公斯多克芒為追求真理而不惜成為眾矢之的的崇高精神。但在劇中,斯多克芒將過錯歸結為人民的愚蠢。他的某些言論顯然是“精英主義”的論調,與人民相決裂,這是需要讀者警惕的。
關鍵詞:易卜生;人民公敵;精英主義
作者簡介:蘭博文(1995.4-),男,漢族,河南省商丘市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本科在讀學生,研究興趣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1
一、《人民公敵》內容簡介
《人民公敵》是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斯多克芒在小鎮(zhèn)的經濟支柱——海濱浴場里任醫(yī)官。正當浴場繁榮之時,斯多克芒通過檢驗發(fā)現(xiàn)浴場水質遭受污染,須停業(yè)整修并重新安裝凈水設備。在他滿懷信心地想將此事告知于眾時,卻受到了以其市長哥哥為代表的官僚政府的壓制和“多數(shù)派”的反對。于是斯多克芒召開群眾集會,但在會上他避而不談浴場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對官僚和社會精神的批判。他鼓吹“精英主義”,將群眾比作未受馴養(yǎng)的“野狗”,而以自己為代表的“精英”則屬于馴化的狗,指出群眾的愚昧無知和“少數(shù)派”才擁有真理。
從劇本內容來看,斯多克芒自詡為“精英”,興建浴場一事是他極力宣揚并且促成的。后來浴場水質出現(xiàn)問題時,斯多克芒也因前期調查不全面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但他卻沒有反思。當群眾不了解其中的真相時,斯多克芒只是一味地貶低群眾的認知能力。對自己與對群眾的雙重態(tài)度,顯而易見是矛盾的,這反映其“精英”的心理優(yōu)越感。
二、“精英主義”不可取
斯多克芒自發(fā)現(xiàn)浴場水質問題之后一直以真理衛(wèi)道士自居,面對市長哥哥的壓力和威脅時,如其所言“就是地球碎了,我也決不低頭讓步?!盵1]但作為澄清事實真相關鍵的證據(jù)——水質檢驗報告,他卻一直沒有公之于眾。他完全可以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詳盡的評估報告,將它跟水質檢驗報告一起公示,以取得信任和支持,但事實是他并沒有這么做。
保持理性是追求真理的前提,斯多克芒在一連串打擊之下忘記了以科學方法去追求真理、說服大眾,反而在集會上指責群眾的認知水平低下,不足以掌握真理。況且人民群眾并不擁有向斯多芒克那樣的專業(yè)知識。所以,他口中所謂的“精英”是自絕于群眾的。
另外,斯多克芒的“精英論”是狹隘的。就他自己而言,開始時他盲目自信,以為如此“光明正大”的事情是不需要報紙、“有力的多數(shù)派”支持的,只需和市長一說便能解決。事實證明他在政治上過于單純,低估了斗爭的復雜性。面對一連串的背叛和壓力,他絲毫不知退步,這固然讓人敬佩,但卻使事態(tài)惡化,自己也成為“人民公敵”。他在科學上是專家,但在人情和政治上顯示出的“愚昧”正是他那套“愚民”、“精英”論調的有力反駁。“精英”是相對的,在某一領域掌握了部分事實,就夸張賣弄是可笑的。斯多克芒以藐視的態(tài)度對待群眾,他自己成為最孤立的人就不足為奇了。
劇本末尾,斯多克芒面對的是整個小鎮(zhèn)的敵視,他心灰意冷,準備全家乘船移民外國。但在這個關頭,市長等一干對頭的惡意揣測又使他怒火中燒,毅然改變主意,決定留在小鎮(zhèn)繼續(xù)斗爭到底。他要從孩子們的教育入手,企圖改變人們精神上腐朽的現(xiàn)狀。他由此也成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這種描寫帶有理想主義傾向,當出于憤怒而獲得的力量慢慢消失殆盡,面對小鎮(zhèn)人民的鄙夷和排斥,斯多克芒是選擇堅持還是妥協(xié)?最后的結果應是悲劇性的,這種悲劇可以說也是“精英主義”論調的悲劇——被群眾拋棄的悲劇。
三、斯多克芒正是易卜生的寫照
易卜生創(chuàng)作《人民公敵》之前的作品《野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軒然大波,由于該劇內容涉及猥褻,過于真實,為當時的社會道德所不容。挪威文壇槍口一致對準了易卜生,為他辯護的竟只有詩人比昂松。所以在《人民公敵》中,易卜生描繪了斯多克芒這“橫眉冷對千夫指”式的人物,無疑是對反對派們的有力回擊。在易卜生給出版商海格爾的信中寫道:“斯多克芒醫(yī)生和我之間相處得如此融洽,我們在許多地方都那么契合一致?!盵2] 斯多克芒在劇終所說的那句“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3]這正是易卜生當時的肺腑之聲。
其實易卜生這種“精英主義”的思想由來已久,早先他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盡管后來其態(tài)度有所緩和,但他仍舊“把個人的力量看作強于一切,他號召個人單槍匹馬地去反抗社會的一切制約和羈絆?!盵4]由這種思想下所孕育的是巨大的革新甚至革命的行動,這在《人民公敵》中也有體現(xiàn)。
《人民公敵》是一部振聾發(fā)聵的作品,它啟迪人們去打破一切羈絆,去追求真理,甚至不惜成為“人民公敵”。但不能忽視的是劇中過度強調的“精英主義”忽視了廣大人民在歷史中的作用,不符合社會現(xiàn)實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這也是由作者所處的時代造成的限制之處。
參考文獻:
[1]潘家洵.《易卜生戲劇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2]李兵.《現(xiàn)代戲劇之父:易卜生心里現(xiàn)實主義劇作研究》[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3]潘家洵.《易卜生戲劇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4]茅于美.《易卜生和他的戲劇》[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