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論視角"/>
李祎琛,吳詩嫚
(1.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2.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問題研究·
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農戶參與度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博弈論視角
李祎琛1,吳詩嫚2※
(1.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2.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目的]探尋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參與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促進農戶有效參與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提供借鑒。[方法]文章通過構建農戶和地方政府的完全信息動態(tài)合作博弈模型,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對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農戶參與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水平在<0.05的水平上是顯著的,且回歸系數(shù)為正; 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家庭人均耕地面積、地塊面積以及地塊數(shù)量等4個因素中僅有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表現(xiàn)出對參與意愿的顯著影響,以1%的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且回歸系數(shù)為正; 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對農戶參與程度具有正向影響,其影響程度在1%的顯著水平上是顯著的,說明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會顯著影響農戶的參與程度; 農村是否成立農村合作組織和地方政府部門鼓勵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的程度等因素對農戶的參與意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2個因素均以1%的顯著水平通過檢驗,說明成立農村合作組織能有效促進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程度。[結論]農戶參與農地整治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參與程度普遍較低,主要與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程度、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村莊是否成立農民合作組織以及地方政府部門是否鼓勵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等因素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農地整治 規(guī)劃設計 農戶參與程度 影響因素
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對建設用地的巨大需求,使稀缺的耕地資源日趨緊張,在嚴峻的耕地保護壓力下,農地整治不僅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改善耕地質量、改進生產條件的有效措施之一[1],更是促進農村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在農地整治中,規(guī)劃設計作為基礎工作,直接關系到整個項目的實施效果。但在實踐過程中,規(guī)劃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也不斷凸顯,主要有農地整治規(guī)劃統(tǒng)籌乏力[2]、規(guī)劃設計不到位且模式單一[3-4]等。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農地整治項目缺乏農戶的有效參與[5]。
作為基礎性工作,規(guī)劃設計的制定必須具有全局性和全員參與的意識,切實尊重農戶的合理需求,引導農戶積極有效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制定,才能保證農地整治方案更契合農戶的利益訴求[6]。國外專家學者對農地整治研究開展較早,其中特別重視公眾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主體作用。學者多從利益相關者的視角出發(fā)[7],運用參與式規(guī)劃理論研究農戶的參與行為,從而提高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合理性[8]。近年來國內學者對農地整治項目中農戶參與問題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主要集中在農戶參與現(xiàn)狀[9, 10]、參與方式[11]、參與機制[12]、參與意愿[3、5、13]、參與行為[14]等方面,但對于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研究較為少見。由于農地整治項目實施過程的各個階段,農戶的參與程度不同,其影響因素也有所不同[5]。因此,文章運用合作博弈理論構建了農戶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完全信息動態(tài)合作博弈模型,并以湖北省實地調查數(shù)據(jù)為例,對規(guī)劃設計階段農戶的參與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以期為促進農戶有效參與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
1.1 博弈論下的利益均衡分析
該文采用博弈論分析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中地方政府與農戶的參與行為。該模型中,地方政府和農戶作為博弈局中人,均在利益最大化目標的驅使下做出選擇。當前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仍處于“自上而下”、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決策模式,一旦地方政府不執(zhí)行農戶參與的政策,那么農戶就沒有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機會。因此,農戶的戰(zhàn)略選擇會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影響,即地方政府首先選擇戰(zhàn)略,農戶視地方政府的情況而選擇自己的戰(zhàn)略,雙方行動上存在先后順序。為了簡化分析,該文假設雙方具有“共同知識”——即具有完全信息[15]。在這種情況下,農戶與地方地方政府間的博弈過程具有典型的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特征,應采用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分析工具——博弈樹進行博弈分析。
1.2 構建完全信息的動態(tài)博弈模型
(1)參與人:地方政府,農戶。
(2)行動:地方政府的行動合集為A={執(zhí)行農戶參與政策/不執(zhí)行農戶參與政策},農戶采取的行動合集為B={參與/不參與}。
(3)信息:博弈中的雙方的決策有先后順序,由于農戶和地方政府對各自的行動選擇有準確的判斷并且參與者的行動選擇有限,因此該博弈屬于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
圖1 農戶與地方政府之間的 完全信息動態(tài)合作博弈模型
(4)損益支付:在農地整治規(guī)劃設計階段,當?shù)胤秸x擇不執(zhí)行農戶參與戰(zhàn)略時,我們假設該情況下其效益為:地方政府獲收益R,農戶收益H; 在地方政府選擇執(zhí)行農戶參與戰(zhàn)略時,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會產生費用T。此時,農戶有兩種戰(zhàn)略選擇,當農戶選擇參與規(guī)劃設計,實質就是將農戶的農業(yè)生產經驗、鄉(xiāng)土知識和生活體會同規(guī)劃設計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好地融合,使項目規(guī)劃設計方案更加符合當?shù)氐默F(xiàn)實情況并滿足今后發(fā)展,農地整治的績效得以提高,此時農戶的最佳收益為N; 同時,地方政府鼓勵農戶參與后,使農地整治項目取得了更好的績效,從而提升了地方政府形象增加了財政收入,地方政府增加的收益為Q。因此,地方政府的總收益為R-T+Q,農戶獲得的總收益為H+N; 當農戶選擇拒絕參與規(guī)劃設計,同樣也能獲得農地整治項目帶來的好處H,地方政府則在原有收益的基礎上有所損失,獲得的收益為R-T。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圖1)。一個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的博弈樹的每一個決策均是一個單獨的信息集,每一個決策結都始于一個子博弈。當?shù)胤秸粓?zhí)行農戶參與政策,農戶不參與時,收益為(R,H); 當?shù)胤秸畧?zhí)行農戶參與政策,農戶選擇參與時,兩者的收益為(R-T+Q,H+N); 當?shù)胤秸畧?zhí)行農戶參與政策,而農戶不參與時,兩者收益應為(R-T,H)。
該文選擇用逆序歸納法來求解該博弈模型的子博弈納什均衡解。在博弈樹中,應從子博弈2開始,首先求出農戶的最優(yōu)策略是參與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對應得出子博弈1中地方政府的最佳戰(zhàn)略選擇是執(zhí)行農戶參與政策。此時農戶的收益為H+N,地方政府收益為R-T+Q。最佳策略組合為地方政府執(zhí)行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政策,農戶選擇積極參與規(guī)劃設計。當農戶積極參與規(guī)劃設計階段時,能顯著提高農地整治項目的運行效率,此時農戶才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H+N。而就地方政府方面,在最優(yōu)策略組合前提下,想要獲得額外收益Q-T,就應該在執(zhí)行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決策時,控制執(zhí)行成本,建立合理的分權監(jiān)督機制,提高政策執(zhí)行的效率,同時使自己的投資獲得更大的收益,使得收益大于成本,即Q-T>0。
1.3 均衡解的經濟學分析
從農戶的角度看,農戶想要取得更高的額外收益N,就應該提高規(guī)劃設計的參與程度。農戶參與程度可能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影響。
(1)農戶個體特征。該文選取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程度和是否為村干部來描述其個體特征。
(2)農戶家庭資源稟賦。該文選取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例、地塊面積、地塊數(shù)量來描述農戶的家庭資源稟賦。
(3)農戶對農地整治的主觀認知。該文選取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滿意程度、農戶對于農地整治項目有關政策的了解程度和農戶對農地整治項目的認同程度來描述農戶對農地整治的主觀認知的影響。
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想要獲得更高的額外收益Q-T,一方面應鼓勵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另一方面要控制農戶參與成本,由于地方政府無法直接干預基層組織中公共事務的決策和管理,應建立農村合作組織對農村公共事務進行治理,從而提高農戶的參與程度。該文選取地方政府部門是否鼓勵農民參與農地整治項目和村莊是否成立農村合作組織這2個因素來描述地方政府的行為努力對農戶參與程度的影響。
2.1 調查區(qū)與數(shù)據(jù)來源
該文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課題組在武漢市江夏區(qū)、武漢市蔡甸區(qū)、咸寧市嘉魚縣、鄂州市鄂城區(qū)和鄂州市華容區(qū)等5個地方7塊農地整治項目區(qū)的農戶參與度調查。該文采用隨機抽樣的調查方式,調查分為預調查和正式調查兩個階段,每個項目區(qū)發(fā)放40~100份問卷。據(jù)統(tǒng)計,正式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07份,獲得有效卷390份,問卷有效率95.28%。
表1 計量模型的自變量
影響因素及變量分組代碼變量代碼變量名稱變量解釋參與程度Y參與程度1=很低;2=較低;3=中等;4較高;5=很高農戶個體特征X1戶主年齡1=20~30;2=30~40;3=40~50;4=50~60;5=60歲以上X2戶主受教育程度1=小學;2=初中;3=高中;4=大專;5=大專以上X3是否為村干部1=是;2=否家庭資源稟賦特征X4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連續(xù)型變量X5家庭人均耕地面積連續(xù)型變量X6地塊面積連續(xù)型變量X7地塊數(shù)量連續(xù)變量農戶對農地整治項目的認知情況X8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滿意程度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一般;4=比較滿意;5=非常滿意X9農戶對于農地整治項目有關政策的了解程度1=不了解;2=了解一點點;3=比較了解;4=很了解X10農戶對農地整治項目的認同程度農戶1=沒有好處;2=好處不大;3=有一定好處;4=非常大的好處地方政府的行為努力X11村莊是否成立農民合作組織1=沒有成立;2=成立X12地方政府部門是否鼓勵農民參與農地整治項目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完全同意
2.2 農戶參與程度
該文將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程度分為5個層次:很低、較低、中等、較高、很高,并依次賦值為0、1、2、3、4。根據(jù)表2的調查結果,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所調查的390戶農戶中參與程度很高的有2戶,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1%; 參與程度較高的有57戶,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15%; 參與程度一般的有87戶,占22%; 參與程度較低的農戶有149戶,占38%; 參與程度很低的農戶有85戶,占24%。調查結果表明,在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中,農戶參與程度普遍偏低。
表2 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參與程度
參與程度很低較低中等較高很高戶數(shù)(個)9514987572比例(%)243822151
2.3 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程度影響因素分析
2.3.1 模型的構建與方法選擇
該文采用有序的Probit模型來分析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參與程度的影響因素。模型數(shù)學表達式如下:
(1)
Yi=0, 1, 2, 3, 4的概率分別為:
(2)
(3)
(4)
(5)
其中,Yi表示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程度,是可觀測變量;Xi是解釋變量,表示11個影響因素。β代表待估計的參數(shù)變量,m為狀態(tài)參數(shù),α是區(qū)間的分界點,φ是標準正態(tài)累計分函數(shù)。
2.3.2 模型估計與計量結果分析
采用Eviews5.0軟件對有序的Probit模型進行計量回歸分析:首先將12個變量進行顯著性檢驗,根據(jù)檢驗結果將對因變量影響不顯著的自變量剔除; 然后繼續(xù)進行檢驗得到最終的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表3 有序的Probit模型估計結果
系數(shù)標準差P統(tǒng)計值Z統(tǒng)計值X10.1610490.0635570.0113*2.533909X20.19970.096990.0395*2.058969X40.7894760.192046<0.001**4.110863X80.330690.057556<0.001**5.745511X110.627920.2462280.0108*2.550157X120.4399540.053651<0.001**8.200229 注:**、*分別表示1%、5%水平上的顯著;模型的擬合指標R-squared是0.266472,S.E.ofregression是0.870696,AdjustedR-squared是0.253030,Avg.loglikelihood是-1.321539
從農戶個體特征來看,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水平在<0.05的水平上是顯著的,且回歸系數(shù)為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戶主年齡與農戶的參與程度呈正向相關關系。主要原因是年齡偏大的農民技能不足且體力下降,對耕地的依賴程度大,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程度高。同時,在其他解釋變量一定的條件下,農戶的參與程度隨農戶受教育程度(X2)的增加而增加。主要原因是農戶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新信息、新事物的能力就越強,對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的重要意義認識更深刻,參與意愿程度就越高。
而對農戶家庭資源稟賦特征分析可知,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家庭人均耕地面積、地塊面積以及地塊數(shù)量4個因素中,僅有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表現(xiàn)出對參與意愿的顯著影響,以1%的顯著性水平通過檢驗,且回歸系數(shù)為正,說明農業(yè)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農戶對耕地的依賴性就越強,農戶參與程度越高。
從農戶對農地整治項目的認知情況的角度,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X8)對農戶參與程度具有正向影響,其影響程度在1%的顯著水平上是顯著的,說明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會顯著影響農戶的參與程度。主要原因是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越高,農戶認為農地整治項目未來的預期收益越大,越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從而提高農地整治項目的績效。
從地方政府的行為努力來看,農村是否成立農村合作組織(X11)和地方政府部門鼓勵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的程度(X12)等因素對農戶的參與意愿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模型中這2個因素均以1%的顯著水平通過檢驗,說明成立農村合作組織能有效促進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程度。農村合作組織是農戶參與農村公共事務的一個平臺,農戶參與農公事業(yè)離不開農民合作組織的宣傳與組織,所以建立農戶合作組織可以提高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程度。而地方政府部門鼓勵農民參與農地整治項目的程度(X12)回歸系數(shù)為正,說明地方政府部門越鼓勵農戶參與,農戶的參與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鼓勵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就是地方政府對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農戶參與的合法性就得到了保障,農戶就有了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動力,所以參與程度高。
該文首先運用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模型從理論上分析了地方政府與農戶的參與策略,并以湖北省部分縣市390份調查問卷為樣本,對農戶的參與程度影響因素采用有序的Probit模型進行了實證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目前,農戶參與農地整治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參與程度普遍較低,主要受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程度、農業(y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村莊是否成立農民合作組織以及地方政府部門是否鼓勵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等因素顯著的正影響。并針對這種現(xiàn)象,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議。
戶主受教育水平對規(guī)劃設計階段農戶參與程度有顯著的影響。當前我國農村發(fā)展遠遠落后于城鎮(zhèn),知識普及率較低,大多數(shù)農戶的受教育層次低,文化素質、科技素質不滿足現(xiàn)代農業(yè)的需求,對農地整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認識不足。因此地方政府應該繼續(xù)加大農村教育投入,落實中央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包括發(fā)展農村教育、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農技入戶項目,推動農民知識素質、科技技能的逐步提高。
農戶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的滿意程度對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階段農戶參與程度有顯著影響。政府部門要對已實施農地整治項目為示例,將農地整治項目已經有的成績展示給農戶,加深農戶對農地整治項目的認同程度以及滿意程度,增加農戶對農地整治項目成功的信心。
農村是否成立農民合作組織對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農戶參與程度具有顯著影響。所以地方政府應積極鼓勵引導農戶建立專業(yè)化合作組織,用來加強對村莊經濟建設的管理,增強分析市場、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而且農戶合作組織可以更好地指導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對農戶參與農地整治項目給予信息傳達、技術支持和專業(yè)指導。
地方政府鼓勵對農地整治項目規(guī)劃設計農戶參與程度有顯著的正影響。首先,地方政府加大農地整治的宣傳力度,建立有效的項目信息公開機制,可以使農民更加順暢的參與到農地整治的規(guī)劃設計中來。農戶長期以來從事農業(yè)生產,對項目區(qū)耕地質量、耕作的交通與灌溉條件等非常熟悉。其次,地方政府應加大農戶參與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地方政府的執(zhí)行力度是關系到農地整治項目成敗的關鍵,地方政府應該改革農地整治項目中“一言堂”的管理體制,科學定位地方政府職能,依法明確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建立健全合理的績效評估機制,提高執(zhí)行過程中政策的貫徹力度。最后,地方政府作為農地整治項目的主導者,理應給農戶更大參與權與發(fā)言權。地方政府應該積極建立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渠道,建立規(guī)范的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程序并開展農戶參與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論證會,做到農戶提出改進規(guī)劃設計方案設想,地方政府積極論證,地方政府和農戶共同參與。
[1] 張正峰, 劉靜,郭戰(zhàn)勝.農地整治資源環(huán)境效應預警因子與模型.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2, 33(4): 60~66
[2] 田甜, 楊鋼橋,汪文雄.農地整理對農戶農地勞力投入意愿影響的實證分析.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3,(2): 478~483
[3] 汪文雄, 王文玲,朱欣,等.農地整理項目實施階段農戶參與程度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土地科學, 2013,(7): 62~68
[4] 王文玲, 闞酉潯,汪文雄,等.公眾參與土地整理的研究綜述.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3): 71~75
[5] 嚴立冬, 麥瑜翔,潘志翔,等.農地整治項目農戶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資源科學, 2013, 35(6): 1143~1151
[6] 吳詩嫚, 楊鋼橋,汪文雄.農戶參與農地整理項目規(guī)劃設計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土地科學, 2013,(6): 66~72
[7] Thapa G B,Niroula G S.Alternative option of land in the mountains of Nepal:An analysis of based on stakeholders′ opinion.land Use Policy, 2008,(25): 338~350
[8] Rouillard J J,Reeves A D,Heal K V.et al.Can public participation support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adaptive governance?The case of catchment-wide rural land use change for flood risk management.land Use Policy, 2014,(38): 637~645
[9] 文楓, 楊慶媛,魯春陽,等.土地整理公眾參與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2009, 22(5): 10~13,46
[10]吳九興, 楊鋼橋.農地整理項目農民參與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基于湖北省部分縣區(qū)的問卷調查.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 65~71
[11]謝雪群, 楊鋼橋,趙微.農地整理過程中農民利益訴求——來自湖北省部分縣市的實證研究.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4, 35(6): 45~52,57
[12]鮑海君, 吳次芳,賈化民.土地整理規(guī)劃中公眾參與機制的設計與應用.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1): 43~46
[13]朱欣, 王文玲.農地整理項目農戶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14,(2): 46~51,56
[14]吳詩嫚, 楊鋼橋,曾艷,等.農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中農戶出資行為研究——基于交易效用理論的實證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 24(5): 131~138
[15]楊琳. 基于信息博弈模型的城市土地儲備經濟分析.技術經濟, 2012, 31(2): 75~79
IMPACTING FACTORS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RURAL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Li Yichen1,Wu Shiman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2.College of Management,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 Hubei430205,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factors on the degree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dynamic cooperative game model with perfect information and ordered probit model, which was supported by the survey data of 390 farmers in Hubei provin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level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 was quit low. And the impact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farmers′ participation degree in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 were as follows: the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of household,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income, farmers′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consolidation project, farm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the government′s attitude to consolidation project. Therefore, th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should be oriented to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and improve farmers′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Al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encourage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nd pay more intention to guide r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farmers′ participation degree; impact factor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411
2016-04-23
李祎琛(1993—),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與管理?!ㄓ嵶髡撸簠窃妺?1985—),女,江西撫州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與管理。Email:wushiman314@foxmail.com
*資助項目:武漢工程大學科學研究基金“農村土地整治權屬調整中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研究”(K201538)
F301.2; F224
A
1005-9121[2017]040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