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欣+陳柯汀+卡洛琳·波普·愛德華茲
當前在國內外的幼兒園中,數(shù)字媒體設備已不鮮見,比如電視、電腦、打印機、投影儀、照相機等,但這些設備的使用者往往局限于教師,比如,教師會運用它們來制作電子版兒童檔案、播放多媒體課件等。幼兒園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來使用這些設備呢?有的教師擔心孩子不懂得如何操作,會弄壞這些設備,也有的教師認為接觸電子產(chǎn)品只會對孩子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使孩子沉溺于其中,失去對其他活動的興趣。
然而,事實上兒童在家庭中接觸電子產(chǎn)品的機會很多,他們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自來熟”令我們驚嘆不已。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做的不是將兒童與這個“電子時代”隔絕開來,而是幫助兒童去面對這一時代帶來的新挑戰(zhàn)。我們不能忽視兒童對電子產(chǎn)品的興趣,也不能剝奪他們接觸和運用電子產(chǎn)品的權利,我們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如何讓電子產(chǎn)品成為兒童學習的工具,而避免讓兒童成為電子產(chǎn)品的“奴隸”。
“電子時代”的到來也激發(fā)了瑞吉歐教育工作者的實踐創(chuàng)新,數(shù)字媒體技術在瑞吉歐早期兒童教育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2016年3月,我們前往瑞吉歐·艾米利亞參觀學習,了解到瑞吉歐的早期教育工作者關于引導兒童運用數(shù)字媒體來學習的最新研究進展,在此與國內的同行分享。盡管他們對此也正處于一個不斷摸索和試驗的階段,但他們已有的一些經(jīng)驗或許可以給我們以借鑒。
一、為何要在兒童的學習中引入數(shù)字媒體技術
相信了解瑞吉歐教育的讀者對瑞吉歐教育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馬拉古茲的詩《其實有一百》不會陌生,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兒童有一百種語言”。這里的“語言”是一種比喻,指的是兒童表征自己的思維和情緒情感的方式。傳統(tǒng)的教育要求兒童安靜地坐著聽講,但實際上兒童擁有“一百種語言”,他們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感知、理解這個世界,并通過這些不同的方式來表征自己的思維和情緒情感,其中包括言語、肢體動作、繪畫、拼貼、搭建、黏土塑形等。比如,如果兒童對校園里開放的鮮花產(chǎn)生了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兒童進行觀察,兒童可以討論花的樣子、氣味,花兒是怎么開的,花兒為什么會凋謝等問題;教師也可以將一束花放在教室里,供兒童寫生;兒童還可以用黏土仿制花瓣,或者所有兒童一起用黏土等材料制作一個室內“花園”。這樣一來,兒童的學習就不是被動地聽教師講述關于花的種種,而是通過動手動腦的方式與同伴和教師共同建構對花的認知。而數(shù)字媒體可以說是“電子時代”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語言”。同樣是探究鮮花的活動,教師可以為兒童提供哪些數(shù)字媒體設備,讓他們運用這一新的“語言”來深入學習呢?照相機可能是最容易想到的,瑞吉歐的教師還喜歡用一種新型的顯微鏡筆,它的形狀像鋼筆,筆尖處是顯微攝像頭,通過數(shù)據(jù)線將其連接到電腦顯示屏,顯示屏就會實時顯示筆尖所瞄準的通過顯微攝像頭放大的影像。這樣,兒童就可以細致入微地觀察花瓣上的紋理、花蕊的結構等,由此走進肉眼所不能及的微觀世界,從而加深對鮮花的認識。
瑞吉歐著名的戴安娜幼兒園出版了一本名為《兒童與電子環(huán)境》(i bambini e lambiente digitale)的小冊子,其中記錄了該園兒童與數(shù)字媒體設備之間的互動,其序言這樣寫道:“學校的職責是拓展這一主題,接納新科技,因為它早已來到我們身邊,叩動大門,邀請兒童進入它的世界。”瑞吉歐的教師們認為,無需擔心兒童接觸了這些新科技就會喪失對其他活動的興趣,事實上進入電子產(chǎn)品所創(chuàng)設的虛擬環(huán)境并不會使兒童失去“親自用雙手撫摸大地的欲望”。
同時,瑞吉歐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認為數(shù)字媒體這種新的“語言”就比傳統(tǒng)“語言”(例如繪畫、搭建、拼貼等)好,也不主張用數(shù)字媒體取代傳統(tǒng)的“語言”。在第三版《兒童的一百種語言》中,福爾曼用了一個章節(jié)來介紹數(shù)字媒體技術在瑞吉歐教育實踐中的運用,舉了多個例子展示了瑞吉歐的教師是如何將數(shù)字媒體與他們所熟悉和擅長的傳統(tǒng)“語言”相融合的。數(shù)字媒體與傳統(tǒng)“語言”的融合,讓兒童可以將虛擬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比如兒童通過觀看他們自己拍攝的照片,回憶當時的場景、他們當時所說的話和所體驗到的情緒情感等,在電腦上用圖片編輯軟件對所拍攝的照片加以編輯,再次將現(xiàn)實與他們想象中的世界有機融合。總之,將數(shù)字媒體技術引入兒童的學習為兒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讓他們可以通過數(shù)字媒體來實現(xiàn)用畫筆、紙張、鐵絲、黏土等材料可能難以實現(xiàn)的想法。
二、瑞吉歐的教師運用數(shù)字媒體支持兒童學習的兩個例子
小木屋幼兒園——影子的故事
2012年,瑞吉歐的教育工作者出版了一張名為《影子的故事》(Shadow Stories)的DVD(該DVD的中文版也已于2014年在國內出版)。這個不到15分鐘的視頻記錄了小木屋幼兒園(La Villetta)的兒童和他們的教師針對影子開展的一個學習項目。當時,羅里斯·馬拉古茲國際中心(Loris Malaguzzi International Center)剛剛建成,大廳里空曠無比,除了幾根大柱子什么都沒有。小木屋幼兒園的教師帶著孩子們去參觀。孩子們在空曠的大廳里愉快地嬉戲,他們圍著柱子轉圈,沿著墻興奮地奔跑。這時,陽光下窗戶投射在墻上的影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教師鼓勵他們拿出紙,用鉛筆在紙上畫出他們所看到的影子。第二天,教師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回顧和討論前一天的經(jīng)歷,影子現(xiàn)象依然令孩子們著迷。于是,他們在幼兒園里尋找類似于在國際中心看到的窗戶的影子,并在紙上畫影子。孩子們提出很想再去國際中心觀察影子,并決定用一張很大的紙來畫影子。教師在和孩子們討論了需要哪些工具后,和孩子們一起帶著紙張、梯子等再次來到國際中心,開啟了第二次探索。他們在墻上鋪設了大幅白紙,用以描摹落在墻上的影子。
再次的探索讓兒童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思考和討論關于影子的問題?;氐浇淌液?,教師和兒童再次圍坐在一起交流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們就影子的由來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個女孩說:“這個影子會動。當它動的時候,它也發(fā)生了一點變化。因為剛出生時它很小,然后它變得越來越大?!币粋€男孩補充道:“它變得非常非常大,慢慢地,慢慢地,它消失了。也許它回到窗子里去了,那是它過夜的地方,睡覺的地方。”女孩又接過話茬:“而且每天它和太陽一起再生?!边@時傳來了一個反對的聲音:“不,它只能出生一次,像我們一樣?!苯處煱l(fā)現(xiàn)孩子們對影子“生命周期”的話題非常感興趣,于是帶著孩子們再次來到了國際中心,架起三腳架和相機,用延時拍攝的方式記錄影子一天的變化。后來,兒童從視頻中選取了一些影像,將圖片打印出來一起討論,并配上文字,講述了影子在一天里從“出生”到“死亡”的故事:“影子還在睡覺,所以它還在窗子里?!薄疤柡屠杳饕黄鸬絹恚裢?,像朋友?!薄坝白右蜷_了,聽,她的心在跳動?!薄罢麄€影子都在那兒了。太陽賦予了她很多光芒?!薄包S昏正在來臨,影子已經(jīng)很低?!薄八兊酶诹耍谙?。”
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師和兒童運用了攝像機、打印機等數(shù)字媒體設備,同時也沒有拋棄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比如繪畫、描摹。如果沒有繪畫、描摹這樣的學習方式作為鋪墊,可能無法引發(fā)后面對數(shù)字媒體設備的運用。因為在用繪畫的方式探索影子的過程中,兒童用心地去捕捉影子的特征,學習的過程拉長了,他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充分觀察、思考和討論。在用大幅紙張描摹影子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影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墻上逐漸移動?;氐綄W校交流時,有個孩子評論道:“我們試著畫那個窗子,但是要告訴你是怎么畫的可難了,因為影子和我們耍把戲。它跑到這兒,跑到那兒,跑上跑下的?!笨梢?,正是對影子的描摹讓兒童開始關注影子的移動軌跡,開始對影子的“生命周期”感興趣,進而萌生了用攝像機記錄影子變化的想法,也才有了后面選取相關影像來講述影子變化的活動。在這里,傳統(tǒng)“語言”與數(shù)字化“語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傳統(tǒng)“語言”為數(shù)字化“語言”的運用奠定了基礎,數(shù)字化“語言”作為一種新的表征方式幫助兒童整合了他們先前的經(jīng)驗。通過運用這些不同的“語言”獲得不同的經(jīng)驗,以及構建這些經(jīng)驗之間的聯(lián)系,兒童逐漸加深了對所研究事物的理解。
羅賓遜幼兒園——探索大自然中的草
2016年3月,我們前往瑞吉歐參觀學習。當時羅里斯·馬拉古茲國際中心的展廳剛好布置了一個名為“跨越邊界”(bordercrossing)的展覽,它展示了瑞吉歐的教育工作者在數(shù)字媒體運用上的新成果。在過去三年中,瑞吉歐的10所幼兒園和5所嬰幼園(服務于0~3歲兒童)合作開展了以“數(shù)字媒體與大自然”為主題的項目?!皵?shù)字”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冰冷、機械的,而“大自然”則讓人感覺生機勃勃,二者的結合會產(chǎn)生怎樣的效果呢?“跨越邊界”的展覽展示的就是這些園所三年來圍繞該項目展開的探索。以“跨越邊界”為這一展覽命名,蘊含了“將不同的學習和表征方式相融合”的意思。
羅賓遜幼兒園(Robinson)的露西婭·科拉(Lucia Colla)老師分享了她們針對這一項目展開的探索。教師首先和兒童討論了“什么是大自然”,了解兒童對大自然知道些什么以及他們是如何詮釋大自然的。教師記錄下了兒童的對話,從中抽取出兒童提到的一些關鍵詞,如,他們說大自然是“綠色的”“蘊含著生命的”“運動的”“變化的”“美麗的”“野生的”“周期性的”,等等,然后就這些概念再次與兒童展開對話。
在項目進行中,五歲組的兒童對草產(chǎn)生了興趣,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探索研究。草是人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物,引導兒童以新的視角去探究并非易事。草在幼兒園隨處可見,教師便提供了相機,讓孩子們盡可能去拍攝各種不同種類的草。回到教室觀看大家拍攝的照片時,有的孩子感慨道:“我以前都不知道有那么多不同的草呢!”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不同種類草的實物樣本和照片,孩子們饒有興致地對這些草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分類。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傳統(tǒng)的工具,如放大鏡、畫筆、顏料等,同時也提供了新型的數(shù)字媒體設備,如顯微鏡筆。教師鼓勵兒童先用肉眼觀察,并畫出他們所觀察到的事物的樣子,然后通過顯微鏡筆觀察,并再次畫出所觀察到的事物的樣子。顯微鏡筆的運用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它在與繪畫這種傳統(tǒng)的“語言”結合之后,深化了兒童對所研究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在對草進行歸類的活動中,兒童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草的形狀、顏色、大小、觸感、葉子的疏密等各有不同,對大自然的“多樣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他們觀察到草會隨風搖擺,于是又生成了“舞動的草”的活動。孩子們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草是如何交織纏繞在一起的;教師將在風中舞動的草的照片或視頻用投影儀投射到一整面白墻上,營造真實的情境,孩子們投身其中,用肢體動作去模仿草舞動的姿態(tài),進一步感知草的世界。
為了進一步推進兒童的學習,教師向兒童提問:“回顧我們對院子里的草所做的探索,假如你要向一位完全不了解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介紹你在探索中的發(fā)現(xiàn),你最想跟他分享什么?”這樣的提議能激發(fā)兒童回顧自己的探究經(jīng)歷并思考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孩子們提議制作兩段電影短片,一段是關于真實的草的,他們利用風扇吹得草搖擺起來,并用手機錄下了草的“舞蹈”;一段是關于虛擬的草的,他們將自己的繪畫作品拍下來,隨后自己在電腦上利用軟件將拍攝的內容編輯制作成了視頻。
以上只是瑞吉歐的幼兒園開展“數(shù)字媒體與大自然”項目中的一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很好地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與對數(shù)字媒體的運用結合起來,兩者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通過運用顯微鏡筆,兒童可以觀察到草的細微特征。但假如教師沒有鼓勵兒童進一步用繪畫的方式表征,那么他們對草的認識可能只局限于“見過”,不一定會細致觀察。而兒童如果通過繪畫的方式來表征,勢必會關注事物的構成,其顏色、大小、形狀等具體特征,以及各構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等,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比單純看照片或影像要深刻得多。而且,繪畫的過程能讓孩子更從容地去觀察、感受、思考,去和身邊的人一起討論。
案例中,教師利用了教室的一整面墻,將舞動的草的照片和視頻投射其上,使得兒童沉浸在“草的世界”中。投射的影像還可以成為兒童開展角色游戲的場景。此時,數(shù)字媒體已不只是探究的工具,更是環(huán)境的一部分,有助于兒童更深入細致地去感知和理解他們所生活的世界。
三、數(shù)字媒體技術在幼教實踐中的更多運用
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也改變了教師一些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過去,瑞吉歐的教師通常通過添加注釋、圖片或插畫等方式來制作兒童的檔案,記錄兒童的學習與成長過程。而如今,運用數(shù)字媒體(如照片、視頻或動畫等)來記錄,使記錄的內容和方式更具多樣性。很多幼兒園會在入口處擺放一個顯示屏,循環(huán)播放兒童在園生活的照片和視頻,展示“行動中的兒童和教師”,兒童、家長、教師和參觀者可以隨時在這些生動的短片前駐足觀看,這是傳統(tǒng)的檔案記錄所無法實現(xiàn)的。很多學校會將這些捕捉了兒童珍貴的成長時刻的檔案記錄制作成DVD贈送給家長,家長不僅可以從中了解兒童在園的學習與成長,也可以借此保留一份珍貴的回憶。
福爾曼在第三版《兒童的一百種語言》一書中還介紹了數(shù)字媒體技術在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方面的作用。幾十年前,在照相機、攝像機等設備還很稀缺的時代,瑞吉歐的教師主要用紙筆來作觀察記錄,然后大家一起就筆記展開討論和反思。但是再詳細客觀的筆記也很難再現(xiàn)觀察時的真實場景。而如今,照片和視頻使得所有參與討論的人都可以身臨其境地了解當時的場景,討論也會更有針對性,討論者還可以借助其中具體的場景、片段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近些年來,瑞吉歐的教育工作者陸續(xù)出版了很多書籍和影像作品來介紹教師與兒童開展的一些學習項目,比如前文提到的《影子的故事》。這些資料常常被用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項目,如組織教師觀看活動片段并展開討論,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
四、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啟示
數(shù)字媒體技術在瑞吉歐教育中的應用,是瑞吉歐的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實踐的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運用數(shù)字媒體技術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兒童是如何學習的,將數(shù)字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相結合也有利于深化兒童的學習。而想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依賴于活動室環(huán)境的開放性以及兒童對數(shù)字媒體設備的可得性。
近年來,數(shù)字媒體設備在我國幼兒園已不鮮見,電視、電腦屏幕不說,還有投影儀和電子白板等。教師對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運用也日漸嫻熟,不但能用照片、視頻等來記錄兒童的學習過程,還會制作各種形式的教學輔助課件。然而,數(shù)字媒體技術在我國幼教實踐中的運用仍多局限于由成人操作,兒童只是觀賞者。這其中的原因或許可歸結為兩點:一是活動室空間的開放程度不夠。開放程度高的活動室環(huán)境意味著教師能很方便地改變環(huán)境來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比如活動室中應該有一整面白墻,以便于投射照片和視頻。雖然很多活動室都配備了專門用于投影的白板或幕布,但是將照片和視頻投射到一整面墻上和投射到白板上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將影像投射到一整面墻上有助于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兒童可以在這個情境中加入自己想要的元素。國內的一些幼兒園活動室每個角落的功能都被固定下來,這種過于僵化的環(huán)境會限制教師和兒童的思維。另外,數(shù)字媒體設備的安裝應具備靈活性,從而增加兒童的學習機會,比如,將投影直接連接電視屏幕可能就不如配備可移動的投影設備將其投向空白的墻面來得靈活。二是教師對數(shù)字媒體設備的過于保護以及對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了解程度不夠,導致了兒童對設備的不可得。事實上,我們要相信兒童有能力正確使用和愛護這些設備,也有能力自我控制。
因此,數(shù)字媒體技術要在中國學前教育領域得到良好的運用,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幼兒園配備了先進的數(shù)字媒體設備,并不意味著這些設備就能得到充分的運用,只有教師和兒童去共同探索和使用這些數(shù)字媒體設備,才能實現(xiàn)對兒童學習的支持作用。我們不妨借鑒瑞吉歐教育工作者的經(jīng)驗,首先思考數(shù)字媒體技術對兒童意味著什么,這些技術可以如何促進兒童探索、發(fā)現(xiàn)、思考,以及如何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兒童的學習過程。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和反思決定了教師將以何種形式向兒童呈現(xiàn)數(shù)字媒體工具,以及在兒童與數(shù)字媒體互動的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其次,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教師解決以往單純采用紙筆記錄可能存在的記錄不全面、不客觀的問題。數(shù)碼相機和攝像機的普及極大地豐富了觀察記錄的形式和內容,可使觀察記錄更加真實客觀,便于共享和展開對話。但值得指出的是,紙筆記錄的方式也不應該就此拋棄,同時,教師也需避免漫無目的地錄制大量的視頻,而應注意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記錄。
我們希望國內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都能參與到這場充滿未知和驚喜的嘗試中,研究如何將數(shù)字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希望國內的教育工作者能從瑞吉歐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中獲得啟發(fā),而不是“復制”他們的具體做法,因為“瑞吉歐的教育理念不是一株可以直接從意大利移栽到中國的植物,它深深地扎根于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