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雯
【摘 要】高中地理作為高中課程學習的基礎性課程,對于學生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的豐富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題理念,通過高中地理模塊中地球運動為例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地球運動
從國家教育部門下發(fā)文件和教學改革發(fā)展方向上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核心素養(yǎng)不僅在于本學科的知識素養(yǎng),還包括跨學科的知識素養(yǎng),是基礎性和關鍵性的共同素養(yǎng)。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特別是地球運動部分,由于空間性、邏輯性、思維性較強,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有心無力”的挫折感。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有必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效率。
一、掌握基本學習技能,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翻開高中地理教學目錄,可以發(fā)現(xiàn)地球運動知識章節(jié)在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節(jié)當中,這也就意味著地球運動是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入門知識,是高中地理學習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在地球運動中,包括地球公轉、地球自轉等空間運動,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比如說,在地球運動中教學地球公轉過程中,可以引入生活物理常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手電筒照射的光線照射地面具有能見度,但能見度有一個范圍,只有在該范圍內(nèi)才能在黑暗中看清物體,并且手電筒移動的話相應視線范圍也會隨之變化,但是范圍大小不會出現(xiàn)變化。老師在講解晨昏線的知識內(nèi)容中,就可以以該小生活物理常識作為“導火線”,將手電筒照射地面的范圍和太陽直射地面的半球作為對比,將照射的最外圈和晨昏線作對比。還可以橫向移動手電筒,讓學生明白晨昏線的運動原理。通過這樣結合手電筒照射形象化地教學講解,學生對于晨昏線有更深地認識,引導學生在學習地球運動以及其他知識也能結合生活物理常識進行發(fā)散性思考。
二、結合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將抽象知識具體化
高中學校開設有計算機課,學生對于網(wǎng)絡科學技術已然有深入了解。那么在講解地球運動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播放幻燈片、小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對于地球運動有更直觀地了解。
比如說,在講解地球公轉和自轉關系的知識點時,由于該知識點對于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邏輯性要求較高,學生一時半會很難把握地球、太陽、月球之間的位置關系。老師可以事先從電腦上下載和制作地球、太陽、月球運動和位置關系的資源,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在地球公轉和自轉的過程中,由于太陽光照射范圍的交替會發(fā)生白天和黑夜現(xiàn)象。同樣月球圍繞地球旋轉,在某一個時間點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位置而使得人們看不到太陽,這種現(xiàn)象就是日食。這時候老師可以暫停播放,指出月球將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線給“遮擋”住了,因而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太陽。同理,月食的產(chǎn)生就是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球之間成一條直線時而產(chǎn)生的。在地球運動的教學過程中引入電腦計算機技術,能更大限度地“抓住”學生的眼球,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將知識點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學生。
三、跨學科“聯(lián)動”組合,豐富知識教學方法
當前教育提倡復合型人才,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同樣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不僅是單一的地理知識教學,而需要聯(lián)合其他學科知識加以豐富,讓學生明白知識的“共通性”,有意識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比如說,老師在講解地球運動知識中,可以結合語文詩句,在毛主席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當中,有坐地日行八萬里的說法,老師可以讓學生選擇這種地理現(xiàn)象是在南北回歸線上、南北兩極、赤道上,通過語文詩句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提高文學素養(yǎng)。此外,老師在講解地球運動中有關于近日點和遠日點的知識點時,可以結合物理角速度和線速度關系的知識。如果兩者位置一定時,線速度越大的話那么角速度就越大,可以得出線速度和角速度成正比;而如果線速度一定的話,位置越近的話那么角速度就越大,位置越遠的話角速度越小,角速度和位置成反比的關系。將上述物理知識運用到地球公轉有關于地球公轉速度內(nèi)容中,可以得出在近日點(一月初)時,地球離太陽最近時,地球公轉速度最快;在遠日點(七月初)時,地球離太陽最遠時,地球公轉速度最慢,也就是說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與太陽的位置關系成反比關系。
結語
綜上所述,地球運動作為高中地理知識的基礎,對于后期高中地理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地球運動又是高中地理中的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吃力和困惑。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地理學科自身的特點結合其他學科知識關系,以點帶面、聯(lián)合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邵志豪.高中地理課程中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李紅.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與培養(yǎng)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29-34
[3]徐開剛.“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7.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