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8)
[摘 要] 在信息化時代的推進下,新媒體得以快速發(fā)展,為高校網絡輿情事件的發(fā)生提供了便利平臺。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對信息的獲取渠道眾多,對學校管理形成一定的難度,為此高校應該明確校內輿情事件出現的原因,以此為核心制定應對策略。
[關 鍵 詞] 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突發(fā)事件;疏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85-01
新媒體時代下,各種移動客戶端平臺得以發(fā)展,其中包括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軟件,而這些移動平臺成為學生獲取信息與新聞傳播的主要途徑。學生利用各種多媒體平臺進行信息的獲取與發(fā)布,雖然多媒體軟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但是也使學校在出現突發(fā)事件時,遭受網絡輿情危機,為此高校需要尋求全新的渠道應對現代高校內網絡輿情危機。
一、高校內網絡輿情事件出現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問題認知不足
高校學生一直處于學校的環(huán)境中,而思想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對熱點問題好奇心較重,同時也渴望受到關注。高校學生處于同一個成長階段,擁有一致的興趣,彼此之間聯系密切,所關注的問題也相對具有一致性,但由于缺乏認知,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與學生的想法存在差異性,易造成學生的不滿心理,進而,學生借由網絡平臺進行宣泄。
(二)高校網絡道德危機
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快速傳播,影響了價值體系,多元化的價值觀念由此形成,使部分高校學生的道德觀念受到影響,出現偏離。網絡平臺屬于虛擬平臺,學生可以匿名存在于網絡平臺中,由此學生在虛擬世界中多不會顧慮自身的言行,降低了道德標準,對網絡責任認知不清,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言行所導致的嚴重后果?;诖谁h(huán)境下,多數學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故意進行網絡輿情傳播,以博取他人的關注。尤其是社會與學校出現一些突發(fā)事件后,各種不良信息在新媒體平臺上快速傳播,不易控制,進而發(fā)展成為高校的網絡輿情危機。
(三)高校網絡平臺管理力度不足
互聯網具有高度的開放性,信息來源復雜,學生在吸收這些信息時不能夠明確其真?zhèn)?。網絡輿情傳遞速度極快,但存在來源不可靠的特點,多數學生在傳播的過程中進行再度修飾,在不能夠落實責任的情況下,高校監(jiān)管不能夠實現有效的管理,導致網絡輿情事件發(fā)酵。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突發(fā)輿情事件的應對策略
(一)完善思政教育引導機制
校內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開展目的是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避免出現網絡輿情危機,由此在出現突發(fā)事件之前,高校管理機構需要明確輿情問題的出現原因,利用宣傳手段主動開展線上網絡活動,引導學生理性上網,理性對待輿情問題。另外,高校可以及時通過新媒體平臺發(fā)布突發(fā)事件的真相,避免事件的惡性發(fā)展。
(二)建立網絡輿情預警系統(tǒng)
為確保網絡輿情事件發(fā)展在可控范圍內,學校需要建立網絡輿情預警機制,避免網絡輿情危機的出現。首先,校內管理機構需要做到的是明確掌握網絡輿情的特點,有效進行判斷與評估,同時結合校內網絡情況制定網絡輿情危機管理制度。其次,需要重視網絡輿情監(jiān)控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控制網絡輿情事件的發(fā)展,利用監(jiān)控軟件對潛在的網絡輿情問題進行及時識別,避免事件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完善網絡輿情危機處理機制
針對校內網絡輿情事件的發(fā)展特點,在危機公關過程中,學校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另外,在處理網絡輿情事件后,需要關注事件恢復措施的利用,對整個事件的發(fā)展過程進行分析,總結輿情處理工作的經驗,制成高校突發(fā)事件預警備案。高校內部也可以將整個事件的發(fā)展與結果與學生分析,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各類突發(fā)事件,由此從根本上控制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出現。
綜合上文所述,新媒體時代下,信息來源渠道眾多且可靠性不能夠控制,由此為高校內網絡輿情危機的出現提供了平臺,而學生的思想觀念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诖?,學??赏ㄟ^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完善網絡輿情危機處理機制等措施予以控制。
參考文獻:
[1]吳春陽.新媒體視角下的高校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應對策略研究[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92-94.
[2]楊濤.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應對策略初探[J].陜西教育(高教),2014,9(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