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菊 陸繼斌
建設海綿城市的思考
李平菊 陸繼斌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對于海綿城市建設研究越來越關注,各大城市也開始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號召,并逐步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申報的進程。然而在海綿城市建設當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很多都需要由專業(yè)的科研人員進行解決和處理,才能有效提升海綿城市建設的質量。文中針對海綿城市建設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解決策略,僅供大家參考。
1.國內“綠色海綿城市”數量較少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在城市房地產開發(fā)方面出現了產能過熱的現狀,使得城市土地的價值急劇上升,甚至有時房地產開發(fā)商為了牟取暴利,刻意占用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這進一步造成了國內“綠色海綿城市”數量的下降。
2.人們普遍對于海綿城市建設重要性的認知匱乏
長久以來,我們普遍認為水是生命之源,它的存在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然而,人們卻普遍對我國嚴重缺水的現狀缺乏認知,當暴雨來臨時人們都要求采用加大雨水排放量的措施,防止城市內澇,這種現象造成了水資源的嚴重浪費。海綿城市建設的出現可以使得將雨水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理念提上日程,但人們對此普遍缺乏較為深刻的認知。當前,大多是政府部門或者建筑單位對于海綿城市建設的熱情很高漲,但居民并沒有對海綿城市建設引起充分重視,這對于海綿城市的進一步建設極為不利。
3.海綿城市建設當中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支持力度不夠
在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話題依然比較新穎,其相關建設理論依然立于初步探究階段,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時就會暴露出很多讓人難以預料的問題,急需解決。同時,與海綿城市建設有關的政策法規(guī)也需要伴隨著海綿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不斷進行歸納、探究與調整。如果沒有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扶持,那么海綿城市建設就會缺乏標準化、體系化的規(guī)定,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無法可依的現狀,使得城市建設混亂不堪,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4.海綿城市建設依然存在許多弊端
在我國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時,大多運用突襲的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城市建設帶來許多難以預料的結果。例如,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化建設時,海綿體建設的方法很難得到理論性支持,也缺乏專門的安全評估體系。特別是綠化時,因為所栽培的植物品種各不相同,有可能會在暴雨來臨時,一些耐澇性較差的植物就容易給城市的綠化建設帶來巨大災害。就海綿城市建設而言,它必須在城市原有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做到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籌考慮,同時城市化建設還要擁有一定的安全評價等級,盡量降低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影響。
5.科研水平的落后使得海綿城市建設深受影響
海綿城市的建設還必須擁有與其相關的科學研發(fā)作為基礎前提,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歷程。在這一階段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會耗費很多的資源與資金,所以,海綿城市建設要想取得成就依然困難重重,需要人們持續(xù)關注。
1.海綿體建設時做到統(tǒng)籌兼顧,有規(guī)劃、有目標
就海綿城市建設而言,要想取得時效就必須擁有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做到統(tǒng)籌兼顧并逐步強化海綿體建設。同時人們要提升對于綠色城市建設的認知,確保海綿體能夠發(fā)揮吸水、蓄水的目標。加大城市綠化建設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其一,加大公園綠地的建設,增大其占有面積;其二,在城市建設中,將道路、廣場、室外地面等改善為可以透水的地表。
2.強化宣傳,使人們意識到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
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雨水對城市的影響,因此加大其宣傳力度,使人們了解到相關的基礎知識,意識到海綿城市建設對于城市生態(tài)的重要性,這對于提升海綿城市建設質量至關重要。一旦,每個人都擁有保護雨水資源的認知,強化海綿城市建設的力度,那么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進程將會得到質的提升。
3.強化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支持力度
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國家應該逐步加大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力度。對于那些積極建設海綿城市的想法加以激勵,提升人們對于雨水多次利用的認知,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國嚴重缺水的現狀。與此同時,國家應該逐步建立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指標,使其規(guī)范化、標準化。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項公益性活動,對于城市中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都有益處,所以國家應該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來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建設。
4.城市綠化與海綿城市建設的充分結合
近年來,我國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同時,城市綠化的規(guī)模與范圍也不斷增大,一些符合生態(tài)學的理論和技術逐步被運用到城市綠化建設中。比如,針對一些廢舊廠房進行改造建設,或者工業(yè)廢料的重復利用等,在充分保障城市綠化面積的同時,也必須對于綠地建設的質量引起充分重視,也就是提升單位面積上的綠量。如果所擁有的綠量越多,那么城市綠地的蓄水能力也就越強,海綿體的實際效益也就更加明顯。
1.因地制宜,合理的確定城市建設的目標和相關技術的運用
就城市建設目標而言,它是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選擇要素,可以分為降雨利用、徑流量管控、徑流污染管控等多個選用條件,它的合理選用與城市建設的標準和實際效果密切相關,必須引起充分重視。另外,城市建設時,還必須針對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水質特征、氣象特征,做到因地制宜、科學選用,為合理規(guī)劃城市建設目標提供便利。就技術運用而言,必須與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標相符合,因地因時制宜,合理的選擇一些較為經濟且科學耐用的技術,使其與各種專業(yè)密切協同,這樣有益于切實提升海綿城市建設的質量,使得城市的蓄水能力得到切實保障。
2.依據項目性質建立設備維護長效機制
針對那些公共項目當中能夠影響城市開發(fā)的設備,應該確立合理的職責分工,使其擁有專門的單位負責維護,針對社會投資類的開發(fā)設備,則要求設備所有者負責日常維護和管理。與此同時,維護管理部門還必須在日常生產、生活當中,強化維護力度。當雨季來臨時,能夠充分做好設備的檢修與維護工作。
3.依據投資來源合理的確定開發(fā)主體,將海綿建設落到實處
海綿城市建設時,政府部門應該統(tǒng)籌考慮、充分協調規(guī)劃、政府、國土、交通、水利、園林等多個部門,使其在各自的規(guī)劃機制當中,落實城市雨水系統(tǒng)建設的相關內容。針對城市道路或者綠地建設等一些公共類建設項目,可以適當的由當地政府協調資金,針對一些投資類項目,則可以由事業(yè)單位自籌資金進行建設。此外,政府部門還應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充分協調社會資本的投入力度,使其更好的參與到海綿城市建設的體系當中。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對于海綿城市建設也逐步提上日程,它對于城市發(fā)展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只有充分保障了雨水資源的科學運用,才算是展示了海綿城市的核心價值。同時海綿城市的建設必須將國家、社會、個人充分協調起來,擁有一定的政策法規(guī)支持、財力的保障、人民的理解與技術的運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效果,為城市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李平菊,濮陽市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處;陸繼斌,濮陽市市政工程公司)