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萍 李麗青 何婉玲
延續(xù)性護理對PCI術后冠心病患者護理效果與依從性研究
袁惠萍 李麗青 何婉玲
目的: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及依從性。方法: 選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療的PCI術后冠心病患者293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延續(xù)性護理,3個月和6個月分別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治療依從性、生理機能、不良事件等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護理結束后的3個月和6個月兩組患者的預防行為和康復知識的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生理機能、身體疼痛、精力狀況、精神狀態(tài)、生理職能、社會職能等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少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少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堅持服藥、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以及定期復診等各項指標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差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結束后不良事件多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結論:延續(xù)性護理對PCI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的依從性有明顯的改善,且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減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
延續(xù)性護理;PCI;冠心??;依從性
經皮冠狀介入治療(PCI)能夠有效且快速的接觸患者的動脈閉塞或者是狹窄,并且該治療方法具有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的特點,因而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颊咴谧≡浩陂g能夠很好的配合治療并遵醫(yī)囑,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但是出院后大多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重新出現(xiàn),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欠佳,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2]。隨著我國醫(yī)護技術的發(fā)展,術后的延續(xù)性護理受到了更多患者的關注。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術后的延續(xù)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和生活質量[3]。該研究對延續(xù)性護理對PCI術后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及依從性進行研究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收治療的PCI術后冠心病患者293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37例,女56例。年齡26~88歲。該研究均得到患者的同意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的監(jiān)督之下完成。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46例和對照組14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如出院指導,出院后6個月內進行回訪,每月電話回訪1次,每3個月患者到醫(yī)院隨診1次。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延續(xù)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 為出院患者建立醫(yī)療護理檔案與回訪登記表。護理人員在普通回訪中,詳細了解對疾病康復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2)通過現(xiàn)代通信技術與互聯(lián)網,向患者與家屬提供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病情現(xiàn)狀、個體需求制定個體化護理方式,如健康教育手冊、微信群、qq、短信、電話咨詢等。(3)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醫(yī)療環(huán)境、醫(yī)護質量、服務態(tài)度的評價,以便結合實際,優(yōu)化流程,轉變態(tài)度,更好地服務于患者。(4)聯(lián)合多學科定期舉辦現(xiàn)場咨詢,為患者、家屬及社區(qū)患者提供相關的健康教育、專業(yè)建議與指導。(5)借助院社區(qū)辦公室醫(yī)聯(lián)體平臺定期為出院患者提供義診和知識講座等,為患者提供面對面交流、咨詢機會,促進患者康復。通過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了解患者本身的情況及家庭情況,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疾病相關知識。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6)在整個延續(xù)護理過程中,重點向患者及家屬、照顧者講解:藥物自我管理;如何動態(tài)評估和記錄患者的健康狀況;及時提供初級保健和專科護理跟進;如何早期識別和有效應對病情惡化的危險因素。(7)鼓勵護士積極參與相關專業(yè)知識培訓與學習。參加專業(yè)護理培訓、參加心血管??谱o士培訓,為日后的開展??谱o理門診提供堅實的力量。(8)跟蹤患者健康狀況,接受電話咨詢。
1.3 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評分包括:心理狀態(tài)、治療依從性( 堅持服藥、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定期復診)、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精力狀況、精神狀態(tài)、社會職能、不良事件(再次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冠心病二級預防評價標準參照鄭淑梅等人關于冠心病換換咋二級預防行為的調查方法,其中包括:(1)康復知識5個部分,包括飲食治療知識、基礎知識、運動知識、危險因素監(jiān)控知識以及藥物知識等,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冠心病康復知識掌握的越好。(2)二級預防應為包括4個方面,分別是:患者服藥依從性情況、控制危險因素、生活方式改善情況、定期隨訪執(zhí)行情況,總分100分,其分數(shù)越高表示二級預防行為執(zhí)行情況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8.0進行,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或t’檢驗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康復知識、預防行為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康復知識、預防行為評分比較(分
注:兩組患者入院時、出院后3個月、出院后6個月康復知識、預防行為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組別患者護理結束后各項生活指標的比較(表2)
表2 不同組別患者護理結束后各項生活指標的比較(分
注:1)為t’值,2)為t值
2.3 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
注:1)為t’值,2)為t值
2.4 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各項效果臨床依從性比較(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各項效果臨床依從性比較(例)
2.5 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與惡性腫瘤、呼吸系統(tǒng)疾病相比明顯較高,成為了危害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PCI術具有費用低、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以及恢復快的特點,因此成為了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方法[4]。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會出現(xiàn)擅自停藥,不定期復診等依從性差的現(xiàn)象,因此使得支架內出現(xiàn)再狹窄的幾率大大增加,優(yōu)勢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5-6]。隨著我國護理模式的細化和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延續(xù)性的護理方案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接受和重視。延續(xù)性護理主要是指對患者采取電話隨訪的方式,對術后的患者進行健康關懷、病情咨詢等關懷性的護理方式[7-8]。規(guī)范性的延續(xù)性護理對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醫(yī)療質量和預后的恢復都有重要的意義,是護理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的3個月和6個月兩組患者的預防行為和康復知識的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說明延續(xù)性護理不但能夠促使患者自覺的學習相關的醫(yī)學知識,加強對疾病的認識,而且能夠促進患者的自愿性,對預防疾病的再次發(fā)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照組患者生理機能、身體疼痛、精力狀況、精神狀態(tài)、生理職能、社會職能等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少于觀察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少于觀察組,兩組患者各項數(shù)據(jù)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說明延續(xù)性的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術后的生活質量,減少抑郁、焦慮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并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對照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堅持服藥、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以及定期復診等各項指標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差于觀察組,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不良事件多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提示延續(xù)性的綜合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提高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患者積極主動的參加到治療中,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進而提高治療的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對PCI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的依從性有明顯的改善,且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減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
[1] 魏 亞,焦曉紅.老年冠心病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66-268.
[2] 邱靜雯,黎志革,陸兆華.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療的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7):32-34.
[3] Tsujimoto T,Kajio H,Sugiyama T.Risks for cardiovascular and cardiac deaths in nonobe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Mayo Clin Proc,2016,91(11):1545-1554.
[4] 彭貴海,馮曉敏,陳玲玲,等.循證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4,34(6):1470-1471.
[5] 萬小英,周 瓊,袁 芳,等.延續(xù)干預方案對PCI術后患者遵醫(y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4,43(19):2412-2414.
[6] 何翠竹,梁 欣,蘇 斐,等.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感染預防的效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5):3588-3589.
[7] 王盼盼,畢清泉,謝倫芳,等.冠心病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7):735-738.
[8] 孔 雪,高方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早期康復治療對心臟射血分數(shù)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8):843-844.
(本文編輯 馮曉倩)
Research of nursing effect and compliance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YUAN Hui-ping,LI Li-qing,HE Wan-ling
(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and compliance of continuit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A total of 293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underwent PCI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ity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treatment complianc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3 months and 6 month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prevention behaviors and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nursing(P<0.05). The index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hysical pain, energy status, mental sta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index such as the adherence to medication,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exercise and regular referral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events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ntinuing nursing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after PCI operation. It can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ntinuous nurs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ance
510150 廣州市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袁惠萍: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何婉玲
2017-03-1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