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摘 要】大學校園里的同性戀現象在當今的高校中是個不容忽視的存在,成為高校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同性戀學生因自身原因,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影響著其自身的健康成長和校園安全穩(wěn)定。在高校中,輔導員老師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分管著學生的各項工作。本文從一例大學生同性戀個案為背景,從輔導員角度出發(fā),如何妥善解決此類學生問題提出具體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同性戀;案例研究;輔導員
一、案例背景
2016年4月中旬,學生通過微信朋友圈圍觀女生寢室曝出的“女同”同居問題,引起學生廣泛關注。女生A、B、C、D是同寢室的室友,E為本校外專業(yè)女生。其中,A、E是同性戀者。E因自己寢室矛盾問題,離開原寢室,搬到A寢室與A同鋪居住。然而,A、E在寢室內的曖昧舉動給同寢室的其他室友帶來了生活的不便和心理的不適,寢室矛盾日益凸顯。最終,A和E私自搬離宿舍校外居住。某天,A和E又回到宿舍中,因生活小矛盾徹底激怒了同寢室的女生。C、D遂將A和E的同性戀關系通過朋友圈發(fā)布出來,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二、問題本質及關鍵點
1、因性格問題,寢室小摩擦不斷。在E同學沒有入住寢室前,A同學與D同學就因生活習慣等問題存在小摩擦,寢室原本存在一些小矛盾。
2、同性戀本身心理壓力。A與E為同性戀,但兩人處事低調,經室友朋友圈傳播,將兩人另類關系徹底曝光在同學前,自覺身心受到創(chuàng)傷,遂要求室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公開道歉。
3、學校不允許學生私自校外住宿,但E不愿回原寢室,并否認兩人為同性戀人關系,要求將兩人調整在同一寢室。
三、解決的思路
1、輔導員第一時間介入;妥善處理寢室調整問題,關注特殊群體的心理。
學院輔導員在得知此情況后,立即介入,全面了解事情的經過。首先約談C、D兩位學生,經過溝通交談,承認發(fā)朋友圈這事確有不妥,在約談現場刪掉了朋友圈狀態(tài),也愿意私下里向A、E兩位同學道歉。同時希望老師能幫助調整寢室。隨后,輔導員老師約談A、E兩位學生。首先,從同性戀特殊心理角度出發(fā),緩解兩位學生的心理壓力,表明尊重她們的個人選擇,不做任何道德評價。但對A、E私自校外居住以及E平日去A寢室居住而影響其他室友的違紀行為提出嚴肅批評,要求盡快回各自原寢室居住并幫助E解決原寢室與室友間矛盾。最終,經過多方協調,對事發(fā)寢室進行拆分,A、B、C、D分別調整至其他寢室,E搬回原宿舍居住。
2、全院性校外居住排摸,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經此事件后,全院開展了學生寢室的走訪和排查,結合校保衛(wèi)處晚歸記錄,嚴查校外居住現象。對晚歸不歸,校外居住的學生展開調查、批評和教育。
3、健全網絡監(jiān)管,建立不良網絡輿情的預警和危機處理機制。
當今時代,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發(fā)展,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了自媒體。朋友圈、微博等公共社交平臺成為了當今大學生的發(fā)聲筒。在此次事件中,室友選擇通過發(fā)布朋友圈來傳播此事,如果不及時做妥善處理,事件將會持續(xù)發(fā)酵,在班級學生群體甚至全校中傳播議論,不斷擴大惡劣影響。
4、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做好心理危機預防措施。
此事處理完畢后,密切關注5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從側面了解目前這5位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特別是A與E,不主動關心,但在平時校園里遇到時,給予正常的關心和交談,避免過多的關心對其造成不必要困擾。
四、啟發(fā)與思考
同性戀,包含著同性戀傾向及同性戀行為兩層含義。在如今高校,大學生的同性戀現象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當輔導員在工作中遇到此類問題時,應該妥善應對和處理,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但同時對同性戀群體進行關注和正確的引導。本案例給予學生工作的啟發(fā)與思考包括:
1、掌握相關心理學知識,為處理大學生同性戀行為提供理論基礎。
每一位學生都是平等的,作為輔導員,在與同性戀學生進行溝通時,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親和力。交談過程中,輔導員給予學生諸多尊重、鼓勵與肯定,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約談環(huán)境,讓其放下戒備心理。同時,通過閱讀相關專業(yè)書籍、文獻,利用網絡等多方面途徑,從整體上準確地把握同性戀心理的相關心理知識,充實相關理論。輔導員工作需要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各類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因此,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和儲備,提高學生事務的業(yè)務能力,適應日益變化的學生群體。
2、做好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工作,保證同性戀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
同性戀大學生通常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社會道德的壓力,當他們用常規(guī)的辦法不能解決這些壓力的時候,常常會陷入困境,如果這種狀態(tài)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糾正和干預,將有可能導致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惡性事件發(fā)生。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要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及時對處在困境中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積極鼓勵這類同學主動榮譽班團集體。
3、發(fā)揮班團干部的優(yōu)勢,進一步貼近同性戀大學生。
班團干部是學生和老師溝通的橋梁,是與廣大同學最接近的群體,是輔導員的得力助手。輔導員要讓班團干部參與到協助危機干預的基礎工作中,通過班團干部及時準確地收集和反饋信息,了解同性戀同學的相關情況,把握其最新動向。同時,通過班級、社團組織鼓勵、包容、幫助同性戀大學生減輕壓力,走向集體。
4、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心理從尚未完全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是大學生生理和心理都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產生的困擾和沖突,往往會影響他們的三觀形成。因此,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緊密結合。有針對性的開展輔導與咨詢。
【參考文獻】
[1] 姚遠.王斌.關于大學生同性戀問題的案例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4(14).
[2] 徐慶齡.結合案例談同性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6).
[3]汪萱,賴小林,徐宵揚.祝福、觀望抑或遏制?--淺談女大學生同性戀[J]社會心理科學,2013(10).
[4]潘佳麗.一例大學生同性戀心理危機干預的案例報告[J]教育教學論壇,2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