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天依
吃貨閨蜜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
“親,吃飯了嗎?”
微信“叮咚”一聲跳出某妞帶著3個問號的留言。在電腦前追劇的我長長地嘆了一聲氣,心知無論回復(fù)什么都會被叫出去。
“沒吃呢。”——“那出來一起吃吧。”
“剛吃過?!薄皼]事,出來喝點東西吧?!?/p>
看了看手機電子賬簿里這個月的收支明細(xì),我愁眉苦臉地回復(fù)了一句:“啥計劃?”
“到了你就知道了?!彼窒斫o我一個地址。
趕到后天已經(jīng)黑了,她在一個偏僻的巷口等我,探頭朝她身后望去,零星散著幾抹陰森的燈火?!熬瓦@地方?”我用一根手指狐疑地指了指。
“酒香不怕巷子深嘛?!辈挥煞终f,她抓著我的手腕大步流星沖進那條黑乎乎的陋巷,一路還給我科普:“我跟你說啊,今天帶你吃的東西可是有歷史的,能追溯到戰(zhàn)國時代,有3000多年的歷史呢……”
“相傳,它起源于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秦滅韓后,其制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nèi)的館子還給它重新起了名,隱喻自己才是正宗的名店……”
“親,你在說什么呢?”我一路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不僅如此,它還上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說起來,它的名字還是古漢語的省略式……”
“停!”我頓住腳步死活不走了,“我們到底要去吃什么?”
她瞇起眼看了我?guī)酌耄路鹪谡f“就知道吃,能不能學(xué)點知識”,最后丟給我一句:“陜西臘汁肉夾饃?!?/p>
嗯,肉夾饃,聽起來是個病句,其實在古漢語中是“肉夾于饃”,老百姓無需文縐縐地講之乎者也,喊的時候索性省去了一個字。
有些東西,揣了錢也買不著
轉(zhuǎn)過了不知幾條街幾條巷,空氣里彌漫的肉香越發(fā)濃郁,勾得人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走了約莫八九分鐘,我們倆終于被一群仿佛憑空冒出來的人給截住了,少說也有三四十號,一個個縮著脖子玩手機,擠滿了半條巷子,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張撲克牌似的白紙卡片,上面用辨不清顏色的馬克筆草草寫了一個數(shù)字。而人群最密集處,就是巷子?xùn)|側(cè)居民樓里的一戶門頭房,人頭攢動間往外透著昏黃的光亮和案板上剁肉的鈍響。
借著附近民宅的燈火,找了半天,隱約瞧見門頭房窗戶旁掛了塊不怎么入流的廣告牌,“陜西臘汁肉夾饃”7個字生怕被人發(fā)現(xiàn)似的,寫得格外隱晦,也沒有五顏六色的燈光襯托,孤零零地沉在夜色里。
“不是吧?!蔽倚÷曕止?,“怎么看怎么像黑店,衛(wèi)生嗎?”
閨蜜懶得回答我,拽著我擠到窗口,對負(fù)責(zé)招呼客人的大娘說了句:“阿姨,兩份?!?/p>
“那得等3小時哦,饃還沒好呢?!贝竽镉脦е兾魑兜钠胀ㄔ拰ξ覀冋f,“你們前面已經(jīng)排了60多個訂單了?!?/p>
“???那要4個吧。排一次還真不容易啊。”
“不行,每人限購3個?!贝竽锉傅匦πΓ忉尩?,“我和我先生每天就做600個饃,賣完為止?!?/p>
無可奈何,我們只好按照每人買兩個算,這才交錢領(lǐng)到了排號牌。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沒等到半小時,我們兩個女生就受不了了,一溜小跑去了半公里外的步行街,一頭扎進奶茶店,感受著屋內(nèi)的冷氣這才漸漸活過來。
別說,這家店還真夠牛的,又是限量又是排隊,居然還有這么多人愿意等。閨蜜一邊翻著大眾點評一邊補充:“可不是么,有人想出錢讓他們的店變成連鎖店,可老板兩口子死活不同意,說為保品質(zhì)必須親力親為,寧愿只開一家店?!?/p>
現(xiàn)在這么看重品質(zhì)的賣家不多嘍。我們捧著奶茶,一條步行街逛下來也路過了好幾家賣肉夾饃的商鋪。為了證明這3個小時的等待值得,她特意在另外兩家店也買了肉夾饃,掰一半遞給我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今天姐就讓你知道過去這些年你的肉夾饃算白吃了?!?/p>
當(dāng)我倆再度趕回那條名不見經(jīng)傳的簡陋小店,深巷中的食客已經(jīng)散了大半。
我們湊到窗口領(lǐng)了4個熱騰騰的肉夾饃,由于店里不提供食位,只得站在外面吃。老板娘說,在她老家,大家也是站在街上吃肉夾饃的,進店坐著反倒別扭,失了風(fēng)味。
先不說臘汁肉如何,單外面這夾肉的白吉饃就格外漂亮,借用修仙小說里的描寫——“一眼望去便知不是凡品”。旁側(cè)的白邊毫無焦色,白如瓷罐,上下各有一線若隱若現(xiàn)的淺褐色灼痕,形成一個規(guī)矩的圓,圓內(nèi)有用模具壓好的凹凸分明的紋樣。饃是店主自己揉制醒發(fā)的,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饃瓤也綿軟可口,看起來就像漢朝的瓦當(dāng)。
至于里面夾的臘汁肉,則更是色亮紅潤、軟爛醇香,瘦的部分酥軟細(xì)嫩,肥的地方入口即化,遠遠聞著有種說不清的香氣。如此的臘汁肉和白吉饃,天生是一對兒。吃了他家的肉夾饃,剛才在步行街買的那兩個,頓時被比了下去,至此再入不了眼。
老板,給我來個文藝的肉夾饃
那夜折騰到挺晚才回家。之后出差也好旅行也罷,在全國各地嘗了不少號稱“雄霸陜西美食界”的肉夾饃,可卻再嘗不到那夜的驚艷。身為一種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吃,肉夾饃這3個字似乎僅僅是“快速方便、物美價廉”的代名詞,誰還去關(guān)心它由什么制作,如何制作呢?
這日入夜,不知怎地突然就懷念起那家連名字都沒有的店了,坐了近一小時的車才趕到那里,交錢排號,去附近奶茶店坐等美食。
還是當(dāng)初的味道。
“你這一口咬下去,那可是3000年的歷史!”
耳邊響起閨蜜當(dāng)初的夸張之詞,眼下,卻覺得不那么夸張了。一種食物,亦是一種文化,只有當(dāng)食物與文化融合,才能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