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小學里,女生的作文一般比男生寫得好;高中階段選文科的女生多,文科狀元也是女生多。為什么女生在寫作文上有優(yōu)勢呢?
一
女生的作文一般比男生寫得好,根本的原因在于女生比男生敏感。
沒有精細、準確的外部觀察就沒有自然科學,所以從小看不見、聽不見的人不可能成為科學家。從小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的人卻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作家,這是因為他們有內在的思考和心靈的敏感,海倫·凱勒就是其中的代表。
科學上的觀察同寫作上的觀察不是一回事。孫紹振先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論》里說:“自我觀察應該成為作家的職業(yè)性習慣(正如外部觀察應該成為科學家的職業(yè)性習慣一樣)?!弊⒁?,括號里的話很重要。巴甫洛夫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是科學家而不是作家的職業(yè)性習慣。作家的職業(yè)性習慣是“自我觀察”。自我觀察,不是讓你對著鏡子,看自己的鵝蛋臉有多標志,也不是讓你對著鏡子,看自己胖了,衣服不合身了。
自我觀察的關鍵在于,觀察者經常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捕捉一剎那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內心想法和內在感覺。經常關注自己的內部語言,你就會越來越敏感。從不“看”自己內在的人,一定大大咧咧。大大咧咧的人要成為寫作高手,難。這也驗證了大作家愛倫堡的寫作體會。他說:若作家的藝術在于善于觀察人,那么醫(yī)生、偵查員就是最優(yōu)秀的作家了,但事實并非如此,作家的藝術在于“觀察自己”。
我給“自我觀察”換了個名字,叫“敏感力”。
二
列夫·托爾斯泰說:“描寫一個人是不可能的。”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我大吃一驚。我們常對學生說要認真觀察人物的外貌并寫下來,托爾斯泰卻說這“不可能”,他認為“只能寫這個人給你留下的印象”。
你寫一個人的嘴巴大得像河馬,這是一種印象;你說一個人的眼睛大如銅鈴,這也是一種印象。印象是看到的、聽到的事物到了你心里的反應。作文時要把心里的那個反應捕捉住,靠的是敏感力,而不是視力。
目前唯一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著名女作家張潔說:“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個人的瞳仁,實際上是長在自己的心靈上的,他們只能看見各自心靈所給予他們的那個界限之內的東西。”長在心靈上的眼睛叫“心眼”,開了“心眼”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而這正是寫作上的“敏感力”。
科學上的外部觀察,你看這個杯子,我看這個杯子,你量這個杯子,我量這個杯子,結果沒有什么區(qū)別。用“心眼”看這個杯子時,你的感覺和我的感覺,我的感覺和他(她)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作文,寫出感覺里的“不一樣”才有生命。
三
世界越來越豐富,世界越來越花花綠綠。網絡時代,該看的和不該看的東西太多了,于是,人們時常忘了還有一個內在的世界——心靈的世界,一個比外在的世界更廣闊的世界。
雨果說,比陸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我們的胸懷。這不只是一個詩意的言說。人的內心世界豐富性比外在的世界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個人,內心的世界、內部的話語比眼睛看到的世界更廣闊,更博大。眼睛、耳朵的世界有限度,遠了,你看不見,也聽不到。心里的世界沒有限度,你可以想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也可以想到宇宙的任何角落。
外在的眼睛可以關機,閉上眼皮就關機了。外在的耳朵可以關機,睡著了就關機了。心里的世界永不關機,哪怕你睡著了,依然在想,要不怎么老做夢呢?你說沒做夢,那只是沒記住你的夢,而不是沒做。你做過感覺時間很長的夢吧??茖W已經證明,最長的夢不會超過五秒。為什么你覺得長?因為人的思維速度遠超光速,剛想到“太陽”,就飛到太陽上去了;一想到“銀河系”,就到達了銀河系……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念頭那么豐富,那么迅速,多到熟視無睹,快到無法捕捉、辨識和記錄。寫作者,要修煉的正是捕捉內心世界那些稍縱即逝的“念頭”的能力。
有一個真實的實驗,現在想來很殘酷。心理學家將死刑犯帶到一個黑屋子里。死刑犯從一個小孔里伸出手來。實驗人員用刀片“割”開了死刑犯的靜脈。血“滴答滴答”地往下落,滴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死刑犯死了,死的癥狀跟失血過多而死的癥狀一模一樣。其實,實驗人員用的刀片很鈍,根本沒有割破靜脈,“滴答滴答”的聲音,是準備好的自來水的聲音。死刑犯怎么死的?自己嚇死自己的。怎么嚇死自己的?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死刑犯在死之前的十多個小時里,他的內部語言多得不計其數。他可能在意念中看到了自己的血正汩汩地從傷口處向外冒;他可能想到了地上的血越積越多,并逐漸蔓延開去;他可能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身體里的血正一點一點地滲出、流盡,最終因沒有了鮮血而心跳困難,等等。三國時期有一個僧人叫康僧會,他認為一個人“一剎那”會產生960個念頭。據此推算,一個人一晝夜的念頭多達13億個,把這些念頭捕捉住,能寫10萬本書呢。
心里的想法每時每刻伴隨著我們,然而學生作文時只知道寫“我很高興”“我很害怕”“我很生氣”。原因是什么?內在念頭的速度太快了,快到他們以為只有“高興”“害怕”“生氣”。敏感的人能讓思維的速度慢下來,因此他們能捕捉到更多的畫面、情感和話語。
四
42名觀察能力很強的心理學家正在德國的哥廷根開會。突然,兩個人破門而入——一個黑人持槍追趕著一個白人,隨后,兩人廝打起來,一聲槍響、一聲慘叫后,兩個人又追逐而去。高速攝像機記錄了這20秒驚心動魄的畫面。會議主席告訴驚慌失措的心理學家,這是一次測驗,現在請大家把看到的情況寫下來。
測驗結果,1人錯誤率在10%以內,13人錯誤率在50%以內,其他人錯誤率都遠遠超過50%。觀察能力很強的心理學家的答案為什么與攝像機的記錄相差甚遠?心理學分析認為,那是因為事先沒有宣布“觀察目的”,而且事件太“突然、短暫”,人們無法在持續(xù)注意中感知。
寫作源于生活,然而生活從來不會提示你下一秒是什么,也不會事先宣布“觀察目的”。在沒有“觀察目的”的情況下,觀察力很強的心理學家尚且出現那么多差錯,何況小學生呢?生活中絕大多數事件都是突然、短暫的,不可能預留充足的時間,等你觀察好了再消失。也就是說,想在“持續(xù)注意中感知”幾乎不可能。上面的實驗中,心理學家的答案沒有全對的,正好說明寫作的豐富多樣。寫作,要的正是“錯”得“不同”,如果所有人跟攝像機一樣,那便不稱其為寫作了。
“來了一個駝背的小老太婆,嘴大得咧到耳根,下巴哆嗦著,像魚似的張著嘴,尖尖的鼻子,好像越過上唇朝嘴里探望似的。”沒有人的鼻子尖到這個程度,也沒有人的嘴大到這個程度,高爾基的描寫出了問題?不是。寫作不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是客觀事物進入人的心靈的反應。高爾基只是忠實于自己的印象和感受。這種內在心靈的反應,就是“敏感力”。
魯迅寫了很多童年和少年時的故事,而那些故事發(fā)生的時候,他還沒有想過要當作家呢,也不可能去刻意地觀察生活。然而,后來他卻以此為內容寫出了大量鮮活的作品?!翱桃狻钡挠^察對真正的寫作而言往往意義不大。作家嚴文井說:“作家要了解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人,人的內心。而這些東西偏偏不是在你想觀察的時候,僅用觀察這個辦法就能得到的??赡苷喾?,當你并未想觀察的時候,它們突然跳到你面前來了,我的有心觀察,常常是毫無所得,雖有所得我又不能用來寫作品。”無意中留在心靈中的那些事件、情感,才能真正哺育寫作,所以,寫作,重要的是去關注自己的心靈,去發(fā)現“無意中印在心靈上的”是什么,并用筆把它寫下來。
最后,我想說,女人的敏感是天生的,男人的敏感是可以訓練的。家里女人做飯菜的多吧,可飯店掌勺的,男人多。以前家里女人做衣服吧,可裁縫店里的大師傅卻是男的多。敏感力怎么訓練?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