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G20峰會將于7月7日-8日在德國漢堡召開,20個大國領導人將聚首討論全球治理議題。但是,從機制有效性的角度看,G20遇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危機。
根據筆者所在機構近期推出的《全球治理的十字路口:2017年G20研究報告》所述,因美國特朗普執(zhí)政,2017年已成為全球政治不確定性的“新常態(tài)”之年,加之歐洲深受難民危機和恐怖主義的影響,以及英法德三國均處于大選年的背景,漢堡G20峰會的前景、進程與成果落實很不明朗,將面臨以下可能性:
第一,峰會議題成果“被平庸”。G20平臺形成的倡議和行動計劃都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取決于成員國自愿落實和行動。只要一國反對,成果就可能流于“清談”,被平庸甚至被拋棄。
第二,多邊協(xié)調治理“被稀釋”。美國很可能不會繼續(xù)擔當多哈回合談判的領導者和推動者,貿易全球化將全面受阻。同時,G20內部利益集團的分化和博弈,與當前的地緣政治經濟結合,多邊協(xié)調與合作也面臨很多現實挑戰(zhàn)。
第三,次級對話與全球機制“被交叉”。G20平臺內本身就有多個次級對話平臺,如G7、金磚峰會等。另外,隨著“百日計劃”臨近,中美元首在漢堡峰會上的會面,將對G20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第四,意外事件可能“被焦點”。2015年G20安塔利亞峰會遭遇巴黎爆炸恐怖襲擊影響,峰會焦點轉移到反恐。今年漢堡峰會也面臨著地緣政治風險和沖突升級、恐怖主義和不可預測的意外事件等不確定性。
第五,美國或遭孤立“被拉黑”。美國在G7與北約峰會的姿態(tài)引發(fā)各傳統(tǒng)盟友不滿,其孤立主義、霸權主義也遭到新興市場國家的指責。退出《巴黎協(xié)定》一舉讓歐盟與中國走得更近。漢堡峰會上有可能出現美國遭到圍攻和孤立。
盡管G20機制當前正在經受考驗,但幸得中國在2016年奠定的扎實基礎,使得雖有一些傳統(tǒng)議題旁落,但核心議題整體上還是保留下來。第一,漢堡G20峰會以“塑造聯(lián)動世界”為主題,繼承了2016年杭州峰會“構建創(chuàng)新、活力、聯(lián)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中的核心關鍵詞“聯(lián)動”。第二,漢堡峰會首推數字經濟部長會議,體現了創(chuàng)新作為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動力因素。而“創(chuàng)新”恰恰也是中國在2016年力主的內容。
目前看來,漢堡峰會的成果肯定難與2016年杭州峰會媲美,但是G20作為目前世界發(fā)達國家代表與新興國家代表平起平坐、以和平方式商議全球治理的唯一平臺,世界意義仍不容小覷。
中國需要放平預期,全力團結東道國德國,立足長遠利益和大局意識。更重要的是,對中國而言,G20仍是推廣全球治理發(fā)展經驗、創(chuàng)新全球公共品、改善治理赤字的絕佳平臺?!?/p>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