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 要】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化從未中斷過的國家。燦爛的歷史文化通過古人的努力,一代代傳承下來,并且在這過程中不斷地一步步完善和發(fā)展。古話有說,以史為鏡,可以明自身的得失,而在這基礎(chǔ)上,對歷史文獻,即史料,進行分析,可以從古人身上反省自身的不足,改善自己的缺陷,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優(yōu)點。因而高中生增強史料分析能力,通過歷史觀的方法看待問題、研究問題,十分適用于當代學習體系,同時也是當代學習體系的一大進步。本文便是研究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及其相關(guān)的問題,希望能給關(guān)注此問題的人帶來一定的啟示。
【關(guān)鍵詞】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能力培養(yǎng)方法
引言
在當今的歷史教學中,老師和學校越來越重視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提高高中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不僅僅能夠增強高中生自身對于歷史知識的了解和提高對事情的分析能力、增強自身的理解力和感悟力,還可以在培育自身史料分析能力過程中,進一步地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增強自身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同時在這過程中,學習以史照人,通過對史料的了解學習、分析,運用于自身的行為之中,面對不恰當之事,達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對于合適合理之事,更要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同時繼承古人的優(yōu)秀思想和做法,進一步地完善自我和發(fā)展自我。
一、史料以及史料分析的定義和分類
關(guān)于史料的定義,從查尋網(wǎng)絡(luò)和書本資料記載中,有許多來自不同的人的不同見解。但總結(jié)每位人的見解,普遍認同的定義是,史料即發(fā)生于過去的事,研究或者討論歷史時可用于論證其觀點的資料。而史料分析,即對有研究意義的、有價值的發(fā)生于過去的歷史文獻,即史料,進行一定的研究,得出一定的結(jié)論。而這結(jié)論是可作用于現(xiàn)在的,對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事能造成一定的影響或者能夠帶來一定的啟示的。又或者說,某件事是有研究意義的,它是可證明某種存在的,在直接或者間接上能夠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的。而史料分析方法即是在研究分析史料過程中、你使用的一種手段,你的思維模式,你的研究手段,你所運用的研究工具,都屬于史料分析方法中的使用范疇之內(nèi)。對于史料的分類,通常分為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通常指的是,接近或者是直接發(fā)生于過去,即歷史中的,并由此當時所記錄的事,而第二手資料通常指的是,后人對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后所留下來的詮釋或者說明。這兩者間的界限是并不明確的。而我們通常進行史料分析或者研究的史料,通常是使用第一手資料的,但因為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確,因而難以十分清晰去區(qū)別二者。
二、高中生對于史料分析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和必要性
在當代的教育中,無論從教學者還是受教者的角度來講,都越來越開始重視,史料分析法,并在日常教學中大量使用,掌握和熟稔歷史分析法,不僅僅單指自己自學能力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增強和加強自身的論證問題的能力,更加是指,適應老師教學的需要、適應學校的教學方針方法以及當代教學體系的需要。不適應者不僅僅是不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感悟力、閱讀力以及創(chuàng)新力,而且大多數(shù)高中生往往會因此在考試中因?qū)忣}不準而大量丟分,因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的教育,你掌握多少知識和你能不能熟練地運用你手中的知識,極大地決定著一個人的終身成就。教育的落后、方法的缺失、能力的匱乏,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這極大地影響著你能獲得的成就,或者說,這也許將會給你邁向成功的道路埋下極大的阻礙,或者說會給你帶來極大的隱患。因而,高中生增強對于史料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是符合當代學習及教學體系發(fā)展的趨勢,是增強自身能力、適應新型教育的需要。并且,歷史分析法,不僅僅單單只運用于當前的學習體系中,而是一種受益終身的方法,它對于以后的待人處事都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它是你邁向未來之路的一個指引,也許缺失它并不會對你的人生起決定性作用,但會起絆腳石的作用。
三、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以及自己和教育者的做法
高中生提高歷史分析法,從自身的角度看,可以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可以增強自身的理解力和領(lǐng)悟力、可以更好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學會用批判性的思維思考問題和解決矛盾和問題;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看,高中生是國家的未來,高中生的進步,會極大地促進社會的和諧文明地發(fā)展和中國夢的逐步實現(xiàn),因此探討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這一問題極有必要。
(一)高中生自身如何培養(yǎng)史料分析能力
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對于其自身來講,最直接受益的是其本身的成績,例如語文成績和歷史成績,增強史料的認識其實便是提高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即代表了自身對歷史知識掌握多了, 以及自身對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增強了,理解力和感悟力野同時增強了。因而同樣可以理解為,增強學科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其次,對于高中生自身來講,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意味著其本身的自我素質(zhì)的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個人素質(zhì),在絕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是起著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的,且有古話說,以史照己,可以明自己的得失,從而達到查己善者而從之,其不足者而改之。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歷史分析法思考問題,多借鑒前人的智慧,多將日常生活與歷史事件相聯(lián)系,并從中培養(yǎng)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最后,對于高中生自身來講,要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還意味著其自身要學會自主、積極地用科學的方法、用有歷史論點的方法去思考問題,在這過程中已經(jīng)能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貫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還要學會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問題,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自身史料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教育者如何通過合適的方法促進高中生培養(yǎng)史料分析能力
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需要高中生自我的主動學習以及積極思考,同時也非常需要老師的幫助以及解疑,并且老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的工作。首先,老師作為高中生學習生活上的指路人,可以在課堂學習中,適當之處多講述史料知識,多講訴我國燦爛的歷史文化,例如多講訴孫子兵法、孔儒為人處世之道、以及道家墨家的偉大思想等,在適當?shù)臅r候拋出史料知識,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以此來培養(yǎng)其 (下轉(zhuǎn)第56頁)
(上接第54頁)
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其史料分析能力的習慣和提高其能力。其二,老師作為一個教育者,要多給予學生機會去鍛煉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筆中的學習如何提升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例如,在課前學習中,鼓勵提倡學生講訴自己最近看的歷史故事,并且談?wù)勛约簩τ谠摎v史故事的看法以及給你帶來的啟示、每周鼓勵學生寫一些關(guān)于你最近所看的歷史故事的讀后感以及其對你生活中的麻煩之事的解決方法的啟示等。其三,教師在培養(yǎng)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過程中要注意由淺入深,例如先教導高中生簡淺的歷史道理,在教導高中生如何去領(lǐng)悟其人生哲學,即先讓其明白領(lǐng)悟從孔融讓梨到莊子的逍遙的人生感悟。同時要注重適當補充,加強高中生自身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起著輔導的作用,即在某些歷史事件中存在不止一個道理時,當學生不能領(lǐng)悟大多數(shù)之時或者遺漏某些重要知識時,老師需要適當補充高中生對于知識的缺失。并且老師需要精心設(shè)問,例如在課堂學習中,老師應該在適當?shù)臅r間里拋出某些適合高中生暫時理解能力的歷史問題,領(lǐng)導其不斷的史料思考,從而培養(yǎng)高中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其四,老師在培養(yǎng)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時候,要在其疑惑的時候,給予適當一定的解疑,當然從中要注意尺度,不可過于說明其緣由,從而令高中生缺失自主思考的好機會,同時在高中生思考歷史問題中走向歧路之時,要明確指出其不足,以及進行耐心的引導,從而讓其思想走向歧途和錯誤。因而老師傳授于高中生的歷史知識需要經(jīng)過嚴格的挑選,切莫傳播歷史文化的糟粕,以及在高中生辨析不出歷史文化的精華和糟粕之時,要幫他、教導其如何正確的選擇歷史文化知識,并從中促進其培養(yǎng)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
結(jié)論
高中生掌握歷史分析法,提高其史料分析能力,不僅僅對于其自身的發(fā)展起著導向作用,同時對于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我國又是個歷史大國,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因而當代高中生十分有必要和責任去繼承我國燦爛文化和提高自身的史料分析能力,去學習和弘揚我國的燦爛文化,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構(gòu)建一個和諧文明法制的國家。而老師作是高中生走向成年、走向進步的一位重要角色,要用多元的方法促進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卓佳盛.如何運用史料教學培養(yǎng)高中生歷史分析能力[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5.10:97
[2]霍占雄.淺談高三學生史料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2.12:150
[3]孫玉婷.大連市高中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政策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2.06:257-258.
[4]楊潔,陳明清.培養(yǎng)高中生數(shù)學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